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68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集装箱,包括:底架;侧墙,设置在底架上;顶板,设置在侧墙的顶部;支撑部,设置在底架上;其中,支撑部的底部包括第一凹部,第一凹部包括弧形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货物从集装箱内卸出存在残留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集装箱运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大宗干散粒货物如矿石、煤炭等铁路集装箱运输时,其卸货方式一般是集装箱不下铁路平车,打开集装箱侧壁上设置的箱门,使流质散料货物自然卸出。这种方式,有效利用货物自身重力作用卸出,无需吊箱或翻转,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减少场地设备配置。
[0003]在相关技术中,集装箱的两侧设置卸货口,卸货时,集装箱平放,货物从集装箱两侧的卸货口流出。但是这样容易使得货物无法完全卸出,货物容易残留在集装箱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货物从集装箱内卸出存在残留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底架;侧墙,设置在底架上;顶板,设置在侧墙的顶部;支撑部,设置在底架上;其中,支撑部的底部包括第一凹部,第一凹部包括弧形段。
[0006]进一步地,底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梁和第二梁以及设置在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多个第三梁,支撑部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三梁之间。
[0007]进一步地,第一凹部还包括位于弧形段两侧的两个平直段,两个平直段之间的夹角在30
°
至120
°
之间。
[0008]进一步地,支撑部还包括板体,板体弯曲形成第一凹部。
[0009]进一步地,板体包括两个翻边,两个翻边位于平直段远离弧形段的一端。
[0010]进一步地,支撑部还包括两个第一加强板,两个第一加强板均包括第一直板段,两个第一直板段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梁以及翻边的上表面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还包括第二直板段,第二直板段与第一直板段顶端垂直连接,第一直板段与翻边垂直设置。
[0012]进一步地,支撑部还包括多个第二加强板,多个第二加强板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板之间,第二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凹部,第二凹部与第一凹部的形状相同,第二加强板与板体插接配合。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集装箱,集装箱为上述的集装箱。
[0014]进一步地,车辆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有推顶装置;推顶装置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推顶装置的第二端插入至第一凹部内。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侧墙、顶板以及底架共同形成集装箱。支撑部设置在
底架上,支撑部能够与其他结构配合,进而使得集装箱被顶起。同时支撑部包括第一凹部,第一凹部能够限制被顶起的位置,这样使得集装箱被顶起时更加稳定。同时,由于集装箱被顶起,这样使得集装箱内的货物能够完全流出。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货物从集装箱内卸出存在残留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集装箱的实施例的底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的底架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示出了图2的支撑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图2的支撑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图2的支撑结构的第二加强板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3]图7示出了图6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1、底架;111、第一梁;112、第二梁;113、第三梁;12、侧墙;13、顶板;20、支撑部;21、第一凹部;211、弧形段;212、平直段;22、板体;221、翻边;23、第一加强板;231、第一直板段;232、第二直板段;24、第二加强板;241、第二凹部;25、第三加强板;30、车体;31、推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8]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
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29]在相关技术中,集装箱由底架、端墙、侧墙和箱顶组成。底架的端部设置有举升机,举升机包括操作盘、操作杆、齿轮减速箱、丝杠和万向节传动轴等零部件,通过举升机使集装箱端部举升,从而使集装箱前端抬起,使卸货端相对处于低位,从而使箱内的货物卸出。由于端部卸料,集装箱的前端需要举升非常高的位置,才能使箱内的残料卸出;且只一端有卸货口,若卸货场地与集装箱的卸货口方向不一致,需要转向,进而需要配置转向的机械。同时,举升机的另一端无固定的位置,进而使得举升机举升时不稳定。
[0030]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包括:底架11、侧墙12、顶板13以及支撑部20。侧墙12设置在底架11上。顶板13设置在侧墙12的顶部。支撑部20设置在底架11上。其中,支撑部20的底部包括第一凹部21,第一凹部21包括弧形段211。
[0031]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侧墙12、顶板13以及底架11共同形成集装箱。支撑部20设置在底架11上,支撑部20能够与其他结构配合,进而使得集装箱被顶起。同时支撑部20包括第一凹部21,第一凹部21能够限制被顶起的位置,这样使得集装箱被顶起时更加稳定。同时,由于集装箱被顶起,这样使得集装箱内的货物能够完全流出。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1);侧墙(12),设置在所述底架(11)上;顶板(13),设置在所述侧墙(12)的顶部;支撑部(20),设置在所述底架(11)上;其中,所述支撑部(20)的底部包括第一凹部(21),所述第一凹部(21)包括弧形段(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梁(111)和第二梁(1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梁(111)和所述第二梁(112)之间的多个第三梁(113),支撑部(2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梁(11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21)还包括位于所述弧形段(211)两侧的两个平直段(212),两个所述平直段(212)之间的夹角在30
°
至120
°
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还包括板体(22),所述板体(22)弯曲形成所述第一凹部(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2)包括两个翻边(221),两个所述翻边(221)位于所述平直段(212)远离所述弧形段(211)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李绍山祝万海王青松刘杰陈兰忠司洋李华刘海鹏张曙光罗彦平张军凤侯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