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反应盖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38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反应盖片,所述生物反应盖片包括反应区与加液区、识别区、液体排出区,反应区包括反应区上盖、侧边支撑筋、反应区前筋,反应时,反应区上盖、侧边支撑筋、反应区前筋、载物片密封配合形成反应腔室。加液区包括导流板、导流筋,两根导流筋固定于导流板底面上,导流孔贯穿导流板且位置两根导流筋之间,用于引导液体流向,且保证液体汇集于反应区中部。识别区内设置二维码,可用于获取盖片信息。液体排内设有导液凸起,能够有效保证试剂的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物反应盖片能够有效适应试剂较少的情况,能够保证试剂在反应区内部集中,具有结构简单,反应区试剂集中,反应充分的优点。应充分的优点。应充分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反应盖片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反应盖片。

技术介绍

[0002]在生物实验中,样本经过前期处理,再被经过一系列染色及其余处理,使实验者可以清晰观测到样本的情况。通常的处理包括预处理及染色等一系列步骤,常规情况下采用人工操作,将样本组织置于载物片上,经过脱蜡、修复、染色及脱水等步骤,上述步骤需将盖片从载物片上取下进行加液操作,操作后再将盖片盖上。此过程耗时较长,且需要人工监测,因此出现了能应用于自动化手段进行组织处理的盖片。该种可应用于自动化实施的盖片,该种盖片前端和后端均与外界连通,能使反应液从盖片前端流入反应区,并从反应区后端流出,实现加液、清洗和排液等的自动完成,在滴加液体时由于液体表面张力,液体会往两侧流动,当滴加试液量较小时,会导致液体量不够,无法有足够的液体集中到中部,从而导致反应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在做生物实验中,液体较少时,盖片中部液体无法集中,导致反应不均匀浪费试剂的问题,提供一种生物反应盖片。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生物反应盖片,其中,包括反应区、加液区,加液区连接反应区。
[0005]反应区包括反应区上盖、侧边支撑筋、反应区前筋,反应区前筋设置于两条侧边支撑筋之间,且反应区前筋、两条侧边支撑筋均固定于反应区上盖上;反应时,反应区上盖、侧边支撑筋、反应区前筋、载物片密封配合形成U形反应腔室;
[0006]加液区包括导流板、导流筋,导流板安装于反应区前筋上,且位于所述U形反应腔室外侧,导流板上开设有导流孔,导流孔贯穿导流板,两根导流筋安装于导流板的底面,且两根导流筋的一端交叉设置,导流孔位于两根导流筋之间;所述导流板、导流筋、导流孔组成用于引导液体流向的导流尖端,所述导流尖端连接反应区前筋。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导流筋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20
°‑
35
°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反应区的后方设有液体排出区,液体排出区内设有导液凸起。
[0009]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生物反应盖片还包括识别区,识别区位于反应区后方。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反应腔室的表面与侧边支撑筋存在阶梯差,所述阶梯差为0.1mm

0.2mm。
[0011]进一步优化方案,导液凸起的高度小于侧边支撑筋的高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通过设置导流尖端,保证液体较少时,能够集中进入反应腔室内,保证在少量试剂情况下反应。
[0014]通过设置导流筋,保证液体能够顺着导流筋方向流出,并且控制液体的分散程度,实现液体呈椭圆形状流入反应区内。
[0015]通过设置导流孔,可将液体引流至导流筋之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生物反应盖片反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生物反应盖片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生物反应盖片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1‑
反应区、2

加液区、3

识别区、4

液体排出区、11

反应区上盖、12
‑ꢀ
侧边支撑筋、13

反应区前筋、21

导流板、22

导流筋、41

导液凸起、211
‑ꢀ
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所示的一种生物反应盖片,包括反应区1、加液区2、识别区3,加液区2连接于反应区1的前端,液体从加液区2进入反应区1中,本实施例中的加液区2能够有效适用于液体较少的反应,保证从加液区2进入反应区1中的液体能够更好地平铺在反应区1的中,保证反应充分进行,识别区3位于反应区1后方,可在识别区3中设计二维码等识别标记,能够有效防止假冒产品,如图3所示。
[0023]反应区1包括反应区上盖11、侧边支撑筋12、反应区前筋13,反应区前筋13设置于两条侧边支撑筋12之间,应区前筋13、两条侧边支撑筋 12均固定于反应区上盖11上,围绕成一个U形的槽,反应时,侧边支撑筋12、反应区前筋13与载物片密封配合,形成U形反应腔室,所述反应腔室用于进行试剂的反应。所述反应腔室的表面与侧边支撑筋12存在阶梯差,所述阶梯差为0.1mm

0.2mm。由于试剂滴加的量较少,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0.1mm,阶梯差较小时,试剂能够将反应腔室填充满,保证反应顺利充分地进行。
[0024]加液区2包括导流板21、导流筋22,导流板21安装于反应区前筋13 上,且位于所述U形反应腔室外侧,导流板21上开设有导流孔211,导流孔211贯穿导流板21,试剂冲导流板上方通过导流孔211进入导流板21 下方,从而进入反应区1中。两根导流筋22安装于导流板21的底面,用于引导液体的流向,且两根导流筋22的一端交叉设置,呈人字形结构,导流孔211位于两根导流筋22之间,所述导流板21、导流筋22、导流孔211 组成用于引导液体流向的导流尖端,所述导流尖端连接反应区前筋13,滴液时,试剂进入导流孔211中,并顺着两根导流筋22进入反应区1内。其中,导流筋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
°‑
35
°
,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0
°
,当倾斜角为20
°
时,液体向下流动不会太快,并且会在两根导流筋22之间缓慢汇集,当汇集至一定量时,液体由中部向反应区1内部流动,液体呈扇形面,能够有效保证反应区中部有足够多的液体进行反应,避免了液体朝两端流动造成的试剂浪费。
[0025]反应区1的后方设有液体排出区4,液体排出区4位于所述U形反应腔室的出口处。液体排出区4内设有导液凸起41,导液凸起41设置于所述U形反应腔室的出口处,当反应完
毕后,试剂缓慢流至导液凸起41处,等到聚集至一定量后,由导液凸出31处流出,且为了方便防止盖片,导液凸起41的高度应小于侧边支撑筋12的高度,保证导液凸起41不会过高顶起盖片,如图2所示。
[0026]使用时,首先将所述生物反应盖片放置于呈一定角度倾斜的载物片上,然后扫描识别区3上的二维码,确定盖片信息,然后朝导流孔211内滴加 100

150毫升的试剂,试剂穿过导流孔211沿着导流筋22在反应区前筋13 汇集,当汇集至一定量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反应盖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区(1)、加液区(2),加液区(2)连接反应区(1);反应区(1)包括反应区上盖(11)、侧边支撑筋(12)、反应区前筋(13),反应区前筋(13)设置于两条侧边支撑筋(12)之间,且反应区前筋(13)、两条侧边支撑筋(12)均固定于反应区上盖(11)上;反应时,反应区上盖(11)、侧边支撑筋(12)、反应区前筋(13)、载物片密封配合形成U形反应腔室;加液区(2)包括导流板(21)、导流筋(22),导流板(21)安装于反应区前筋(13)上,且位于所述U形反应腔室外侧,导流板(21)上开设有导流孔(211),导流孔(211)贯穿导流板(21),两根导流筋(22)安装于导流板(21)的底面,且两根导流筋(22)的一端交叉设置,导流孔(211)位于两根导流筋(22)之间;所述导流板(21)、导流筋(22)、导流孔(211)组成用于引导液体流向的导流尖端,所述导流尖端连接反应区前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米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