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在线测量臭氧生成速率和臭氧生成敏感性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1411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线测量臭氧生成速率和臭氧生成敏感性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空气输入端经颗粒物过滤器分别与反应腔、参考腔连接,反应腔经第一三通电磁阀分别与NO反应管、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参考腔经第二三通电磁阀分别与NO反应管、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与排放口连接,NO反应管与CAPS NO2检测器连接,第一NO标气输入端经FeSO4还原管、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输入NO反应管,第二NO标气输入端和VOCs输入端分别与第三和第四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第三和第四质量流量控制器分别与反应腔、参考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交替测量有无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具有准确性高,检测限低,稳定性好的优点。稳定性好的优点。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线测量臭氧生成速率和臭氧生成敏感性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臭氧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在线测量臭氧生成速率和臭氧生成敏感性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流层表面臭氧是由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NO+NO2)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臭氧生成与其前体物VOCs和NOx是非线性关系,有效的臭氧防控可以通过控制臭氧前体物的排放来实现,这就需要对臭氧生成敏感性有准确的判断。因此,研究环境大气中臭氧的生成速率及其对前体物的敏感性,对理清臭氧生成演化机制和污染防控措施具有重大的迫切需求。
[0003]目前对臭氧生成速率以及臭氧生成敏感性的研究主要使用的是模型模拟的手段,分为基于排放的建模和基于观测的建模两大类。但是模型模拟需要有气象参数、排放清单、观测数据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无法对臭氧生成敏感性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因此,目前对臭氧污染的研究工作亟需一种可以对臭氧生成速率和臭氧生成敏感性进行有效定量的检测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测量臭氧生成速率和臭氧生成敏感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境空气输入端、颗粒物过滤器、反应腔、参考腔、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二三通电磁阀、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排放口、第一NO标气输入端、FeSO4还原管、NO反应管、CAPS NO2检测器、第二NO标气输入端、VOCs标气输入端、第三质量流量控制器和第四质量流量控制器;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设有第一三通电磁阀输入口、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一通道出口、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二通道出口;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设有第二三通电磁阀输入口、第二三通电磁阀第一通道出口、第二三通电磁阀第二通道出口;所述环境空气输入端与颗粒物过滤器输入端连接,所述颗粒物过滤器输出端分别与反应腔、参考腔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应腔的输出端与第一三通电磁阀输入口连接,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一通道出口与NO反应管输入端连接,所述NO反应管的输出端与CAPS NO2检测器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二通道出口与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排放口连接;所述参考腔的输出端与第二三通电磁阀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第一通道出口与NO反应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第二通道出口与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NO标气输入端与FeSO4还原管输入端连接,所述FeSO4还原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NO反应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NO标气输入端与第三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反应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吴艳峰袁斌邵敏覃广志郝怡忻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