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20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包含:一基座、一复数热管;其中所述基座具有一吸热侧及一导热侧;该复数热管具有一吸热端及一散热端,该吸热端具有一对长边及一对短边环绕连接所形成,该复数热管系通过长边相互贴设组合,并令该复数热管通过短边与该基座的导热侧贴设组合,借此设置可在有限面积或空间内大幅增加热管数量并进一步提升热传导效率者。加热管数量并进一步提升热传导效率者。加热管数量并进一步提升热传导效率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尤指一种可增加散热模块整体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行电子设备中具有至少一发热源并因进行数据运算而在电子设备中产生热量,一般发热源常设置于该电子设备靠近中央处,对于要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向外导出则具有困难,故有业者通过于该发热源上方设置导热及散热元件进行解热,导热元件常见的为热管、均温板等,散热元件则为散热器及散热鳍片组等,通过导热元件与该发热源接触吸附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后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器等散热元件进行解热。
[0003]请参阅图5、图6,是本技术现有散热模块,现有散热模块中作为吸热使用的热管8必须先通过与基座9的结合方得以与发热源进行固定;然而,举例来说一般基座9用于安装热管的空间或面积其距离或宽度约为30

60mm左右大小,若选择热管8直径为10mm,该基座上至多仅约能设置3

5根热管,且两者间的结合部位仅为一点或线接触,而为提升热管8与基座9间的接触面积有业者将热管8压制成扁平状,并将该扁平状热管侧贴设于该基座9的表面,借以增加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如此虽可增加两者间的接触面积,但因为基座上能够设置热管的距离或宽度系固定或有限,造成热管8设置的数量比未压扁前的圆管数量来的更少或不足,其获得到的热效率可能相同或更差。
[0004]故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散热模块的热传效率,同时又可保有良好的热接触面积防止热阻现象发生,则为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首重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可增加热传导效率的散热模块。
[0006]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0007]一基座,具有一吸热侧及一导热侧;
[0008]复数热管,该复数热管具有一吸热端及一散热端,该吸热端具有一对长边及一对短边,该长边、短边沿该热管的径向环绕连接,该热管内部具有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的壁面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一腔室内部填充有工作流体,该复数热管通过长边相互贴设组合,该复数热管通过短边与该基座的导热侧贴设组合。
[0009]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导热侧具有复数凹槽,该复数热管的短边形状与该复数凹槽相互对应,该复数热管通过该短边容设于凹槽内与该基座结合。
[0010]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毛细结构是烧结粉末、沟槽、网格体其中任一。
[001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热管及该基座是铜、铝、不锈钢、钛、钛合金、铝合金其中任一材质,该热管及该基座为相同或相异材质。
[001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工作流体是丙酮、纯水、酒精其中任一。
[001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基座内部具有一第二腔室,该第二腔室内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
[001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复数热管的吸热端及该热管其他部位径向形状呈相同或不相同。
[001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基座的吸热侧贴设一均温板的一侧,该均温板另一侧与一发热源贴设。
[001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热管的散热端与至少一散热器或散热鳍片组或水冷模块结合而能够进行冷却。
[0017]本技术的优点包括:
[0018]1.借由本技术可增加热管数量并进一步提升热传导效率。
[0019]2.借由本技术散热模块可提升散热模块在有限的单位距离、长(宽)度、体积中设置更多数量的热管,并借由更多数量的热管提升散热模块的整体热传导效率,避免发热源产生积热。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散热模块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散热模块第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散热模块第二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散热模块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0024]图5是现有散热模块立体图;
[0025]图6是现有散热模块立体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基座1;吸热侧11;导热侧12;凹槽121;第二腔室13;第二毛细结构14;热管2;吸热端2a;散热端2b;长边21;短边22;第一毛细结构23;第一腔室24;发热源3;工作流体4;均温板5;螺锁元件6;散热器7;热管8;基座9。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0028]请参阅图1、图2,是本技术的散热模块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及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散热模块,包含:一基座1、复数热管2;
[0029]所述基座1具有一吸热侧11及一导热侧12,该吸热侧11及该导热侧12分别设于该基座1的下、上两侧,该吸热侧11对应与至少一发热源3接触并吸附该发热源3所产生的热量,该导热侧12可与导热元件或散热元件结合传导热量,本实施例系以与导热元件结合传导热量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所述导热元件本案系以热管2作为说明。
[0030]该复数热管2具有一吸热端2a及一散热端2b,该吸热端2a具有一对长边21及一对短边22,该复数长、短边21、22沿该热管2的径向环绕连接所形成,并该热管2内部具有一第一腔室24其壁面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23,并该第一腔室24内部填充有一工作流体4,该复数热管2长边21是一平坦面,该短边22可选择为圆弧面或平坦面,并该复数热管2通过长边21相互贴设组合,借以提供各热管2之间快速热量传递,并该复数热管2通过短边22与
该基座1的导热侧12贴设组合。
[0031]该第一毛细结构23是烧结粉末、沟槽、网格体其中任一或前述任二的组合,所述热管2及该基座1是铜、铝、不锈钢、钛、钛合金、铝合金其中任一材质,并该热管2及该基座1可为相同或相异材质其中任一,所述工作流体4是冷媒、丙酮、纯水、酒精其中任一。
[0032]前述基座1的导热侧12可具有复数凹槽121,该复数热管2的短边22形状与该复数凹槽121相互对应,并该复数热管2通过该短边22容设于凹槽121内与该基座1结合。
[0033]该热管2与该基座1的导热侧12接触部位不限定为热管2的首、末两端,也可为热管2的中间段,本技术系以热管2的首、末端作为说明实施例,但并不引以为限,并借由如此设置可增加热管2的设置数量提升热传导效率,所述热管2的吸热端2a与热管2其他部位径向形状呈相同或不相同。
[0034]请参阅图3,是本技术的散热模块第二实施例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的不同处在于所述基座1内部具有一第二腔室13,该第二腔室13内具有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14,该第二毛细结构14是烧结粉末、沟槽、网格体其中任一或前述任二的组合。
[0035]请参阅图4,是本技术的散热模块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座,具有一吸热侧及一导热侧;复数热管,该复数热管具有一吸热端及一散热端,该吸热端具有一对长边及一对短边,该长边、短边沿该热管的径向环绕连接,该热管内部具有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的壁面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一腔室内部填充有工作流体,该复数热管通过长边相互贴设组合,该复数热管通过短边与该基座的导热侧贴设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侧具有复数凹槽,该复数热管的短边形状与该复数凹槽相互对应,该复数热管通过该短边容设于凹槽内与该基座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是烧结粉末、沟槽、网格体其中任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文基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