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263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51
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发酵罐顶部设置混料组件,发酵罐外壁一侧设置粉碎组件;混料组件包括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第三搅拌轴以及第四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第三搅拌轴以及第四搅拌轴以第一搅拌轴为圆心,等距转动设置在发酵罐内,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第三搅拌轴以及第四搅拌轴顶部均与支撑盒内顶部转动连接,第一搅拌轴一端与第一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接,第一电机设置在支撑盒顶部,第一搅拌轴上部套接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套接在第二搅拌轴上部,第三齿轮套接在第三搅拌轴上部,第四齿轮套接在第四搅拌轴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发酵液与秸秆碎料快速混合,同时能够对秸秆进行快速粉碎,缩短发酵周期。期。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肥发酵
,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秸秆肥中有机质十分丰富,氮、磷、钾养分较为均衡,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是各种作物、各种土壤都适宜的常用肥料,具有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量的显著效果,秸秆有机肥生产需要对秸秆物料进行发酵。
[0003]传统的有机肥发酵装置无法将发酵液与秸秆碎料进行快速混合,降低发酵液与秸秆碎料混合效率,同时无法对秸秆进行快速粉碎,不便于秸秆后期的发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能够使发酵液与秸秆碎料快速混合,同时能够对秸秆进行快速粉碎,缩短发酵周期。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设置在发酵罐底部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底部的安装座,发酵罐顶部设置混料组件,发酵罐外壁一侧设置粉碎组件;
[0008]混料组件包括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第三搅拌轴以及第四搅拌轴,第一搅拌轴转动设置在发酵罐内中部,第二搅拌轴、第三搅拌轴以及第四搅拌轴以第一搅拌轴为圆心,等距转动设置在发酵罐内,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第三搅拌轴以及第四搅拌轴顶部均与支撑盒内顶部转动连接,支撑盒设置在发酵罐顶部,第一搅拌轴一端与第一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接,第一电机设置在支撑盒顶部,第一搅拌轴上部套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套接在第二搅拌轴上部,第三齿轮套接在第三搅拌轴上部,第四齿轮套接在第四搅拌轴上部。
[0009]优选的,第一搅拌轴上等距设置多组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轴上等距设置多组第二搅拌叶片,第三搅拌轴上等距设置多组第三搅拌叶片,第四搅拌轴上等距设置多组第四搅拌叶片。
[0010]优选的,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第三搅拌叶片以及第四搅拌叶片交错排布。
[0011]优选的,第一电机通过连接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控制面板设置在发酵罐外壁一侧。
[0012]优选的,粉碎组件包括进料盒,进料盒设置在发酵罐外壁一侧,进料盒内转动设置第一粉碎辊以及第二粉碎辊,第一粉碎辊以及第二粉碎辊一端均与调节盒内一侧表面转动
连接,调节盒设置在进料盒一侧表面,第一粉碎辊一端与第二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接,第二电机设置在调节盒一侧表面,第一粉碎辊一侧套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套接在第二粉碎辊一侧,第一粉碎辊上设置多组第一粉碎齿,第二粉碎辊上设置多组第二粉碎齿,第一粉碎齿以及第二粉碎齿交错排布。
[0013]优选的,进料盒内底部设置导料斜台,导料斜台一端贯穿进料口,进料口设置在发酵罐外壁一侧。
[0014]优选的,发酵罐外壁另一侧设置输液管,输液管一端与外部发酵液输送设备相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1、本技术能够将发酵液与秸秆碎料进行多级快速搅拌,能够便于发酵液与秸秆碎料的重合混合,能够便于秸秆碎料的发酵。
[0017]2、本技术能够将秸秆进行快速粉碎,粉碎效果佳,便于秸秆后期的发酵。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的发酵罐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的支撑盒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的粉碎组件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的进料盒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混料组件;2、粉碎组件;3、发酵罐;4、支架;5、安装座;6、控制面板;7、输液管;21、进料盒;22、第一粉碎齿;23、第一粉碎辊;24、主动齿轮;25、第二电机;26、调节盒;27、从动齿轮;28、第二粉碎辊;29、第二粉碎齿;31、进料口;32、导料斜台;101、第一电机;102、第一搅拌轴;103、第一搅拌叶片;104、第二搅拌轴;105、第二搅拌叶片;106、第三搅拌叶片;107、第三搅拌轴;108、第四搅拌叶片;109、第四搅拌轴;110、支撑盒;111、第一齿轮;112、第二齿轮;113、第三齿轮;114、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3、设置在发酵罐3底部的支架4以及设置在支架4底部的安装座5,发酵罐3顶部设置混料组件1,发酵罐3外壁一侧设置粉碎组件2;
[0026]混料组件1包括第一搅拌轴102、第二搅拌轴104、第三搅拌轴107以及第四搅拌轴
109,第一搅拌轴102转动设置在发酵罐3内中部,第二搅拌轴104、第三搅拌轴107以及第四搅拌轴109以第一搅拌轴102为圆心,等距转动设置在发酵罐3内,第一搅拌轴102、第二搅拌轴104、第三搅拌轴107以及第四搅拌轴109顶部均与支撑盒110内顶部转动连接,支撑盒110设置在发酵罐3顶部,第一搅拌轴102一端与第一电机101的驱动轴相连接,第一电机101设置在支撑盒110顶部,第一搅拌轴102上部套接第一齿轮111,第一齿轮111与第二齿轮112、第三齿轮113以及第四齿轮114啮合,第二齿轮112套接在第二搅拌轴104上部,第三齿轮113套接在第三搅拌轴107上部,第四齿轮114套接在第四搅拌轴109上部,第一电机101通过连接线与控制面板6电性连接,控制面板6设置在发酵罐3外壁一侧,第一搅拌轴102上等距设置多组第一搅拌叶片103,第二搅拌轴104上等距设置多组第二搅拌叶片105,第三搅拌轴107上等距设置多组第三搅拌叶片106,第四搅拌轴109上等距设置多组第四搅拌叶片108。
[0027]本技术中,通过第一电机101带动第一搅拌轴102转动,第一搅拌轴102带动第一齿轮111转动,第一齿轮111同时带动第二齿轮112、第三齿轮113以及第四齿轮114转动,第二齿轮112带动第二搅拌轴104转动,第三齿轮113带动第三搅拌轴107转动,第四齿轮114带动第四搅拌轴109转动,第一搅拌轴102带动第一搅拌叶片103转动,第二搅拌轴104带动第二搅拌叶片105转动,第三搅拌轴107带动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罐(3)、设置在发酵罐(3)底部的支架(4)以及设置在支架(4)底部的安装座(5),发酵罐(3)顶部设置混料组件(1),发酵罐(3)外壁一侧设置粉碎组件(2);混料组件(1)包括第一搅拌轴(102)、第二搅拌轴(104)、第三搅拌轴(107)以及第四搅拌轴(109),第一搅拌轴(102)转动设置在发酵罐(3)内中部,第二搅拌轴(104)、第三搅拌轴(107)以及第四搅拌轴(109)以第一搅拌轴(102)为圆心,等距转动设置在发酵罐(3)内,第一搅拌轴(102)、第二搅拌轴(104)、第三搅拌轴(107)以及第四搅拌轴(109)顶部均与支撑盒(110)内顶部转动连接,支撑盒(110)设置在发酵罐(3)顶部,第一搅拌轴(102)一端与第一电机(101)的驱动轴相连接,第一电机(101)设置在支撑盒(110)顶部,第一搅拌轴(102)上部套接第一齿轮(111),第一齿轮(111)与第二齿轮(112)、第三齿轮(113)以及第四齿轮(114)啮合,第二齿轮(112)套接在第二搅拌轴(104)上部,第三齿轮(113)套接在第三搅拌轴(107)上部,第四齿轮(114)套接在第四搅拌轴(109)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操作的秸秆有机肥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搅拌轴(102)上等距设置多组第一搅拌叶片(103),第二搅拌轴(104)上等距设置多组第二搅拌叶片(105),第三搅拌轴(107)上等距设置多组第三搅拌叶片(106),第四搅拌轴(109)上等距设置多组第四搅拌叶片(1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博
申请(专利权)人:玉林市检验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