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3965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包括本体、设于本体内的存放腔、设于存放腔底部的减震腔和设于减震腔内的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于减震腔内侧壁上的扇形槽、设于扇形槽内一侧的第一转轴、设于扇形槽内与第一转轴连接的减震板、设于扇形槽内的弧形杆和设于弧形杆上的第一弹簧,所述弧形杆顶部与扇形槽顶部连接,所述弧形杆底部贯穿减震板且与减震腔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顶部与减震腔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底部与减震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减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一些转运箱在转移时会出现减震效果不好导致药物损坏,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转运箱
,尤其涉及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一些转运箱在转移时会出现减震效果不好导致药物损坏,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具备减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一些转运箱在转移时会出现减震效果不好导致药物损坏,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包括本体、设于本体内的存放腔、设于存放腔底部的减震腔和设于减震腔内的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于减震腔内侧壁上的扇形槽、设于扇形槽内一侧的第一转轴、设于扇形槽内与第一转轴连接的减震板、设于扇形槽内的弧形杆和设于弧形杆上的第一弹簧,所述弧形杆顶部与扇形槽顶部连接,所述弧形杆底部贯穿减震板且与减震腔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顶部与减震腔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底部与减震板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侧壁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底部设有缓冲部件,所述支撑板顶部为弧形。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缓冲部件包括设于减震腔内的滑动杆、设于滑动杆上的滑动块和设于滑动杆上的第二弹簧,所述滑动块与第三转轴连接,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杆滑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减震腔内顶部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底部不与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减震腔内底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第三弹簧,所述固定杆顶部贯穿放置板且与减震腔顶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滑动杆一侧设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与滑动杆固定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扇形槽、第一转轴、减震板、弧形杆和第一弹簧,能够使第一转轴旋转时带动减震板转动,然后第一弹簧收缩来达到减震效果。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板、第二转轴、连接板和第三转轴,能够使支撑板受力时第二转轴、连接板和第三转轴相配合来达到传递力的作用。
[0013]3、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动杆、滑动块和第二弹簧,能够使滑动块在滑动杆上左
右移动使第二弹簧伸缩,达到了缓冲的效果。
[0014]4、本技术通过设置放置板,能够使物品放置在放置板上,防止物品损坏。
[0015]5、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杆和第三弹簧,能够使放置板上下移动时通过固定杆的导向作用和第三弹簧的伸缩作用,起到导向作用。
[0016]6、本技术通过设置限制板,能够使滑动块左右移动时起到限制滑动块过度移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

A处的剖面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22]图中:1、本体;11、存放腔;12、减震腔;13、扇形槽;14、第一转轴;15、减震板;16、弧形杆;17、第一弹簧;21、支撑板;22、第二转轴;23、连接板;24、第三转轴;31、滑动杆;32、滑动块;33、第二弹簧;41、放置板;51、固定杆;52、第三弹簧;61、限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包括本体1、设于本体1内的存放腔11、设于存放腔11底部的减震腔12和设于减震腔12内的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于减震腔12内侧壁上的扇形槽13、设于扇形槽13内一侧的第一转轴14、设于扇形槽13内与第一转轴14连接的减震板15、设于扇形槽13内的弧形杆16和设于弧形杆16上的第一弹簧17,所述弧形杆16顶部与扇形槽13顶部连接,所述弧形杆16底部贯穿减震板15且与减震腔12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顶部与减震腔12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底部与减震板15连接。
[0026]参考图5,所述第一转轴14上设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侧壁上设有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转轴22上设有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底部设有第三转轴24,所述第三转轴24底部设有缓冲部件,所述支撑板21顶部为弧形。
[002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板21、第二转轴22、连接板23和第三转轴24,能够使支撑板21受力时第二转轴22、连接板23和第三转轴24相配合来达到传递力的作用。
[0028]参考图5,所述缓冲部件包括设于减震腔12内的滑动杆31、设于滑动杆31上的滑动块32和设于滑动杆31上的第二弹簧33,所述滑动块32与第三转轴24连接,所述滑动块32与滑动杆31滑动连接。
[002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动杆31、滑动块32和第二弹簧33,能够使滑动块32在滑动杆31上左右移动使第二弹簧33伸缩,达到了缓冲的效果。
[0030]参考图3,所述减震腔12内顶部设有放置板41,所述放置板41底部不与支撑板21顶
部固定连接。
[003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放置板41,能够使物品放置在放置板41上,防止物品损坏。
[0032]参考图3,所述减震腔12内底部设有固定杆51,所述固定杆51上设有第三弹簧52,所述固定杆51顶部贯穿放置板41且与减震腔12顶部连接。
[003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杆51和第三弹簧52,能够使放置板41上下移动时通过固定杆51的导向作用和第三弹簧52的伸缩作用,起到导向作用。
[0034]参考图5,所述滑动杆31一侧设有限制板61,所述限制板61与滑动杆31固定连接。
[003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制板61,能够使滑动块32左右移动时起到限制滑动块32过度移动的作用。
[003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37]在使用时,将物品放置在放置板41上,当物品震动时放置板41将会向下运动,此时放置板41会对支撑板21施加压力,然后第一转轴14转动带动扇形槽13内的减震板15向上运动,然后第一弹簧17收缩,通过弧形杆16的导向作用则不会使第一弹簧17错位,支撑板21向下运动时第二转轴22和第三转轴24也会转动,通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包括本体(1)、设于本体(1)内的存放腔(11)、设于存放腔(11)底部的减震腔(12)和设于减震腔(12)内的减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于减震腔(12)内侧壁上的扇形槽(13)、设于扇形槽(13)内一侧的第一转轴(14)、设于扇形槽(13)内与第一转轴(14)连接的减震板(15)、设于扇形槽(13)内的弧形杆(16)和设于弧形杆(16)上的第一弹簧(17),所述弧形杆(16)顶部与扇形槽(13)顶部连接,所述弧形杆(16)底部贯穿减震板(15)且与减震腔(12)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顶部与减震腔(12)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底部与减震板(15)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4)上设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侧壁上设有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转轴(22)上设有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底部设有第三转轴(24),所述第三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琴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