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后机匣安装引导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187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后机匣安装引导工装,包括相互配合的涡轮后机匣和转静子机匣连接部,所述涡轮后机匣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转静子机匣连接部上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涡轮后机匣侧面设置有通过连接设备安装的引导支架,所述引导支架侧面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引导轮,所述引导轮上缠绕设置有吊索,所述吊索底端栓接在涡轮后机匣上的吊耳上,所述引导轮侧面连接有卷扬电机,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插设有引导芯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快速引导涡轮后机匣与转静子机匣连接部进行对接,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从而实现精准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后机匣安装引导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引导安装设备
,具体为一种涡轮后机匣安装引导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发动机装配中,常规的低压涡轮单元体由低压涡轮轴、转静子、涡轮后机匣三个子单元组成。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低压涡轮单元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低压涡轮单元体采用垂直装配模式,该种装配模式采用涡轮后机匣在垂直方向上下落,靠近转静子机匣。在装配过程中,由于涡轮后机匣上的蜂窝封严结构与转静子机匣上的篦齿径向间隙极小。对于所述型号低压涡轮单元体的装配,在涡轮后机匣垂直下落过程中如何保证与转静子机匣同心是整个装配的难点。后机匣外廓不规则,重心位置不在后机匣的几何中心,吊装时需调心方能吊平后机匣。此外,后机匣单元体需完成自身装配后方能进入低压涡轮单元体组装,由于机匣尺寸较大,自身装配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姿态,需要多套辅助工装方能完成装配工作,操作过程比较繁杂,效率较低,现有的引导工装结构复杂,无法满足对涡轮后机匣的快速定位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涡轮后机匣安装引导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后机匣安装引导工装,包括相互配合的涡轮后机匣(1)和转静子机匣连接部(11),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后机匣(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2),所述转静子机匣连接部(11)上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3),所述涡轮后机匣(1)侧面设置有通过连接设备安装的引导支架(14),所述引导支架(14)侧面设置有气缸(15),所述气缸(15)的活塞杆通过连接杆(16)转动连接有引导轮(17),所述引导轮(17)上缠绕设置有吊索(18),所述吊索(18)底端栓接在涡轮后机匣(1)上的吊耳上,所述引导轮(17)侧面连接有卷扬电机(19),所述第一安装孔(12)内插设有引导芯轴组件(2),所述引导芯轴组件(2)包括一体成型的芯轴主体(21)、第一连接轴(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飞赵红邓华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允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