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8119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包括托载带、防脱出机构和松紧带;托载带位于松紧带底部且两端分别与松紧带的前后两侧相连接;防脱出机构包括盒体、从动环和抵柱,盒体置于托载带上方且顶部敞口,盒体的内腔底部设有多根铰接柱,铰接柱顶部设有传力杆,传力杆首端均朝盒体中部聚拢且尾端均朝盒体侧壁方向延伸,从动环设于盒体内并位于每根传力杆的尾端上方,抵柱设于从动环中部空心处并位于每根传力杆的首端上方,抵柱的底部通过第一弹性件与盒体底部连接。当子宫脱垂严重时,子宫下坠给抵柱施加向下的压力,抵柱将压动各根传力杆的首端并使各根传力杆的尾端翘起,以使从动环向上顶起,对下坠的子宫和阴道壁施加推力防止子宫继续下坠。子宫继续下坠。子宫继续下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子宫脱垂防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子宫脱垂与支持子宫的各韧带松弛及骨盆底托力减弱有关,因此多见于多产、营养不良和体力劳动的妇女,发病率为1%~4%。现目前常用子宫托对轻中度的子宫下垂进行治疗,但是对于子宫脱垂严重的患者,子宫托将无法有效防止子宫脱垂,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在手术治疗前患者将有子宫随时脱出阴道口外的风险,现需要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以在手术之前防止患者子宫过度脱垂至体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以解决现目前子宫脱垂严重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有子宫随时脱出阴道口外的风险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包括托载带、防脱出机构和松紧带;
[0006]所述松紧带呈环形,所述托载带位于松紧带底部且两端分别与松紧带的前后两侧相连接;
[0007]所述防脱出机构包括盒体、从动环和抵柱,所述盒体置于托载带上方且顶部敞口,所述盒体的内腔底部设有多根铰接柱,每根所述铰接柱的顶部均设有传力杆,每根所述传力杆的中部与铰接柱转动连接,每根所述传力杆的首端均朝盒体中部聚拢且尾端均朝盒体侧壁方向延伸,所述从动环可滑动地设于盒体内并位于每根传力杆的尾端上方,所述抵柱设于从动环中部空心处并位于每根传力杆的首端上方,所述抵柱的底部通过第一弹性件与盒体底部连接,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将抵柱顶出盒体的弹力,所述从动环依靠自身重力下压每根传力杆的尾端并使每根传力杆的首端翘起与抵柱抵接。
[000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在具体使用时,抵柱一开始在第一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向上抵住患者的阴道口位置,为其提供向上的支撑,且值得说明的是,抵柱尺寸适中,能够减轻患者穿戴时的不适,当子宫脱垂严重时,子宫下坠给抵柱施加向下的压力,当子宫下坠的压力大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时,将向下压动抵柱,此时抵柱将压动各根传力杆的首端并使各根传力杆的尾端翘起,以使从动环向上顶起,对下坠的子宫和阴道壁施加推力防止子宫继续下坠。
[0009]进一步的,所述从动环的顶部设有向抵柱方向聚拢延伸的上抵环。有利于尽可能地增加从动环与患者阴道口位置的接触面,防止子宫发生脱垂时脱垂的子宫或阴道壁从从动环侧面滑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托载带的上方设有沿托载带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盒体可滑
动地设于滑轨上。有利于根据患者阴道口的位置进行调节,使防脱出机构更精准的对准患者阴道口位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托载带的内部设有可活动的调节带,所述调节带的首端与托载带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带的尾端沿托载带长度方向延伸并从托载带的另一端一侧穿出。通过将调节带尾端不断从托载带内部拉出,可使托载带不断贴紧患者下体,为防脱出机构提供向上的支撑,进一步防止子宫脱垂。
[0012]进一步的,所述松紧带靠近调节带尾端的一侧设有卡置器,所述卡置器包括通过圈、卡板和第二弹性件,所述调节带沿其长度方向上均布有多个卡齿,所述调节带穿过通过圈,所述卡板可滑动地设于通过圈内并通过第二弹性件与通过圈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能提供弹性力以将卡板推入并卡置于任意相邻两卡齿之间并使调节带固定。有利于对调节后的调节带进行长度固定。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0016]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托载带1,滑轨11,调节带12;
[0020]防脱出机构2,盒体21,铰接柱211,传力杆212,第一弹性件213,从动环22,上抵环221,抵柱23;
[0021]松紧带4;
[0022]卡置器5,通过圈51,卡板52,第二弹性件5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包括托载带1、防脱出机构2和松紧带4。
[0025]请参见图1和图2,松紧带4具有弹性可根据患者身形调整尺寸,松紧带4呈环形,托载带1位于松紧带4底部且两端分别与松紧带4的前后两侧相连接。
[0026]请参见图1

图3,防脱出机构2包括盒体21、从动环22和抵柱23,盒体21置于托载带1上方且顶部敞口,具体的,托载带1的上方设有沿托载带1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11,盒体21可滑动地设于滑轨11上,有利于根据患者阴道口的位置进行调节,使防脱出机构2更精准的对准患者阴道口位置。
[0027]盒体21的内腔底部设有多根铰接柱211,每根铰接柱211的顶部均设有传力杆212,
每根传力杆212的中部与铰接柱211转动连接,每根传力杆212的首端均朝盒体1中部聚拢且尾端均朝盒体1侧壁方向延伸,从动环22可滑动地设于盒体1内并位于每根传力杆212的尾端上方,具体的,从动环22沿盒体1的内侧壁环绕设置,并且,从动环22的顶部设有向抵柱23方向聚拢延伸的上抵环221,尽可能地增加从动环22与患者阴道口位置的接触面,防止子宫发生脱垂时脱垂的子宫或阴道壁从从动环22侧面滑出。
[0028]抵柱23设于从动环22中部空心处并位于每根传力杆212的首端上方,抵柱23的底部通过第一弹性件213与盒体21底部连接,初始状态时,第一弹性件213提供将抵柱23顶出盒体21的弹力,从动环22依靠自身重力下压每根传力杆212的尾端并使每根传力杆212的首端翘起与抵柱23抵接。
[0029]在具体使用时,抵柱23一开始在第一弹性件213弹力的作用下向上抵住患者的阴道口位置,为其提供向上的支撑,且值得说明的是,抵柱23尺寸适中,能够减轻患者穿戴时的不适,当子宫脱垂严重时,子宫下坠给抵柱23施加向下的压力,当子宫下坠的压力大于第一弹性件213的弹性力时,将向下压动抵柱23,此时抵柱23将压动各根传力杆212的首端并使各根传力杆212的尾端翘起,以使从动环22向上顶起,对下坠的子宫和阴道壁施加推力防止子宫继续下坠。
[0030]为了使托载带1更紧密地贴合支撑患者下体,如图1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宫脱垂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载带(1)、防脱出机构(2)和松紧带(4);所述松紧带(4)呈环形,所述托载带(1)位于松紧带(4)底部且两端分别与松紧带(4)的前后两侧相连接;所述防脱出机构(2)包括盒体(21)、从动环(22)和抵柱(23),所述盒体(21)置于托载带(1)上方且顶部敞口,所述盒体(21)的内腔底部设有多根铰接柱(211),每根所述铰接柱(211)的顶部均设有传力杆(212),每根所述传力杆(212)的中部与铰接柱(211)转动连接,每根所述传力杆(212)的首端均朝盒体(21)中部聚拢且尾端均朝盒体(21)侧壁方向延伸,所述从动环(22)可滑动地设于盒体(21)内并位于每根传力杆(212)的尾端上方,所述抵柱(23)设于从动环(22)中部空心处并位于每根传力杆(212)的首端上方,所述抵柱(23)的底部通过第一弹性件(213)与盒体(21)底部连接,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213)提供将抵柱(23)顶出盒体(21)的弹力,所述从动环(22)依靠自身重力下压每根传力杆(212)的尾端并使每根传力杆(212)的首端翘起与抵柱(23)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叶雷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