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规模化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22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规模化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包括孵化架、若干孵化盒、水循环组件和供氧组件,所述孵化架包括三层,孵化架每层均设置有两个孵化盒放置架,所述孵化盒设置于孵化盒放置架顶部,所述孵化盒内均设置有一个孵化筐,所述孵化筐用于放置黄鳝受精卵,所述水循环组件用于通过输水管向每个孵化盒内供水,并通过排水管将孵化盒内的水排出,所述供氧组件用于给每个孵化盒输送氧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制作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适合规模化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层架式的孵化架上可放置多个孵化盒,该设备占地面积小,且面积利用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规模化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规模化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黄鳝为亚热带鱼类,又名鳝鱼、罗鱼、田鳝、长鱼、黄参、无鳞公子、田参等,属于合鳃目、合鳃科;合鳃目中全世界只有一种,即黄鳝,黄鳝广泛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密度大,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
[0003]黄鳝在自然状态下产卵后,雄鱼会在巢里不断吐出泡沫,该泡沫是一种潮湿、细小、带粘性、含空气的水泡,黄鳝卵是一种沉性卵,颗粒较大,直径3

6毫米,黄鳝卵孵化过程中耗氧量较高,易长水霉造成黄鳝卵死亡,利用常规孵化设备及方法,黄鳝卵在孵化过程中容易滚动过度造成胚胎死亡,导致黄鳝受精卵规模化孵化及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规模化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规模化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包括孵化架、若干孵化盒、水循环组件和供氧组件,所述孵化架包括三层,孵化架每层均设置有两个孵化盒放置架,所述孵化盒设置于孵化盒放置架顶部,所述孵化盒内均设置有一个孵化筐,所述孵化筐用于放置黄鳝受精卵,所述水循环组件用于通过输水管向每个孵化盒内供水,并通过排水管将孵化盒内的水排出,所述供氧组件用于给每个孵化盒输送氧气,所述孵化盒放置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两个支撑杆均水平设置且两端固定于孵化架上,两个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护板,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内设置有金属导条,所述金属导条的外表面光滑,所述金属导条用于支撑孵化筐,所述护板上端高出金属导条上端,所述支撑杆的后端设置有防滑垫。
[0007]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8]本技术设备制作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适合规模化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层架式的孵化架上可放置多个孵化盒,该设备占地面积小,且面积利用率高;孵化架通过两个支撑杆来支撑孵化盒,且支撑杆上设置有金属导条,方便将孵化盒抽出后放入,支撑杆外侧的护板防止孵化盒掉出,当孵化盒通过金属导条放置于支撑杆上时,孵化盒的后端下表面会与防滑垫接触,防滑垫会阻碍孵化盒在水平方向上滑动,是孵化盒保持稳定。
[0009]进一步的,两侧支撑杆的前端均向外侧延伸形成喇叭状。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蓄水池、输水管和排水管,每层孵化架上均铺设有输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若干输出端且输出端与孵化盒的顶端连接,所述输
水管的输出端上均设置有进水阀,所述输水管的输入端连接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冷暖机,所述冷暖机调节蓄水池内的水的水温,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若干输入端且输入端与孵化盒的底部连接,所述排水管的输入端上均设置有排水阀。
[0011]采取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输水管和排水管为孵化盒不断的更换水,保持一个良好的水质;通过冷暖机来调控水温,将水温调节到一个适合黄鳝受精卵孵化的范围,提高了孵化效率。
[0012]进一步的,所述供氧组件包括增氧管道和增氧头,所述增氧管道外接供氧设备,每层孵化架上均铺设有增氧管道,所增氧管道在每个孵化筐内设置有增氧头,所述增氧头用于给孵化筐内的水提供氧气。
[0013]采取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增氧管道和增氧头为孵化筐内的水提供氧气,使其的溶氧值保持在一个适合孵化的范围,提高孵化效率。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3为孵化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孵化架;11、支撑杆;12、护板;13、金属导条;14、防滑垫;2、孵化盒;21、孵化筐;31、蓄水池;32、输水管;33、排水管;34、进水阀;35、排水阀;41、增氧管道;42、增氧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规模化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包括孵化架1、若干孵化盒2、水循环组件和供氧组件,所述孵化架1包括三层,孵化架1每层均设置有两个孵化盒放置架,所述孵化盒2设置于孵化盒放置架顶部,所述孵化盒2内均设置有一个孵化筐21,所述孵化筐21用于放置黄鳝受精卵,所述水循环组件用于通过输水管32向每个孵化盒2内供水,并通过排水管33将孵化盒2内的水排出,所述供氧组件用于给每个孵化盒2输送氧气,所述孵化盒放置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11,两个支撑杆11均水平设置且两端固定于孵化架1上,两个支撑杆11的外侧设置有护板12,所述支撑杆11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内设置有金属导条13,所述金属导条13的外表面光滑,所述金属导条13用于支撑孵化筐21,所述护板12上端高出金属导条13上端,所述支撑杆11的后端设置有防滑垫14。
[0023]使用时,工作人员可向外侧拉出孵化盒,孵化盒的下表面可在金属导条上滑动,方
便工作人员取出孵化盒,以完成清理或更换作业;或向内侧推入孵化盒,使孵化盒的下表面在金属导条上向内侧滑动,直至孵化盒的后端下表面接触到防滑垫。
[0024]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两侧支撑杆11的前端均向外侧延伸形成喇叭状,用于方便将孵化盒2置入,起到导向作用。
[002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蓄水池31、输水管32和排水管33,每层孵化架1上均铺设有输水管32和排水管33,所述输水管32上设置有若干输出端且输出端与孵化盒2的顶端连接,所述输水管32的输出端上均设置有进水阀34,所述输水管32的输入端连接蓄水池31,所述蓄水池31内设置有冷暖机,所述冷暖机调节蓄水池31内的水的水温,所述排水管33上设置有若干输入端且输入端与孵化盒2的底部连接,所述排水管33的输入端上均设置有排水阀35。
[002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供氧组件包括增氧管道41和增氧头42,所述增氧管道41外接供氧设备,每层孵化架1上均铺设有增氧管道41,所增氧管道41在每个孵化筐内设置有增氧头42,所述增氧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规模化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架(1)、若干孵化盒(2)、水循环组件和供氧组件,所述孵化架(1)包括三层,孵化架(1)每层均设置有两个孵化盒放置架,所述孵化盒(2)设置于孵化盒放置架顶部,所述孵化盒(2)内均设置有一个孵化筐(21),所述孵化筐(21)用于放置黄鳝受精卵,所述水循环组件用于通过输水管(32)向每个孵化盒(2)内供水,并通过排水管(33)将孵化盒(2)内的水排出,所述供氧组件用于给每个孵化盒(2)输送氧气,所述孵化盒放置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11),两个支撑杆(11)均水平设置且两端固定于孵化架(1)上,两个支撑杆(11)的外侧设置有护板(12),所述支撑杆(11)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内设置有金属导条(13),所述金属导条(13)的外表面光滑,所述金属导条(13)用于支撑孵化筐(21),所述护板(12)上端高出金属导条(13)上端,所述支撑杆(11)的后端设置有防滑垫(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田海峰胡乔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