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088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包括外壳体和控制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内壳体,内壳体的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气囊,其中一个第一气囊的内部通过上安装块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光发射管,另一个第一气囊的内部通过下安装块设置有光电晶体管,控制器上依次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硅胶圈可以更好的使此血氧计套设在被测人员的手指上,并通过分别设置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相互配合以适用于不同被测人员的手指,避免后期产生松脱及移位,进而保证了测量结果。进而保证了测量结果。进而保证了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

技术介绍

[0002]脉动血氧计提供了以无创方式测量血氧饱和度或动脉血红蛋白饱和度的方法,脉动血氧计还可以检测动脉脉动,因此也可以计算并告知病人的心率,脉搏血氧仪是测量病人动脉血液中氧气含量的一种医疗设备,现有的脉动血氧计大多采用夹指式,实际使用时往往会产生松脱及移位,进而影响了测量结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包括外壳体和控制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内壳体,内壳体的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第一气囊的内部设有上安装块,另一个第一气囊的内部设置有下安装块,上安装块的底端面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光发射管,下安装块的顶端面设置有光电晶体管,控制器上依次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且控制器分别与显示屏、控制按钮、红外发射管、红光发射管和光电晶体管之间通过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一侧为敞口,内壳体敞口的内壁安装固定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内壁卡设固定有硅胶圈。
[0007]优选的,所述内壳体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硅胶块,且硅胶块的一侧设置为凹面。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气囊壳,气囊壳的一侧依次与外壳体的侧壁和内壳体的侧壁贯穿,且气囊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囊。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的一侧为凸面,且第二气囊的凸面延伸至内壳体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上安装块位于下安装块的正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设置在靠近上安装块一侧的外壳体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硅胶圈可以更好的使此血氧计套设在被测人员的手指上,并通过分别设置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相互配合以适用于不同被测人员的手指,避免后期产生松脱及移位,进而保证了测量结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的主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01外壳体、102内壳体、103控制器、104气囊壳、2限位环、3硅胶圈、4硅胶块、501第一气囊、502第二气囊、601上安装块、602下安装块、7红外发射管、8红光发射管、9光电晶体管、10显示屏、11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参照图1

4,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包括外壳体101和控制器103,所述外壳体101的内壁设置有内壳体102,内壳体102的一侧为敞口,内壳体102敞口的内壁安装固定有限位环2,且限位环2的内壁卡设固定有硅胶圈3,通过设置带有硅胶圈3的限位环2,当被测人员将手指伸入内壳体102内时,硅胶圈3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固定的作用,进而减少后续使用时产生滑脱;
[0021]内壳体102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硅胶块4,且硅胶块4的一侧设置为凹面,通过设置一侧为凹面的硅胶块4,当被测人员将手指伸入内壳体102内时,硅胶块4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同时还可以对指尖进行保护;
[0022]外壳体10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气囊壳104,气囊壳104的一侧依次与外壳体101的侧壁和内壳体102的侧壁贯穿,且气囊壳10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囊502,第二气囊502的一侧为凸面,且第二气囊502的凸面延伸至内壳体102的内部,通过设置第二气囊502,可以更好的对被测人员手指的两侧进行顶压限位;
[0023]内壳体102的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气囊501,第一气囊501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第一气囊501的内部设有上安装块601,另一个第一气囊501的内部设置有下安装块602,上安装块601的底端面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管7和红光发射管8,下安装块602的顶端面设置有光电晶体管9,上安装块601位于下安装块602的正上方,进而更好的便于红外发射管7、红光发射管8和光电晶体管9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对被测人员进行血氧测量;
[0024]控制器103设置在靠近上安装块601一侧的外壳体101上,控制器103上依次设置有显示屏10和控制按钮11,且控制器103分别与显示屏10、控制按钮11、红外发射管7、红光发射管8和光电晶体管9之间通过电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被测人员将手指伸入内壳体102内,其中内壳体102敞口的内壁通过限位环2设置有硅胶圈3,当被测人员将手指伸入内壳体102内时,硅胶圈3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固定的作用,进而减少后续使用时产生滑脱,内壳体102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硅胶块4,且硅胶块4的一侧设置为凹面,硅胶块4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同时还可以对指尖进行保护;
[0026]其中,气囊壳104内的第二气囊502的一侧为凸面,且第二气囊502的凸面延伸至内壳体102的内部,通过设置第二气囊502,可以更好的对被测人员手指的两侧进行顶压限位;
[0027]内壳体102的两个第一气囊501同样起到了限位顶压的作用,且其中一个第一气囊501内通过上安装块601设置有红外发射管7和红光发射管8,另一个第一气囊501内通过下安装块602设置有光电晶体管9,上安装块601位于下安装块602的正上方,进而更好的便于
红外发射管7、红光发射管8和光电晶体管9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对被测人员进行血氧测量;
[0028]进一步的,操作者通过控制器103上的控制按钮11对此血氧计进行使用及操作,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气囊501及第二气囊502相互配合以适用于不同被测人员的手指,避免后期产生松脱及移位,进而保证了测量结果。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包括外壳体(101)和控制器(10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1)的内壁设置有内壳体(102),内壳体(102)的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气囊(501),第一气囊(501)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第一气囊(501)的内部设有上安装块(601),另一个第一气囊(501)的内部设置有下安装块(602),上安装块(601)的底端面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管(7)和红光发射管(8),下安装块(602)的定端面设置有光电晶体管(9),控制器(103)上依次设置有显示屏(10)和控制按钮(11),且控制器(103)分别与显示屏(10)、控制按钮(11)、红外发射管(7)、红光发射管(8)和光电晶体管(9)之间通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用脉动血氧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02)的一侧为敞口,内壳体(102)敞口的内壁安装固定有限位环(2),且限位环(2)的内壁卡设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汉清黄银晶黄圣锋李嘉松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众嘉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