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光学隐身原理实验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46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9
一种自组装光学隐身原理实验仪,长方体实验槽的四个侧板为透明板,实验槽底板上刻有十字线,十字线与实验槽底板水平平分线和竖直平分线重合,实验槽后侧设置有发光画板,实验槽内放置有两个相同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透明小槽和两个相同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二透明小槽,第一透明小槽和第二透明小槽的顶角之和为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组装光学隐身原理实验仪


[0001]本技术属于教学实验仪器
,具体涉及到一种自组装光学隐身原理实验仪。

技术介绍

[0002]《哈利
·
波特》中的神奇道具—“隐身斗篷”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人们对实现长久以来的“隐身”梦想充满期待。在现实世界中,由于“隐形飞机”只能是在微波段实现隐身,因此眼睛仍能看见“隐形飞机”。如何实现可见光范围的光学隐身?一直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利用折射原理实现光学隐身。申请号为201810618551.2、名称为《光波隐身演示实验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折射法实现光学隐身的演示实验装置。但该演示装置中的空气三棱镜固定在封闭的水槽中,学生只能观察光学隐身现象,而不能动手操作,同时隐身空间的大小也无法调节,不利于学生对光学隐身原理的学习与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本低、操作简单、趣味性强的自组装光学隐身原理实验仪。
[000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组装光学隐身原理实验仪,长方体实验槽的四个侧板为透明板,实验槽底板上刻有十字线,十字线与实验槽底板水平平分线和竖直平分线重合,实验槽后侧设置有发光画板,实验槽内放置有两个结构与尺寸相同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透明小槽和两个结构与尺寸相同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二透明小槽,第一透明小槽和第二透明小槽的顶角之和为180
°
,第一透明小槽底部刻有一条顶角角平分线,第二透明小槽的底部刻写有一条顶角角平分线,两个第一透明小槽顶角相对且关于实验槽底板十字线的横线对称放置,两个第一透明小槽的顶角角平分线与实验槽底板十字线的竖线重合,两个第二透明小槽顶角相对且关于实验槽1底板十字线的竖线对称放置,两个第二透明小槽顶角角平分线与实验槽底板十字线的横线重合,实验槽内装有水,第一透明小槽的顶点和第二透明小槽的顶点依次相连构成的区域为隐身区。
[000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实验槽底板为导磁板,所述的第一透明小槽和第二透明小槽的底部设置有永磁铁。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实验槽底板为不锈钢板。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透明小槽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所述的第二透明小槽横截面为顶角是120
°
的等腰三角形。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透明小槽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的第二透明小槽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本技术采用在长方体实验槽内放置有顶角相对的第一透明小槽和顶角相对
的第二透明水槽,第一透明小槽和第二透明小槽通过永磁铁固定在实验槽地板上,方便移动第一透明小槽和第二透明小槽的位置,本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方法简单、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物理思想清晰,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隐身原理的深刻理解。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自组装光学隐身原理实验仪由实验槽1、发光画板2、第一透明小槽3、第二透明小槽4、永磁铁5连接构成,长方体实验槽1的四个侧板为透明有机玻璃板、底板为不锈钢板,实验槽1底板上刻有十字线,十字线与实验槽1底板水平平分线和竖直平分线重合,实验槽1后侧安装有发光画板2,实验槽1内放置有两个结构与尺寸相同的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第一透明小槽3和两个结构与尺寸相同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二透明小槽4,第二透明小槽4的顶角是120
°
,第一透明小槽3和第二透明小槽4的底部均镶嵌有永磁铁5,用于将第一透明小槽3和第二透明小槽4吸附在实验槽1底板上,第一透明小槽3底部刻有一条顶角角平分线,第二透明小槽4的底部刻写有一条顶角角平分线,两个第一透明小槽3顶角相对且关于实验槽1底板十字线的横线对称放置,两个第一透明小槽3的顶角角平分线与实验槽1底板十字线的竖线重合,两个第二透明小槽4顶角相对且关于实验槽1底板十字线的竖线对称放置,两个第二透明小槽4顶角角平分线与实验槽1底板十字线的横线重合,实验槽1内装有水,第一透明小槽3和第二透明小槽4内是空气,第一透明小槽3的顶点和第二透明小槽4的顶点依次相连构成的区域为隐身区,由长方体水槽的前方观察,竖直插入光学隐形空间的不透光圆棒对发光画板2上的画面不产生遮挡,即说明不透光圆棒隐身了,对称增大或者减小两个相对的第一透明小槽3和第二透明小槽4之间的距离,即可改变隐形空间的大小,本技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就可以完成,用于学生探究折射法实现光学隐身原理的分组实验。
[0015]实施例2
[0016]在本实施例中,实验槽1内放置有两个结构与尺寸相同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第一透明小槽3和两个结构与尺寸相同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第二透明小槽4。其他零部件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组装光学隐身原理实验仪,其特征在于:长方体实验槽(1)的四个侧板为透明板,实验槽(1)底板上刻有十字线,十字线与实验槽(1)底板水平平分线和竖直平分线重合,实验槽(1)后侧设置有发光画板(2),实验槽(1)内放置有两个结构与尺寸相同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透明小槽(3)和两个结构与尺寸相同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二透明小槽(4),第一透明小槽(3)和第二透明小槽(4)的顶角之和为180
°
,第一透明小槽(3)底部刻有一条顶角角平分线,第二透明小槽(4)的底部刻写有一条顶角角平分线,两个第一透明小槽(3)顶角相对且关于实验槽(1)底板十字线的横线对称放置,两个第一透明小槽(3)的顶角角平分线与实验槽(1)底板十字线的竖线重合,两个第二透明小槽(4)顶角相对且关于实验槽(1)底板十字线的竖线对称放置,两个第二透明小槽(4)顶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权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