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隔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27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隔盖,其特征在于,在由安装在容器主体(D)的口部(1)的盖主体(A)、以及安装在盖主体(A)的上盖(B)形成并且能够进行拉盖的阻隔盖中,盖主体(A)内在由基础树脂形成的基层中内置有包含阻隔性树脂的阻隔层(E)作为中间层,阻隔层(E)由基础树脂与阻隔性树脂的混合物形成。树脂的混合物形成。树脂的混合物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阻隔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拉盖的盖体,特别涉及一种阻气性优良的阻隔盖。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收容调味汁和/或调味料等的食品容器中,为了使容器内直到开封时之前一直保持密封状态而广泛使用如下拉盖:在安装于容器口部的盖主体设置由薄壁减弱部划分出的形成有去除部的间隔壁,拉起设置在去除部的拉环并撕开该去除部从而使排出口打开。
[0003]另外,为了保持内容物味道,提出了阻断容器外部的空气所包含的氧气等的阻气性优良的容器,对于与其对应的盖体而言,以往以来也已知具有阻气性的盖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2271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问题
[0008]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盖体被设为在形成去除部的间隔壁的下表面覆盖有层积阻隔层而成的阻隔膜层而具有阻气性的盖体,所以阻隔层的断裂性差,因此有如下问题:为了改善拉盖性,必须在连结拉环的连结片的基端部附近的层积阻隔膜层设置不贯通的狭缝。
[0009]另外,由于层积阻隔膜层是阻隔层与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层的层积,所以彼此没有粘接性,因此存在还需要粘接层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隔盖,其即使不设置用于改善拉盖性的不贯通的狭缝,断裂性也优良,并将与盖主体的树脂的粘接性优良的阻隔层夹设为盖主体中的中间层,且阻气性优良。
[0011]技术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阻隔盖而采用如下特征的构成:在由安装在容器主体的口部的盖主体、以及安装在盖主体的上盖形成并且能够进行拉盖的阻隔盖中,盖主体内在由基础树脂形成的基层中内置有包含阻隔性树脂的阻隔层作为中间层,阻隔层由基础树脂与阻隔性树脂的混合物形成。
[0013]作为阻隔盖的实施方式而采用如下特征的构成:阻隔层的基础树脂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阻隔性树脂是乙烯含量27~44摩尔%的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并且将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配比率设为5%以上,另外,对于阻隔层而言,将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配比率设为5~25%。
[0014]作为阻隔盖的另一实施方式而采用如下特征的构成:阻隔层以覆盖容器主体的口
部的整个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另外,盖主体具备:安装部,其安装在容器主体;排出筒,其立设在安装部的内侧;以及间隔壁,其设置在排出筒内,并且具有由薄壁减弱部划分出的去除部;阻隔层至少设置在安装部、以及包括薄壁减弱部和去除部的间隔壁。
[0015]作为阻隔盖的另一实施方式而采用如下特征的构成:所述阻隔盖能够通过拉环来进行拉盖。
[0016]作为阻隔盖的另一实施方式而采用如下特征的构成:上盖与盖主体螺合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被安装,盖主体具有通过转动上盖从而断裂并转移到上盖的转移栓体。
[0017]技术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的阻隔盖通过在盖主体中内置阻隔层作为中间层,并且使用将成为盖主体的基层的基础树脂与阻隔性树脂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作为阻隔层,从而能够使基层与阻隔层E之间的粘接性变好,能够发挥优良的阻隔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拉盖。
[0019]特别地,在作为阻隔层而使用了在阻隔性树脂的乙烯含量27~44摩尔%的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中配合了5%以上被用作盖主体的基础树脂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而成的混合物的情况下,使盖主体的基层与阻隔层之间的粘接性变好,改良薄壁减弱部的断裂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阻隔盖的闭盖后的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0021]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2]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的阻隔盖的开盖后的状态的图,图3的(a)是俯视图,图3的(b)是侧视截面图。
[0023]图4是变形例的阻隔盖的盖主体的侧视半截面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A
ꢀꢀꢀꢀꢀꢀꢀꢀꢀꢀꢀꢀ
盖主体
[0026]B
ꢀꢀꢀꢀꢀꢀꢀꢀꢀꢀꢀꢀ
上盖
[0027]C
ꢀꢀꢀꢀꢀꢀꢀꢀꢀꢀꢀꢀ
铰链
[0028]D
ꢀꢀꢀꢀꢀꢀꢀꢀꢀꢀꢀꢀ
容器主体
[0029]E
ꢀꢀꢀꢀꢀꢀꢀꢀꢀꢀꢀꢀ
阻隔层
[0030]1ꢀꢀꢀꢀꢀꢀꢀꢀꢀꢀꢀꢀ
口部
[0031]2ꢀꢀꢀꢀꢀꢀꢀꢀꢀꢀꢀꢀ
卡合突条
[0032]3ꢀꢀꢀꢀꢀꢀꢀꢀꢀꢀꢀꢀ
安装部
[0033]4ꢀꢀꢀꢀꢀꢀꢀꢀꢀꢀꢀꢀ
排出筒
[0034]5ꢀꢀꢀꢀꢀꢀꢀꢀꢀꢀꢀꢀ
间隔壁
[0035]6ꢀꢀꢀꢀꢀꢀꢀꢀꢀꢀꢀꢀ
薄壁减弱部
[0036]7ꢀꢀꢀꢀꢀꢀꢀꢀꢀꢀꢀꢀ
去除部
[0037]8ꢀꢀꢀꢀꢀꢀꢀꢀꢀꢀꢀꢀ
拉环
[0038]9ꢀꢀꢀꢀꢀꢀꢀꢀꢀꢀꢀꢀ
支柱部
[0039]10
ꢀꢀꢀꢀꢀꢀꢀꢀꢀꢀꢀ
环部
[0040]11
ꢀꢀꢀꢀꢀꢀꢀꢀꢀꢀꢀ
卡止突条
[0041]12
ꢀꢀꢀꢀꢀꢀꢀꢀꢀꢀꢀ
盖卡合部
[0042]13
ꢀꢀꢀꢀꢀꢀꢀꢀꢀꢀꢀ
内筒
[0043]14
ꢀꢀꢀꢀꢀꢀꢀꢀꢀꢀꢀ
外周壁部
[0044]15
ꢀꢀꢀꢀꢀꢀꢀꢀꢀꢀꢀ
卡合突部
[0045]16
ꢀꢀꢀꢀꢀꢀꢀꢀꢀꢀꢀ
外周切口部
[0046]16a
ꢀꢀꢀꢀꢀꢀꢀꢀꢀꢀ
端面
[0047]17
ꢀꢀꢀꢀꢀꢀꢀꢀꢀꢀꢀ
狭槽
[0048]18
ꢀꢀꢀꢀꢀꢀꢀꢀꢀꢀꢀ
底面
[0049]19
ꢀꢀꢀꢀꢀꢀꢀꢀꢀꢀꢀ
薄壁连结部
[0050]30
ꢀꢀꢀꢀꢀꢀꢀꢀꢀꢀꢀ
顶壁
[0051]31
ꢀꢀꢀꢀꢀꢀꢀꢀꢀꢀꢀ
侧周壁
[0052]33
ꢀꢀꢀꢀꢀꢀꢀꢀꢀꢀꢀ
密封筒
[0053]34
ꢀꢀꢀꢀꢀꢀꢀꢀꢀꢀꢀ
卡合凹部
[0054]35
ꢀꢀꢀꢀꢀꢀꢀꢀꢀꢀꢀ
把手部
[0055]36
ꢀꢀꢀꢀꢀꢀꢀꢀꢀꢀꢀ
钩指部
[0056]40
ꢀꢀꢀꢀꢀꢀꢀꢀꢀꢀꢀ
转移栓体4
[0057]41
ꢀꢀꢀꢀꢀꢀꢀꢀꢀꢀꢀ
筒状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58]接下来,参照示出了已具体化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阻隔盖进行说明。
[0059]实施例
[0060]在图1中,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阻隔盖,其特征在于,在由安装在容器主体的口部的盖主体、以及安装在盖主体的上盖形成并且能够进行拉盖的阻隔盖中,盖主体内在由基础树脂形成的基层中内置有包含阻隔性树脂的阻隔层作为中间层,阻隔层由基础树脂与阻隔性树脂的混合物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盖,其特征在于,阻隔层的基础树脂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阻隔性树脂是乙烯含量27~44摩尔%的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并且将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配比率设为5%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隔盖,其特征在于,对于阻隔层而言,将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配比率设为5~25%。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