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3515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楼宇管理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所述楼宇管理系统包括分别与以太网连接的智能设备、信号采集单元、报警单元、车库管理单元、消防应急单元、中央处理器和门禁闸机,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火灾报警子单元和门禁报警子单元;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浓度传感器;所述消防应急单元包括排烟单元、疏散单元和灭火单元;所述监控管理系统包括BIM模型组件和BIM运维管理平台,所述BIM模型组件分别与防火墙二和所述BIM运维管理平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楼宇建筑运营维护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建筑运维阶段的可视化、智能化等功能。智能化等功能。智能化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监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BIM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通过BIM可以直观、详细地了解建筑内安装的设备的位置和参数信息。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城市的发展,各种高层、中层建筑随处可见,建筑内的机械电气设备及消防火灾报警设备等建筑设备,随着楼层的增高越来越多。多层建筑消防系统以灭火和安全疏散为主,现有安全疏散系统大都为人员自发的由安全通道疏散;安全通道一般为楼梯,由于楼层较多,在火灾下人们的慌乱导致人员的疏散容易盲目,迷失方向。并且,现有的火灾监控报警系统,仅通过检测温度进行火灾监控报警,监测项目单一、不符合现在火灾发生情况的复杂性,报警系统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控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楼宇管理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所述楼宇管理系统和所述监控管理系统分别通过各自的防火墙与互联网连接,所述楼宇管理系统包括分别与以太网连接的智能设备、信号采集单元、报警单元、车库管理单元、消防应急单元、中央处理器和门禁闸机,所述以太网通过核心交换机和防火墙一与所述互联网连接;
[0006]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火灾报警子单元和门禁报警子单元;
[0007]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浓度传感器;
[0008]所述消防应急单元包括排烟单元、疏散单元和灭火单元;
[0009]所述监控管理系统包括BIM模型组件和BIM运维管理平台,所述BIM模型组件分别与防火墙二和所述BIM运维管理平台连接,所述防火墙二与所述互联网连接。
[0010]本技术方案中,信号采集单元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浓度传感器,当温度升高时,通过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浓度传感器综合判断是否是发生火灾,或者只是单纯的由于外界温度升高导致楼层之间的温度升高,使得判定更加准确,而通过排烟单元、疏散单元和灭火单元,可以快速地对火灾进行控制,为消防员的到来争取一定的时间,通过门机闸机,可以避免外来人员进入楼宇中,通过车库管理单元,可以更好地监控车辆的情况,中央处理器通过核心交换机和互联网楼宇管理系统
中的各个单元的信息发送至BIM模型组件,单元的信息包括日常维护信息、检修工作信息和监测信息;BIM模型组件将单元的信息添加在BIM三维模型内,并将添加后的BIM三维模型发送至所述BIM运维管理平台;BIM运维管理平台存储并展示BIM三维模型,而防火墙一和防火墙二可以很好地减少外界网络病毒的入侵,通过设置以太网,便于信号地快速传输,同时,方便各个单元地安装,减少了各个单元安装位置的限制性。
[0011]作为优化,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水表、智能电表、空调、电灯、摄像头。
[0012]作为优化,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包括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甲烷浓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
[0013]作为优化,所述火灾报警子单元包括火灾播音器和火灾报警器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4]作为优化,所述门禁报警子单元包括门禁报警器。
[0015]作为优化,所述排烟单元包括排烟风机、排烟窗、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6]作为优化,所述灭火单元包括喷淋设备和/或消火栓设备。
[0017]作为优化,所述疏散单元包括应急指示灯和应急电源。
[0018]作为优化,还包括终端,所述终端通过互联网分别与所述楼宇管理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连接。
[0019]作为优化,所述终端包括手机和电脑。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不但可以提高楼宇建筑运营维护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建筑运维阶段的可视化、智能化等功能;
[0022]2.通过设置信号采集单元、消防应急单元、报警单元,能够及时的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并且可以使得建筑终端人们疏散,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绝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说明书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楼宇管理系统100和
监控管理系统200,所述楼宇管理系统100和所述监控管理系统200分别通过各自的防火墙与互联网300连接,所述楼宇管理系统100包括分别与以太网110连接的智能设备120、信号采集单元130、报警单元140、车库管理单元150、消防应急单元160、中央处理器170和门禁闸机180,所述以太网110通过核心交换机111和防火墙一112与所述互联网300连接;
[0026]所述报警单元140包括火灾报警子单元141和门禁报警子单元142;
[0027]所述信号采集单元130包括烟雾传感器131、温度传感器132、湿度传感器133和气体浓度传感器134;具体的,信号采集单元中的传感器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
[0028]所述消防应急单元160包括排烟单元161、疏散单元162和灭火单元163;
[0029]所述监控管理系统包括BIM模型组件210和BIM运维管理平台220,所述BIM模型组件210分别与防火墙二230和所述BIM运维管理平台220连接,所述防火墙二230与所述互联网300连接。
[0030]本技术方案中,楼宇管理系统中的信号采集单元、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楼宇管理系统(100)和监控管理系统(200),所述楼宇管理系统(100)和所述监控管理系统(200)分别通过各自的防火墙与互联网(300)连接,所述楼宇管理系统(100)包括分别与以太网(110)连接的智能设备(120)、信号采集单元(130)、报警单元(140)、车库管理单元(150)、消防应急单元(160)、中央处理器(170)和门禁闸机(180),所述以太网(110)通过核心交换机(111)和防火墙一(112)与所述互联网(300)连接;所述报警单元(140)包括火灾报警子单元(141)和门禁报警子单元(142);所述信号采集单元(130)包括烟雾传感器(131)、温度传感器(132)、湿度传感器(133)和气体浓度传感器(134);所述消防应急单元(160)包括排烟单元(161)、疏散单元(162)和灭火单元(163);所述监控管理系统包括BIM模型组件(210)和BIM运维管理平台(220),所述BIM模型组件(210)分别与防火墙二(230)和所述BIM运维管理平台(220)连接,所述防火墙二(230)与所述互联网(30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120)包括智能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恬野张明刚陈波彭根生冉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千变速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