一种可活动型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的台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62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5
一种可活动型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的台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梁体被张拉时两端底侧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和重压摩擦后会受到严重损坏,影响梁体质量和外观的问题。技术要点:包括台座主体和对称的台座端段,特征是台座端段由台座端段下部和台座端段上部配合构成,台座端段下部与台座主体连结为一体,台座端段下部顶面设有圆弧下凹部位,台座端段上部底面设有与圆弧下凹部位转动配合的圆弧凸出部位,台座端段上部处于水平时,台座端段上部的底面外侧部分与台座端段下部的顶面外侧部分之间留有设定的第一间隙、且圆弧凸出部位的弧面内侧部分与圆弧下凹部位的弧面内侧部分之间留有设定的第二间隙、且台座端段上部的顶面与台座主体的顶面齐平。上部的顶面与台座主体的顶面齐平。上部的顶面与台座主体的顶面齐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活动型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的台座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桥梁构件的制造设施,特别是一种可活动型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的台座。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梁体,往往会在独立场地进行预制,然后才安装到桥梁上,台座是设置在所述独立场地上用来承托预制梁体的基座。采用后张法预制的梁体,就是在梁体浇筑时梁体内留有预应力筋孔道,待梁体凝固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用预应力钢筋穿过所述预应力筋孔道,借助锚具对预应力钢筋两端进行张拉并锚固,使梁体呈微拱形,从而获得抗压弯预应力。由于桥梁梁体是体积很大、重量很重的构件,被张拉成呈微拱形过程,梁体与台座顶面的面接触会变成梁体两端部下底边缘线与台座顶面线接触的应力集中,且将产生重压下的移位摩擦,往往造成梁体两端部底侧边缘线及其周边区域出现裂缝或混凝土局部碎裂,严重影响梁体质量和外观。
[0003]中国专利第201921916741.9号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后张法预制箱梁的台座,其目的就是要解决梁体被张拉成呈微拱形过程造成梁体两端部底侧边缘线及其周边部分受到损坏的问题。其结构包括主台座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活动型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的台座,包括承托预制混凝土梁的台座主体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台座端段,其特征是:所述台座端段均由台座端段下部和台座端段上部构成,所述台座端段下部与所述台座主体连结成为一体,所述台座端段下部的顶面中部设有圆弧下凹部位,所述台座端段上部配合在所述台座端段下部上面、其底面中部设有可与所述圆弧下凹部位转动配合的圆弧凸出部位,在所述台座端段上部配合于所述台座端段下部上的外侧位置且所述台座端段上部的顶面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台座端段上部的底面外侧部分与所述台座端段下部的顶面外侧部分之间留有设定的第一间隙、且所述圆弧凸出部位的弧面内侧部分与所述圆弧下凹部位的弧面内侧部分之间留有设定的第二间隙、且所述台座端段上部的顶面与所述台座主体的顶面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活动型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的台座,其特征是所述台座端段上部配合于所述台座端段下部上的外侧位置且所述台座端段上部的顶面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台座端段上部的底面内侧部分与所述台座端段下部的顶面内侧部分相接触、且所述圆弧凸出部位的弧面外侧部分与所述圆弧下凹部位的弧面外侧部分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活动型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的台座,其特征是所述圆弧凸出部位的弧面是以所述台座端段上部的顶面中部上的一根横向线条为第一旋转轴线形成的第一圆柱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活动型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的台座,其特征是所述圆弧下凹部位的弧面外侧部分,是在所述台座端段上部配合在所述台座端段下部上的外侧位置的状态下,以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为旋转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志刚胡林森胡伟张克宏徐铎郭天怀杜继蔚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中建新型城镇化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