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荣焕专利>正文

可折叠式轻型笼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71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轻型笼车,包括:具备后侧框架部件101、可旋转地设置于后侧框架部件左右端的左、右侧框架部件102、1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式轻型笼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折叠式轻型笼车,具体是,重量轻,可以防止寿命缩短的同时,非常便于清洁和维护,不仅是各种工业产品的搬运,也可以用于医药品或食品类等多种领域的货物搬运的可折叠式轻型笼车。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笼车是在搬运大量物品的物流产业或者大型超市或工厂等场所广泛使用,这种现有的笼车是如图1~3所示,作为可折叠笼车,其组成包括:装载框10,其具备边框11a,其分别将钢管略弯成形态形成;托架11b,其将钢板的侧剖面弯曲或挤压略呈形态形成,在水平部分的上面两端部将所述边框的两个垂直部下端焊接装配;多个水平支架11c,其由钢板形成条状,将各两端在所述边框的两个垂直部分内面上焊接,并水平横穿装配;下板部件14,以小直径的钢条形成,上端是在所述边框的上侧水平部下面焊接装配,下端是将多个水平支架垂直贯通并在托架的水平部分上面焊接装配的多个垂直支架11d形成的后侧框架部件11、左、右侧框架部件12、 12

、左、右侧门部件13、13

及钢板形成,所述后侧框架部件的正面下端具备使后端可旋转地结合;
[0003]多个铰链部件20,其使钢板弯曲使剖面略呈形态形成,使用时使两个相互对应,使相应的各边框的多个垂直部分别夹进两端的多个夹持部之间垂直贯通,进而合体成形态的状态下,在上下多个拧结孔中拧结螺栓螺母紧扣之后,将一端的多个夹持部在边框的两个垂直部分中某一个上焊接连接,使之被固定住,无法从该垂直部随意下降,而另一端的多个夹持部是一端的夹持部与未焊接的边框的其它垂直部结合旋转;
[0004]锁闩部件30,将左、右侧门部件关闭后可以用其锁住;
[0005]四个脚轮40,其分别在所述后面部件的下端面左右和左、右侧框架部件的下端面各前端上分别焊接设置。
[0006]但这种可折叠式笼车是,各个构成要素除了脚轮50之外,均用钢铁制作,而且将包括所述脚轮的各构成要素的结合部分焊接装配后,为了预防腐蚀以及美观因素等涂上漆,导致其作业效率非常低,生产效率大幅降低等问题,而且由于重量太重,造成使用和维护方面也非常繁琐且不方便的问题。
[0007]而且使用当中与其它物体频繁接触或冲撞,或者为了存放而折叠,或为了使用而展开的过程中,由于各部件容易触碰等多种因素,使漆容易脱落,防腐蚀效果也减半的问题,而且由于这些问题,无法用于清洁为第一位的医疗产品或食品或精密器具等多种领域的货物移动或搬运,由此造成其用途受到限制的问题。
[0008]而且各构成要素的结合部分是焊接装配的,有一部分腐蚀或者受到破损,或者例如只要一个脚轮损坏,也无法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不仅使用寿命缩短,废弃后也无法进行再利用,导致浪费资源和费用等问题。
[0009]而且为了存放等原因折叠时,首先将各左、右侧门部件13、13

分别打开后,向左、右侧框架部件12、12

的各外面侧旋转打开即可,但此时,将所述左、右侧门部件在左、右侧
框架部件上可旋转地结合的多个铰链部件20的各一端夹持部是在所述左、右侧门部件的各左右垂直部上被焊接装配,另一端的夹持部是结合于所述左、右侧框架部件的各前侧垂直部,因此所述另一端的夹持部以各前侧多个垂直部为轴旋转,而左、右侧门部件是各左右垂直部分的外面接触到左、右侧框架部件的各外面前侧部分后不再进一步旋转,因此如平面上所看到的,左、右侧门部件不能各自紧贴左、右侧框架部件的各外面,而是向外侧倾斜拉开,在这种状态下,使下板部件14 垂直旋转,使上面紧贴到后侧框架部件11的内面下部以后,使所述左、右侧门部件分别向外侧拉开的左、右侧框架部件中某一个先向内面下部紧贴着下板部件的后侧框架部件的内面侧旋转打开以后,使另一个向后侧框架部件的内面侧旋转。
[0010]但如此操作的结果是,因左、右侧门部件被倾斜展开的角度,导致折叠厚度实现最小化受到限制,为笼车的运送或存放所需的空间占得较多,因此造成其折叠效果减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技术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是考虑现有的这些问题而创造,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使用和维护非常方便、简单,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率被大幅提高的同时,清洁效果也突出,可以广泛用于普通的工业产品以及医疗用品或食品、精密器具等多种领域物品移动或运送的可折叠式轻型笼车。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后厚度可以实现最小化,不仅便于存放,空间使用也非常便利,使用的过程中即使发生一部分受到损坏等问题时,也可以将该部分简单地进行拆分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防止寿命缩短的同时,废弃时可以进行再利用,不会造成资源和费用浪费的问题的可折叠式轻型笼车。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叉车移动笼车时,下板部件被抬起的现象完全不会发生的同时,作业人员推动或拉动移动时,不会诱发因不小心导致脚或脚腕夹进下面的边框和地面之间的空间而受伤等安全事故,因此可以安全使用的可折叠式轻型笼车。
[0015]【技术方案】
[0016]本专利技术为实现所述目的,提供可折叠式轻型笼车,优选地,其组成包括:装载框,该结构包括:边框部,其侧剖面以略呈形的四方管形态形成而使一面具备形的紧扣槽部,且弯曲成形态;下边框部,其具备上端可开放地凹陷形成于上面内端侧的插入槽和,以形态凹陷形成于所述插入槽直下部内侧面的侧面结合槽部和,将内部空间区分为上、下的水平隔板和,在所述水平隔板的下部中间以形态凸出并在两端部拧结螺丝的第一拧结口,进而以侧剖面呈形态的管状形成,从所述边框部的两垂直部分的下端之间横穿并使两端装配于两垂直部分的内面下端;水平支架,其以下端中间分开的形态在上面的下部凸出而两端部具备拧结螺丝的第二拧结口,进而以侧剖面略呈形的管形态形成,从所述边框部的两垂直部分的内面之间横穿并使两端装配于两垂直部分的内面;后侧框架部件,其具备以小直径的管形态形成,从将所述边框部的水平部分和水平支架的上、下
面可上、下贯通地穿出的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以及穿孔于下边框部上面的第三结合孔贯通,进而下端被下边框部的下面托住,上端是设置于边框部水平部分的内部上、下面之间而结合的垂直支架;左、右侧框架部件,其与所述后侧框架部件同样地形成;左、右侧门部件,其具备与所述后侧框架部件同样地形成边框部、水平支架和垂直支架,以及以侧剖面略呈形的四方管形态形成,并从所述边框部的两垂直部分下端之间横穿并使两端装配于两垂直部分内面下端之间的下边框部;下板部件,其具备在所述后侧框架部件的内面下端部通过左、右侧下板铰链部件设置成可上下旋转,并以四边形平板形成的下板材和,包住所述下板材的四面结合的前后左右侧的四个边框材和,将所述边框材的四边角扣合的扣合材和,两端与对应的两个边框材内面结合而从所述下板材的下面横穿的多个底面材;
[0017]左、右侧下板底托装置,其设置于所述左、右侧框架部件的各内侧面下端部,托住下板部件;
[0018]左侧铰链部件,其将左侧框架部件的后端在所述后侧框架部件的左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式轻型笼车,其特征在于,该组成包括:装载框(100),该结构包括:边框部(110),其侧剖面以形的四方管形态形成而使一面具备形的扣合槽部(111),且弯曲成形态;下边框部(120),其具备上端可开放地凹陷形成于上面内端侧的插入槽(121)和,以形态凹陷形成于所述插入槽直下部内侧面的侧面结合槽部(122)和,将内部空间区分为上、下的水平隔板(123)和,在所述水平隔板(123)的下部中间以形态凸出并在两端部拧结螺丝的第一拧结口(124),进而以侧剖面呈形态的管状形成,从所述边框部(110)的两垂直部分的下端之间横穿并使两端装配于两垂直部分的内面下端;水平支架(130),其侧剖面以形态在上面的下部凸出而两端部具备拧结螺丝的第二拧结口(131),进而以侧剖面呈形的四方管形态形成,从所述边框部(110)的两垂直部分的内面之间横穿并使两端装配于两垂直部分的内面;后侧框架部件(101),其具备以直径小的管形态形成,从将所述边框部(110)的水平部分和水平支架(130)的上、下面可上、下贯通地穿出的第一结合孔(112)和第二结合孔(132)以及穿孔于下边框部(120)上面的第三结合孔(125)贯通,进而下端被未穿出第三结合孔(125)的下边框部(120)下面的内部底面托住,上端是设置于边框部(110)水平部分的内部上、下面之间而结合的垂直支架(140);左、右侧框架部件(102)(102

),其与所述后侧框架部件(101)同样地形成;左、右侧门部件(103)(103

),其具备与所述后侧框架部件(101)同样地形成的边框部(110)、水平支架(130)和垂直支架(140)和,以侧剖面形的四方管形态形成,两端装配于两垂直部分的内面下端而从所述边框部(110)的两垂直部分下端之间横穿的下边框部(120);下板部件(104),其具备在所述后侧框架部件(101)的内面下端部通过左、右侧下板铰链部件(500)设置成可上下旋转,并以四边形平板形成的下板材(141)和,包住下板材(141)的四面结合的前后左右四个边框材(142)和,将所述边框材(142)的四个边角紧扣的扣合材(143)和,两端与对应的两个边框材(142)内面结合而从所述下板材(141)的下面横穿的多个底面材(144);左、右侧下板底托装置(170),其设置于所述左、右侧框架部件(102)(102

)的各下边框部(120)内侧面下端部,托住下板部件(104);左侧铰链部件(200),其将左侧框架部件(102)的后端在所述后侧框架部件(101)的左端上结合设置,使左侧框架部件(102)可在270
°
范围内正、逆旋转;右侧铰链部件(300),其将右侧框架部件(120

)的后端在所述后侧框架部件(101)的右端上结合设置,使右侧框架部件(120

)可在90
°
范围内正、逆旋转;左、右侧门铰链部件(400),其将左、右侧门部件(130)(130

)在所述左、右侧框架部件(120)(120

)的各前端上分别结合设置,使之可在270
°
范围内正、逆旋转以及可在一定间隔内升降;门底托装置(190),其设置于下板部件(104)正面中间部分,将所述左、右侧门部件(103)(103

)关闭下降后,将相互对应的各右端和左端的下端部分一起托住;脚轮(600),其上面具备固定板部(601),分别在所述后侧框架部件(101)的下面左、右端部和左、右侧框架部件(120)(120

)的下边框部(120)结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轻型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框(100)是,其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左、右侧门部件(130)(130

)上,将所述左、右侧门部件(130)(130

)关闭后锁住,防止随意打开的门锁紧部件(106)和;将所述脚轮(600)在下边框部(120)上结合设置的设置部件(107)和;在所述边框部(110)的水平部分上、下面上穿出的第一结合孔(122)中结合于上面穿出的第一结合孔(122)的封帽(150)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后侧框架部件(101)和左、右侧框架部件(102)(102

)上,将下板部件(104)和左、右侧门部件(130)(130

)扣合的扣合装置(160);以及扣合于所述边框部(110)上的把持装置(1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轻型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的下板底托装置(170)是,其结构包括:底面板(171),其具备底面片(1711)和,以相互对应的形态在所述底面片(1711)的两端垂直形成的多个扣合部(1712)和,在所述底面片(1711)的一端水平延伸成既定长度的底板片(1713)和,在所述多个扣合部(1712)中下端上底板片(1713)水平延伸的扣合部(1712)的外侧面上从上端开始分开既定间隔比底板片(1713)更长并平行地水平延伸的水平片(1714)和,在所述水平片(1714)的外端上上端与侧面结合槽部(122)的上端部分结合并垂直延伸的垂直片(1715)以及在所述垂直片(1715)下端上与所述侧面结合槽部(122)的下端部分结合并向下延伸的结合片(1716),进而以侧剖面呈的形态形成;缓冲板(172),其具备安置于所述底面片(1711)上面的底面部(1721)和,在所述底面部(1721)的两端垂直部分各上端向外侧延伸成形态并结合于形的多个扣合部(1712)的结合部(1722),进而以侧剖面呈的形态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轻型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铰链部件(200)是,其结构具备:在所述后侧框架部件(101)左端和左侧框架部件(102)后端的扣合槽部(111)上分别对应地结合固定的第一、二左板体(211)(221)和,在所述第一、二左板体(211)(221)的各内侧面前端部分上向内侧方向凸出延伸的第一、二左固定轴承部(212)(222)和,所述第一、二左板体(211)(221)的各内侧面后端部分具备与第一、二左固定轴承部(212)(222)平行地向内侧方向凸出延伸的第一、二左轴承部(213)(223),进而剖面形成形态和与此对称的形的第一、二左铰链片(201)(202)和,在剖面为弧形的第三左板体(231)和所述第三左板体(231)的两端上直径与第一、二左轴承部(213)(223)相同地形成的第三左、右端轴承部(232)(233)而剖面呈形态的第三左铰链片(203)和,将所述第一左轴承部(213)和第三左端轴承部(232)可旋转地轴设置的第一左轴销(204)和,将所述第二左轴承部(223)和第三右端轴承部(233)可旋转地轴设置的第二左轴销(205)以及将所述第一左固定轴承部(212)和第二左固定轴承部(223)轴结合固定住的左固定轴销(206);所述右侧铰链部件300是,其结构具备:
剖面为形态,将后侧片在所述后侧框架部件(101)右端的扣合槽部(111)上分别结合固定的第一右板体(311)和,在所述第一右板体(311)的前侧面内面前端上向内侧方向凸出延伸的第一右轴承部(312)和,在前侧片的外面后侧向外侧方向凸出延伸的第一右固定轴承部(313),进而剖面呈形态的第一右铰链片(301)和,剖面为形态,将前侧片在所述右侧框架部件(102

)后端的扣合槽部(111)分别结合固定的第二右板体(321)和,所述第二右板体的后面左侧的折弯片端部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右轴承部(322)和,具备所述第二右板体的后侧面右侧的直线片端部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右固定轴承部(323)而部面呈形态的第二右铰链片(302)和,将所述第一、二右轴承部(312)(322)可旋转地轴设置的右轴销(303)和,将所述第一、二右固定轴承部(312)(322)不可旋转地轴结合的右固定轴销(30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轻型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门铰链部件(400)是,其结构包括:第一铰链部(401),其具备在所述左、右侧框架部件(102)(102

)各前端的扣合槽部(111)上分别结合固定的第一铰链板体(411)和,与所述第一铰链板体(411)的正面外端侧相交成直交延伸的第一铰链片(412)和,在所述第一铰链片(412)的前端以上下同一间隔分开延伸的第一上、中、下轴承部(413)(414)(415),进而剖面形成形态;第二铰链部(402),其具备在所述左、右侧门部件(103)(103

)各左、右端的扣合槽部(111)上分别结合固定的第二铰链板体(421)和,在第二铰链板体(421)的外面前端侧延伸与所述第一铰链片以同样的上下长度和延伸宽相交成直角的第二铰链片(422)和,在所述第二铰链片(422)的正面外端部中间侧及下侧部分上各下端分别被第一中轴承部(414)和第一下轴承部(415)的上端托住,而各上端是与第一上轴承部(413)的下端及第一中轴承部(414)的下端以相同间隔分开延伸的第二上轴承部(423)及第二下轴承部(424),进而剖面形成形态;门铰链轴(403),其使所述第一上、中、下轴承部(413)(414)(415)和第二上、下轴承部(423)(424)上下一致而轴结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轻型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门铰链部件(400)是,其结构包括:第一铰链部(401),其具备在所述左、右侧框架部件(102)(102

)各前端的扣合槽部(111)分别结合固定的第一铰链板体(411)和,与所述第一铰链板体(411)的正面外端侧可相交成直角延伸的第一铰链片(412)和,在所述第一铰链片(412)的前端以上下同一间隔分开延伸的第一上、中、下轴承部(413)(414)(415)而剖面形成形态;第二铰链部(402),其具备在所述左、右侧门部件(103)(103

)各左、右端的扣合槽部(111)分别结合固定的第二铰链板体(421)和,在第二铰链板体(421)的外面前端侧延伸与所述第一铰链片以同样的上下长度和延伸宽相交成直角的第二铰链片(422)和,在所述第
二铰链片(422)的正面外端部中间部分的上下分别夹进第一上轴承部(413)和第一中轴承部(414)和之间以及第一中轴承部(414)和第一下轴承部(415)之间并可垂直连接地延伸形成的第二上轴承部(423)和第二下轴承部(424),进而剖面形成的形态;门铰链轴(403),其使所述第一上、中、下轴承部(413)(414)(415)和第二上、下轴承部(423)(424)上下一致而轴结合;限位装置(404),其装配于与所述第一铰链部(401)被结合的扣合槽部(111)的第一铰链片(412)上端分开既定间隔的上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荣焕
申请(专利权)人:朴荣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