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248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联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联动装置用于连续变焦的摄像模组中,其包括基座、以及与基座滑动连接的第一载座和第二载座;基座上设有第一定位元件,第一载座上设有第一感应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第二载座上设有第二感应元件;第一感应元件与第一定位元件相对设置,以检测第一载座相对基座的位置;第二感应元件与第二定位元件相对设置,以检测第二载座相对第一载座的位置。通过将第一载座和第二载座的运动关系设置成关联运动,在第一载座运动时,第二载座可以响应第一载座的运动而对应运动,以提高第一载座和第二载座的位置控制精度。位置控制精度。位置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的
,特别涉及一种联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手机的摄像模组上实现特定倍率的光学变焦的功能,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而为了实现某些固定倍率的光学变焦,镜头会随着载座的移动而到达指定位置,以实现变焦和对焦。
[0003]但是,一般摄像模组中载座的位置控制精度较差,位于载座上的镜头实现的是某些特定倍率的变焦,并不能实现连续变焦,摄像模组的实际成像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一般摄像模组不能实现连续变焦等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联动装置,用于连续变焦的摄像模组中。联动装置包括:基座、以及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的第一载座和第二载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定位元件,所述第一载座上设有第一感应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所述第二载座上设有第二感应元件;所述第一感应元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相对设置,以检测所述第一载座相对所述基座的位置;所述第二感应元件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相对设置,以检测所述第二载座相对所述第一载座的位置。基于此,通过将第一载座作为参照物来检测第二载座的相对位置,当作为参照物的第一载座运动时,第二载座与第一载座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发生变化;此变化可以通过第二感应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的配合来实现获取。相应的,该第二载座能够快速响应第一载座的运动而实现同步运动,从而提高对第二载座的位置控制精度。例如:第一载座在位置A,第二载座在位置B(两个位置通常较接近),现在需要将第一载座移动到位置C,将第二载座移动到位置D来完成某倍率的变焦和对焦。由于现有的感应元件以及定位元件受制造、工艺水平等因素影响,无法实现对长距离的高精度控制,因此,载座在长距离移动时,控制精度会较低,例如,第一载座通常不能准确地移动到位置C,而是在C附近一个位置;同理,第二载座受控制精度的影响,通常也在位置D附近,这样,最终第一载座与第二载座都会存在误差,从而使得第一载座与第二载座之间的对焦距离(D-C)存在着更大的误差,而这个对焦距离是影响成像效果的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会造成摄像模组的实际成像效果较差。而本申请提供的联动装置,基于将第一载座和第二载座的运动关系设置成联动,当第一载座从位置A朝向位置C运动时,第二载座与第一载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此变化通过第二感应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的配合实现获取。由此,第二载座会快速响应第一载座的移动而同步运动,以从位置B朝向位置D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感应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的配合,第二载座会配合相关的控制电路和/或控制芯片而再次检测与第一载座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此形成闭环检测系统。可以理解,在第一载座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C过程中,每次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短的步长来控制,这个步长的距离相比于从A到C的距离要
短得多,现有的感应元件与定位元件的对于短距离的控制精度很高,从而使得第二载座可以高精度地跟随第一载座到达位置C;然后第二载座再移动一段距离到达位置D,这样,本申请中的对焦距离的误差主要是通过第二载座从C移动到D引起的,相比于现有方案,受误差影响的距离更短(本申请第二载座只有D-C段有误差,现有的是第二载座D-B段有误差,同时,第一载座C-A段也有误差),且受误差影响的因素更少(只有第二载座移动有误差,而现有技术第一载座,第二载座都需要移动,都会产生误差)。从而使得最终对焦距离的误差更小,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某倍率的变焦和对焦,提高了成像效果。
[000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座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一延长部,所述第一延长部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朝向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第一感应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延长部上。基于此,可以便于第一感应元件与基座上的第一定位元件配合,而获取第一载座相关的位置信息。
[0007]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载座相对所述基座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感应元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保持正对,以确保第一感应元件和第一定位元件之间能够实现配合而获取第一载座相对基座的位置信息。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座还包括第二延长部;所述第二延长部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朝向所述第二载座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元件设于所述第二延长部上。基于此,可以便于第二定位元件与第二载座上的第二感应元件配合,而获取第二载座相关的位置信息。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载座包括第二承载部和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上。由此,第一凸起部上的第二感应元件能够确保与第二延长部上的第二定位元件的配合,以获取第二载座的位置信息。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长部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端部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一承载部之间。由此,第二感应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最大的感应距离,以降低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比如跌落或者剧烈晃动等)第一凸起部存在偏离第二延长部的可能。应当理解,当第二载座即将远离第一载座时,通过该第一限位块抵住第一凸起部的方式,可以确保第一凸起部位于第二延长部的长度范围内。对应的,第一凸起部上的第二感应元件依旧能够与第二延长部上的第二定位元件配合,以检测第二载座相对第一载座的位置。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座还包括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元件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上。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载座包括第二承载部和第三延长部,所述第三延长部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之朝向所述第一载座的一端,所述第二感应元件设于所述第三延长部上。由此,第二凸起部上的第二感应元件能够确保与第三延长部上的第二定位元件的配合,以获取第二载座的位置信息。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延长部在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二承载部之间。应当理解,当第二载座即将远离第一载座时,通过该第二限位块抵住第二凸起部的方式,可以确保第二凸起部位于第三延长部的长度范围内。对应的,第二凸起部上的第二感应元件依旧能够与第三延长部上
的第二定位元件配合,以检测第二载座相对第一载座的位置。
[0014]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载座相对所述基座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感应元件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保持正对,以确保第二感应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之间能够实现配合而获取第二载座相对第一载座的位置信息。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元件用于生成第一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载座相对所述基座的位置信息。其中,该第一感应信号包括了第一载座相对基座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感应信号,相关的控制电路可以更好地确定基座与第一载座之间的相对距离,以提高对第一载座的位置控制精度。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元件用于生成第二感应信号,所述第二感应信号包括所述第二载座相对所述第一载座的位置信息。其中,该第二感应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连续变焦的摄像模组中,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基座、以及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的第一载座和第二载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定位元件,所述第一载座上设有第一感应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所述第二载座上设有第二感应元件;所述第一感应元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相对设置,以检测所述第一载座相对所述基座的位置;所述第二感应元件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相对设置,以检测所述第二载座相对所述第一载座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座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一延长部,所述第一延长部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朝向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第一感应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延长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座还包括第二延长部;所述第二延长部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朝向所述第二载座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元件设于所述第二延长部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座包括第二承载部和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长部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端部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一承载部之间。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座还包括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元件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座包括第二承载部和第三延长部,所述第三延长部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之朝向所述第一载座的一端,所述第二感应元件设于所述第三延长部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延长部在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二承载部之间。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元件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淡佳鹏郭利德卢磊王昕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