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压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33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压冷却器,涉及冷却器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冷却液箱和冷却机构,箱体内部的底部设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的上方设有冷却液箱,冷却液箱左侧的底部插设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另一端插设入冷却机构的左侧,冷却液箱右侧的底部插设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另一端插设入冷却机构的右侧,出液管和进液管上均安装有水泵,冷却机构包括壳体、进料管、出料管、安装板和冷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壳体、安装板和多个冷却管这些部件的相互配合使用,流体通过进料管通入到壳体内,通过设置的多个冷却管将流体进行分散,从而增大流体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高温的流体与冷却管接触时,热量通过冷却管与冷却液进行交换,从而对流体进行冷却。进行冷却。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压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器
,尤其涉及一种耐高压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冷却器、板式冷却器和风冷式冷却器,冷却器是冶金、化工、能源、交通、轻工、食品等工业部门普遍采用的热交换装置,它适用于冷却器、冷凝、加热、蒸发、废热回收等不同工况,因此,在门类众多的热交换器中,冷却器,管式换热器仍居于重要位置;
[0003]目前,在使用冷却器对流体进行冷却时,通常将流体通入冷却器内进行冷却,而现有的冷却器内部安装冷却管较少,所以当流体在冷却器内停留经过时,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过少,从而导致流体冷却的效率过慢,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耐高压冷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耐高压冷却器,该耐高压冷却器可通过壳体、安装板和多个冷却管这些部件的相互配合使用,流体通过进料管通入到壳体内,通过设置的多个冷却管将流体进行分散,从而增大流体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高温的流体与冷却管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压冷却器,包括箱体(1)、冷却液箱(2)和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的底部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上方设有冷却液箱(2),所述冷却液箱(2)左侧的底部插设有出液管(3),所述出液管(3)的另一端插设入冷却机构的左侧,所述冷却液箱(2)右侧的底部插设有进液管(4),所述进液管(4)的另一端插设入冷却机构的右侧,所述出液管(3)和进液管(4)上均安装有水泵(5);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壳体(6)、进料管(7)、出料管(8)、安装板(9)和冷却管(10),所述箱体(1)内部的底部安装有壳体(6),所述壳体(6)顶部的左侧插设有进料管(7),所述壳体(6)底部的右侧插设有出料管(8),且所述进料管(7)和出料管(8)均延伸出箱体(1)外,所述壳体(6)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安装板(9),两个所述安装板(9)上均开设多个第一通孔(22),两个所述安装板(9)之间通过第一通孔(22)插设有多个冷却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压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的内部设有多个隔板(11),多个所述隔板(11)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3),多个所述隔板(11)为上下交错设置,且多个所述隔板(11)均通过第二通孔(23)与冷却管(10)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压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2)内部设有滤板(12),所述箱体(1)和冷却液箱(2)的顶部均开设有用与放入滤板(12)的第一开口,所述滤板(12)通过安装件从第一开口自上而下的插入冷却液箱(2)内。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桂宝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市吉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