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飞叉转子绕线机可排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517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飞叉转子绕线机可排线模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模座,两个模座相对的表面均设有弧形槽,两个模座互相背离的表面拆卸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与模座贴合的表面设有连接槽,模座与轴承座贴合的表面设有与连接槽适配的连接条,轴承座上设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轴承座的上表面上的通孔、设置在连接条上的锁紧孔、插设在通孔内的锁紧杆、设置在锁紧杆远离通孔一端的挡板、套设在锁紧杆上的弹簧,锁紧杆贯穿通孔并插入到锁紧孔内,弹簧的底端与轴承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弹簧的顶端与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挡板的下表面到轴承座的上表面的距离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将模座与轴承座进行安装和拆卸的效果。安装和拆卸的效果。安装和拆卸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飞叉转子绕线机可排线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转子绕线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飞叉转子绕线机可排线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双飞叉转子绕线机是一种对转子进行绕线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左右对称的模具将转子铁芯护住,然后旋转组件驱动转子铁芯转动,并使转子铁芯的需要绕线的线槽转动至特定的位置,最后通过双飞叉对转子铁芯的需要绕线的线槽进行绕线。
[0003]绕线模具的结构通常包括模座和轴承座,其中模座的一表面设置有与转子铁芯表面对应的弧形槽,两对称的模座通过弧形槽将转子铁芯夹持固定,而轴承座则固定设置在模座的另一表面,模具通过轴承座外接推动装置,通过推动装置实现模具的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对转子铁芯的夹持和松开。
[0004]公告号为CN2066980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子双飞叉绕线机可排线模具,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模座,模座的前表面设置有与转子铁芯对应的外弧形槽,模座的后表面设置有轴承座,并通过轴承座外接推动装置,模座和轴承座之间还包括依序固定设置的型芯、弹性件、盖板,模座为中空结构,型芯的一端设置有与模座外弧形槽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飞叉转子绕线机可排线模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模座(1),两个所述模座(1)相对的表面均设有弧形槽(2),所述弧形槽(2)与转子铁芯(13)适配,两个所述模座(1)互相背离的表面拆卸连接有轴承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3)与模座(1)贴合的表面设有连接槽(4),所述连接槽(4)靠近轴承座(3)的上表面,所述模座(1)与轴承座(3)贴合的表面设有与连接槽(4)适配的连接条(5),所述连接条(5)位于连接槽(4)内;所述轴承座(3)上设有锁紧装置(6),所述锁紧装置(6)包括设置在轴承座(3)的上表面上的通孔(61)、设置在连接条(5)上的锁紧孔(62)、插设在通孔(61)内的锁紧杆(63)、设置在锁紧杆(63)远离通孔(61)一端的挡板(64)、套设在锁紧杆(63)上的弹簧(65),所述通孔(61)与锁紧孔(62)均竖直设置,所述锁紧杆(63)贯穿通孔(61)并插入到锁紧孔(62)内,所述锁紧杆(63)与通孔(61)和锁紧孔(62)的内壁贴合,所述锁紧杆(63)的底端与锁紧孔(62)的底端抵触,所述挡板(64)与锁紧杆(63)垂直,所述弹簧(65)的底端与轴承座(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5)的顶端与挡板(6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64)的下表面到轴承座(3)的上表面的距离大于弹簧(65)的自然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飞叉转子绕线机可排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3)的上表面设有支撑装置(7),所述支撑装置(7)包括设置在轴承座(3)的上表面上的放置槽(71)、设置在放置槽(71)内的支撑板(72)、设置在挡板(64)的下表面的支撑孔(73),所述放置槽(71)长度方向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世源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