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板用逆变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393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板用逆变器防护装置,涉及领域,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外壁一端设置有多组鳍片,且每组鳍片的顶端均开设有两个进水孔,每组所述鳍片的内部均设置有水道,且多组鳍片的顶端连接有遮雨盘,所述遮雨盘的内部设置有水槽,且水槽的顶端设置有过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鳍片槽、鳍片、散热孔、进水孔等提高散热效果,逆变器的热量通过空气传递给保护壳和鳍片,鳍片由于镶嵌于保护壳的内部,故而鳍片与保护壳内部的空气接触较大,鳍片通过接触面积将热量吸收至自身,然后又通过保护壳外部的部分进行散发,在散发过程中,当空气流动时空气通过多组散热孔带走鳍片的部分热量,从而提高自然散热的效率。从而提高自然散热的效率。从而提高自然散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发电板用逆变器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发电板用逆变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逆变器可以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的逆变器,可以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伏逆变器是光伏阵列系统中重要的系统平衡之一,可以配合一般交流供电的设备使用,太阳能逆变器有配合光伏阵列的特殊功能,例如最大功率点追踪及孤岛效应保护的机能。
[0003]光伏逆变器在装换过程中易发生起热,起热则易引起电路损坏,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不少逆变器多设施有散热孔或利用扇叶进行散热,通过散热孔自然散热的效率较差,而扇叶散热则又占用空间,并且损坏后维修繁琐,故而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护装置,通过鳍片的散热方式避免以上问题,并在自然散热的基础上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发电板用逆变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板用逆变器防护装置,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外壁一端设置有多组鳍片,且每组鳍片的顶端均开设有两个进水孔,每组所述鳍片的内部均设置有水道,且多组鳍片的顶端连接有遮雨盘,所述遮雨盘的内部设置有水槽,且水槽的顶端设置有过滤器,所述遮雨盘的底端开设有与多组进水孔相连接的下水孔。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通过自然散热、水冷散热二合一的方式提高逆变器的散热效率,由此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壳的一侧社会有一号线路管,且保护壳的一侧位于一号线路管的下方设置有二号线路管,所述保护壳的外壁设置有多组鳍片槽,每组所述鳍片的外壁均开设有多组散热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鳍片能够通过鳍片槽进行有效连接,并且通过该措施提高对热量的吸收能力和挥发能力。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器为网状结构,且过滤器呈弧形状态固定于遮雨盘的顶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雨水在通过过滤器时能够将杂物过滤出去,并且通过弧形结构将过滤的杂物通过后续雨水进行清洁。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雨盘的底面积大于保护壳的底面积,且遮雨盘与保护壳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涂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遮雨盘能够有效避免保护壳受到雨水侵袭,以及避免雨水渗透造成的线路短路等问题。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组所述鳍片均镶嵌于保护壳内部,且一般位于保护壳的内部,另一半位于保护壳的外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提高鳍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由此提高吸热和散热的能力及效率。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鳍片槽、鳍片、散热孔、进水孔、水道、遮雨盘、水槽等提高散热效果,逆变器的热量通过空气传递给保护壳和鳍片,鳍片由于镶嵌于保护壳的内部,故而鳍片与保护壳内部的空气接触较大,鳍片通过接触面积将热量吸收至自身,然后又通过保护壳外部的部分进行散发,在散发过程中,当空气流动时空气通过多组散热孔带走鳍片的部分热量,从而提高自然散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保护壳连接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壳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鳍片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遮雨盘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保护壳;2、一号线路管;3、二号线路管;4、鳍片槽;5、鳍片;6、散热孔;7、进水孔;8、水道;9、遮雨盘;10、水槽;11、过滤器;12、下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4]一种光伏发电板用逆变器防护装置,如图1

4所示,包括保护壳1,保护壳1的外壁一端设置有多组鳍片5,且每组鳍片5的顶端均开设有两个进水孔7,每组鳍片5的内部均设置有水道8,且多组鳍片5的顶端连接有遮雨盘9,遮雨盘9的内部设置有水槽10,且水槽10的顶端设置有过滤器11,遮雨盘9的底端开设有与多组进水孔7相连接的下水孔12,从而通过自然散热、水冷散热二合一的方式提高逆变器的散热效率,由此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
[0025]请参阅图,保护壳1的一侧社会有一号线路管2,且保护壳1的一侧位于一号线路管2的下方设置有二号线路管3,保护壳1的外壁设置有多组鳍片槽4,每组鳍片5的外壁均开设有多组散热孔6,从而使鳍片5能够通过鳍片槽4进行有效连接,并且通过该措施提高对热量的吸收能力和挥发能力。
[0026]请参阅图,过滤器11为网状结构,且过滤器11呈弧形状态固定于遮雨盘9的顶端,从而使雨水在通过过滤器11时能够将杂物过滤出去,并且通过弧形结构将过滤的杂物通过后续雨水进行清洁。
[0027]请参阅图,遮雨盘9的底面积大于保护壳1的底面积,且遮雨盘9与保护壳1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涂胶,从而使遮雨盘9能够有效避免保护壳1受到雨水侵袭,以及避免雨水渗
透造成的线路短路等问题。
[0028]请参阅图,多组鳍片5均镶嵌于保护壳1内部,且一般位于保护壳1的内部,另一半位于保护壳1的外部,从而提高鳍片5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由此提高吸热和散热的能力及效率。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该逆变器由于运作产生热量时,热量通过空气传递给保护壳1和鳍片5,鳍片5由于镶嵌于保护壳1的内部,故而鳍片5与保护壳1内部的空气接触较大,鳍片5通过接触面积将热量吸收至自身,然后又通过保护壳1外部的部分进行散发,在散发过程中,当空气流动时,空气通过多组散热孔6带走鳍片5的部分热量,从而提高自然散热的效率;
[0030]在南方多雨地区使用该保护壳1时,由于雨天闷热则易造成保护壳1内部的热量不能及时排除的问题,故而当雨水落下时,遮雨盘9对保护壳1形成保护避免遭受雨水侵袭,并且遮雨盘9在受到挡雨的同时又将部分雨水临时储存至水槽10内,而雨水中所含的杂质则被过滤在过滤器11顶端,后续雨水继续冲刷时则可将之前过滤出的杂质冲走,水槽10内的雨水则通过多组下水孔12进入至各个鳍片5中,鳍片5则通过进水孔7将过滤后的雨水引入水道8内,水道8内水接着又从鳍片5的底端排出,水流在经过鳍片5时通过水流能够带走鳍片5的大部分热量,由此进一步提高鳍片5的散热能力和效果。
[00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技术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板用逆变器防护装置,包括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外壁一端设置有多组鳍片(5),且每组鳍片(5)的顶端均开设有两个进水孔(7),每组所述鳍片(5)的内部均设置有水道(8),且多组鳍片(5)的顶端连接有遮雨盘(9),所述遮雨盘(9)的内部设置有水槽(10),且水槽(10)的顶端设置有过滤器(11),所述遮雨盘(9)的底端开设有与多组进水孔(7)相连接的下水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板用逆变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一侧社会有一号线路管(2),且保护壳(1)的一侧位于一号线路管(2)的下方设置有二号线路管(3),所述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强牛若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材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