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280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模块和可流转模块,固定模块包括固定基板和仿真耳,固定基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部件、第一声道和通信连接装置,仿真耳的采音通道收声端密封设置在第一声道内;可流转模块包括可流转基板和耳机定位部件,可流转基板上设有第二定位部件和第二声道,耳机定位部件包括用于仿形槽,仿形槽与第二声道密封连通;第二定位部件和第一定位部件配合将可流转模块可拆卸地设在固定模块上,第一声道和第二声道密封连通构成耳机与仿真耳之间的传声声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采用自动化设备搬运可流转模块,使其在不同测试工作站之间流转,无需反复拆装耳机产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耳机声学性能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声学性能测试时用到的耳机密封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品质智能手机、Pad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可与其配合应用的耳机的声学参数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耳机在成品组装完后,需要对喇叭的声学性能、麦克风的声学性能、电性能进行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产品需要定位在一固定装置上。
[0003]现有技术中,耳机声学测试用密封固定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用于密封支撑耳机的密封支撑件(即密封holder)以及设在底板上的仿真耳,密封支撑件上设有密封用硅胶块,硅胶块上形成有仿形密封槽,耳机以其耳塞部(即耳机cap)朝下嵌入仿形密封槽内,耳机尾管露出于硅胶块外部;同时,底板上形成有声道,声道的一端贯穿至仿形密封槽内,另一端贯穿底板以与仿真耳的收声端密封连通,耳机产品放置在密封支撑件后,由气缸的活塞杆压住耳机进行固定,同时使其与仿形密封槽密封配合,进而使耳机与仿真耳之间的声道实现密封,耳机开机,声音由声道传至仿真耳,由仿真耳对耳机进行声音录取,仿真耳与测试设备通信连接,由测试设备完成声音测试。
[000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0005]1、由于耳机声学测试生产线通常有多个测试工作站,各测试工作站均设置有上述的密封固定装置,耳机在不同测试工作站之间流转时必须将其从前一测试工作站的密封固定装置上拆卸下来再重新安装在后一测试工作站的密封固定装置上,则每个测试工作站都必须配置人员对耳机进行拆装,导致工作效率低,难以适应目前机械制造领域、电子行业等对自动化需求日益提高的趋势;
[0006]2、各测试工作站均需配置人员对耳机进行拆装,使得人工成本高;
[0007]3、通过气缸压紧耳机使耳机保持固定不动,容易在耳机产品表面产生压痕使报废率增加,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可配合自动化装置实现耳机的自动流转,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0009]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包括:
[0010]固定模块,其包括固定基板和安装在所述固定基板上的仿真耳,所述固定基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部件、第一声道和用于将耳机与测试电脑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装置,所述仿真耳的采音通道收声端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声道内;
[0011]可流转模块,其包括可流转基板和安装在所述可流转基板上的耳机定位部件,所述可流转基板上设有第二定位部件和第二声道,所述耳机定位部件包括用于密封容置耳机
耳塞部的仿形槽,所述仿形槽与所述第二声道密封连通;
[0012]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和所述第一定位部件配合将所述可流转模块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固定模块上,所述第一声道和所述第二声道密封连通构成所述耳机与所述仿真耳之间的传声声道。
[0013]所述仿形槽配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仿形槽配合用于将所述耳机耳塞部夹设固定。
[0014]所述可流转模块位于所述固定基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声道贯穿所述固定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声道贯穿所述可流转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声道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声道的底端对合且对合处设有密封结构,所述耳机定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声道的顶端处,所述仿真耳位于所述第一声道的底端处。
[0015]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声道顶端的第一密封圈和设在所述第二声道底端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环形凹/凸部。
[0016]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包括定位凸部和第一磁吸元件,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包括定位凹部和第二磁吸元件,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配合,所述第一磁吸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吸元件磁吸配合。
[0017]所述定位凸部为多个且发散布置,所述第一磁吸元件为多个且发散布置,所述定位凹部与所述定位凸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与所述第一磁吸元件一一对应。
[0018]所述定位凸部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磁吸元件的数量,且各所述定位凸部设在相邻两所述第一磁吸元件之间。
[0019]所述通信连接装置设在所述固定基板的顶面上,所述可流转基板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通信连接装置的避让孔。
[0020]所述通信连接装置包括两根铜柱,各所述铜柱的顶端焊接有一弹片,两所述弹片分别与耳机的两个数据接口连接。
[0021]所述耳机定位部件还包括用于定位耳机尾管的尾管定位部,所述尾管定位部具有用于卡装所述耳机尾管的卡槽。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3]1、本技术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模块和可流转模块,可流转模块可拆卸地设在固定模块上,耳机由耳机定位部件定位在可流转模块上,则可采用自动化设备搬运可流转模块,使其在不同测试工作站之间流转,无需反复拆装耳机产品,大大提高了测试自动化程度和测试工作效率,且避免了反复拆装对耳机表面质量的影响;
[0024]2、通过可流转模块与自动化设备配合在不同测试工作站之间流转,则只需在测试生产线的首端工作站和末端工作站配备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装拆耳机,无需在每个测试工作站均配备工作人员,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的固定模块立体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的可流转模块立体图。
[0028]附图标记:1、耳机;100、固定模块;110、固定基板;120、仿真耳;121、采音通道收声
端;130、第一定位部件;131、定位凸部;132、第一磁吸元件;140、第一声道;150、第一密封圈;160、通信连接装置;161、铜柱;162、弹片;200、可流转模块;210、可流转基板;220、耳机定位部件;221、仿形槽;222、尾管定位部;223、卡槽;230、第二定位部件;231、定位凹部;232、第二磁吸元件;240、第二声道;250、第二密封圈;260、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图1为本实施例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固定模块立体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可流转模块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3中虚线部件为对应附图中不能看到的部件,比如底面上的结构部件或内部部件。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的可流转模块立体图。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一种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用于耳机1声学测试时密封固定耳机1,包括固定模块100和可流转模块200,其包括固定基板110和安装在固定基板110上的仿真耳120,固定基板110上设有第一定位部件130、第一声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模块,其包括固定基板和安装在所述固定基板上的仿真耳,所述固定基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部件、第一声道和用于将耳机与测试电脑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装置,所述仿真耳的采音通道收声端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声道内;可流转模块,其包括可流转基板和安装在所述可流转基板上的耳机定位部件,所述可流转基板上设有第二定位部件和第二声道,所述耳机定位部件包括用于密封容置耳机耳塞部的仿形槽,所述仿形槽与所述第二声道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和所述第一定位部件配合将所述可流转模块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固定模块上,所述第一声道和所述第二声道密封连通构成所述耳机与所述仿真耳之间的传声声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槽配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仿形槽配合用于将所述耳机耳塞部夹设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流转模块位于所述固定基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声道贯穿所述固定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声道贯穿所述可流转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声道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声道的底端对合且对合处设有密封结构,所述耳机定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声道的顶端处,所述仿真耳位于所述第一声道的底端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声道顶端的第一密封圈和设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红玉王贤友刘汝和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