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00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以及控制单元,锅体具有储水腔和烹饪腔,烹饪腔位于储水腔的上方,锅盖可取放地置于锅体,烹饪器具还包括底座以及真空泵,底座设置于锅体的下方,控制单元和真空泵均设置于底座,控制单元与真空泵电连接,真空泵的进气口与烹饪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真空泵和控制单元均设置于底座,使得无论锅盖是否盖合于锅体,真空泵和控制单元始终保持稳定的电连接,且缩短电连接线路的长度,优化线路排布,避免了在锅盖和锅体分别设置复杂的耦合结构实现电连接,简化了锅盖和锅体的结构,且方便了用户的开合盖操作。便了用户的开合盖操作。便了用户的开合盖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属于厨房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米饭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对米饭的香气、口感、外观、滋味都越来越重视。
[0003]现有的烹饪器具制作米饭时,通常会将米和水混合,然后进行加热,由于加热面积有限,导致米饭整体受热不均匀,上下层米饭不均匀,底部湿粘,上层干硬。且这种烹饪方式对米水比例的要求较高,在烹饪时用户需要精准地控制加水量,否则容易造成米饭的口感偏软或者偏硬,对用户的要求较高。
[0004]此外,烹饪器具的控制单元通常设置于锅体,而锅盖内也设置有较多的电器元件,例如,有些蒸汽烹饪器具为了方便向锅体内通入蒸汽,将蒸汽发生器设置于锅盖。而对于锅盖能够从锅体上拆卸下来的分体式烹饪器具而言,为了实现锅盖上的电器元件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通常需要在锅盖和锅体设置复杂的耦合结构,且用户在盖合锅盖时需要确保锅盖和锅体耦合,烹饪器具才能够正常工作,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以及控制单元,所述锅体具有储水腔和烹饪腔,所述烹饪腔位于所述储水腔的上方,所述锅盖可取放地置于所述锅体,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底座以及真空泵,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锅体的下方,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真空泵均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真空泵电连接,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与所述烹饪腔连通,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与所述烹饪器具的外部连通。
[0008]所述锅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烹饪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所述储水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的第一抽气通道。
[0009]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抽气通道的第一气流接口,所述锅盖设置有连通所述烹饪腔的第二抽气通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抽气通道的第二气流接口,所述第一气流接口和所述第二气流接口对接连通。
[0010]所述上壳体设置有避让位,所述支撑部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避让位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上壳体配合围成所述烹饪腔。
[0011]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可取放地置于所述烹饪腔内的烹饪内胆,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烹饪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烹饪内胆放入所述烹饪腔或从所述烹饪腔中取出的导向斜面。
[0012]所述储水腔的底壁与所述底座配合围成安装空间,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
[0013]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盘,所述储水腔的底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发热盘设置于所述开口;或者,所述储水腔的底壁设置有朝向所述储水腔内部凹陷的安装位,所述发热盘设置于所述安装位。
[0014]所述底座的外周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锅体的第一承托位,且所述第一承托位的外周设置有定位凸筋。
[0015]所述锅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烹饪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所述储水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外周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上壳体的第二承托位,所述上壳体置于所述第二承托位的状态下,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连通所述锅体内部和外部的进气通道。
[0016]所述储水腔内还设置有聚热罩,所述聚热罩围成有连通所述烹饪腔和所述储水腔的过流通道。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的所述烹饪器具在蒸制米饭的过程中,米和水分别置于两个腔室中,使得米水分离,对所述烹饪腔中的米进行烹饪,进而降低了水米比例对米饭口感的影响,且蒸汽与米饭的接触更加均匀,使米饭均匀受热。
[0019]在利用蒸汽蒸制米饭之前,可通过控制所述真空泵的运行,使所述烹饪器具一次或多次切换至所述负压状态,以使水对烹饪腔中的大米进行一次或多次浸泡,使得米粒充分吸水,提高米粒的含水率,从而避免了米饭受热不均匀导致出现夹生现象。并且当水温较高时,大米在水中浸泡表面会发生糊化,形成淀粉膜,降低米粒继续吸水的速率,因此用户可通过改变大米在水中浸泡的时长而获得不同软硬口感的米饭,降低对用户操作的要求,提高用户体验。
[0020]此外,本技术的所述真空泵和所述控制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使得二者设置于同一部件,进而无论所述锅盖是否盖合于所述锅体,所述真空泵和所述控制单元始终保持稳定的电连接,且缩短电连接线路的长度,优化线路排布,避免了在所述锅盖和所述锅体分别设置复杂的耦合结构实现电连接,简化了所述锅盖和所述锅体的结构,且方便了用户的开合盖操作。
[002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烹饪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所述储水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的第一抽气通道。所述支撑部的设置,一方面对所述烹饪器具起到支撑作用,分担所述锅盖对所述上壳体的压力,保证整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所述支撑部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抽气通道,所述支撑部将所述第一抽气通道隐藏至内部,对所述第一抽气通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所述第一抽气通道暴露在所述烹饪器具的外部损坏造成气体泄漏。此外,所述支撑部还能够防止所述第一抽气通道发生弯折而降低气流流动效率,保证所述第一抽气通道保持通畅。
[002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壳体设置有避让位,所述支撑部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避让位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上壳体配合围成所述烹饪腔。所述支撑部构成所述上壳体的一部分,并且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围成所述烹饪腔,简化了整机的结构,
有助于缩小整体尺寸,使所述烹饪器具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实现小型化,且降低了整机的重量,方便用户端取,提高用户体验。
[002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水腔的底壁与所述底座配合围成安装空间,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加热装置置于所述安装空间,进一步简化了所述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方便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装置的电连接,且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储水腔的底壁进行加热,使所述储水腔内的水受热产生蒸汽,利用蒸汽对所述烹饪腔内的食物加热,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储水腔的距离近,传热效率高,提高蒸汽产生效率。
[0024]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烹饪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所述储水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外周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上壳体的第二承托位,所述上壳体置于所述第二承托位的状态下,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连通所述锅体内部和外部的进气通道。当所述真空泵抽吸所述烹饪腔内的空气使得所述烹饪腔内处于负压环境时,外界空气会在所述锅体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不断从所述进气通道进入所述锅体内部,进而一方面在气流的推动下加速水向所述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以及控制单元,所述锅体具有储水腔和烹饪腔,所述烹饪腔位于所述储水腔的上方,所述锅盖可取放地置于所述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底座以及真空泵,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锅体的下方,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真空泵均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真空泵电连接,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与所述烹饪腔连通,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与所述烹饪器具的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烹饪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所述储水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的第一抽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抽气通道的第一气流接口,所述锅盖设置有连通所述烹饪腔的第二抽气通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抽气通道的第二气流接口,所述第一气流接口和所述第二气流接口对接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置有避让位,所述支撑部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避让位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上壳体配合围成所述烹饪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可取放地置于所述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谢伟峰王昌明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