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转运箱
,尤其涉及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一些转运箱在转移时会出现减震效果不好导致药物损坏,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具备减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一些转运箱在转移时会出现减震效果不好导致药物损坏,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包括本体、设于本体内的存放腔、设于存放腔底部的减震腔和设于减震腔内的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于减震腔内侧壁上的扇形槽、设于扇形槽内一侧的第一转轴、设于扇形槽内与第一转轴连接的减震板、设于扇形槽内的弧形杆和设于弧形杆上的第一弹簧,所述弧形杆顶部与扇形槽顶部连接,所述弧形杆底部贯穿减震板且与减震腔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包括本体(1)、设于本体(1)内的存放腔(11)、设于存放腔(11)底部的减震腔(12)和设于减震腔(12)内的减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于减震腔(12)内侧壁上的扇形槽(13)、设于扇形槽(13)内一侧的第一转轴(14)、设于扇形槽(13)内与第一转轴(14)连接的减震板(15)、设于扇形槽(13)内的弧形杆(16)和设于弧形杆(16)上的第一弹簧(17),所述弧形杆(16)顶部与扇形槽(13)顶部连接,所述弧形杆(16)底部贯穿减震板(15)且与减震腔(12)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顶部与减震腔(12)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底部与减震板(15)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院内用转运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4)上设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侧壁上设有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转轴(22)上设有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底部设有第三转轴(24),所述第三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琴,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