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134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改进溶胀法制备得到的磁性荧光微球具有较高的均一性,粒径分布窄,采用的荧光微球由共聚法制备,荧光性能稳定,能够耐受有机溶剂,稳定性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后续可以对微球表面衍生化出不同的官能团,增强了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兼顾了溶胀法制备磁性微球的便捷性,又保证了微球荧光的稳定性,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的一些缺陷,最大限度的兼顾复合微球的磁性和荧光的双重作用的发挥。挥。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
,具体涉及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荧光微球是指在微球内部掺杂各种荧光分子,包括有机荧光染料或者无机荧光染料,通过物理吸附或者化学键合等方法制备而成的无机或有机球形体,可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和示踪、高通量药物筛选、荧光免疫分析、临床快速诊断等领域。由于荧光微球主要应用在生物领域,应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有机荧光染料分子,其制备主要有包埋法、键合法、共聚法、溶胀法等。例如专利号CN111019643B(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CN111116813A(一种基于交联聚合物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等相关文献材料。其中,包埋法以及溶胀法制备的荧光微球属于物理吸附方法,稳定性较差,在有机溶剂条件下,荧光染料分子容易脱落、泄露、影响使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包埋法以及溶胀法制备的荧光微球属于物理吸附方法,稳定性较差,在有机溶剂条件下,荧光染料分子容易脱落、泄露、影响使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合成荧光单体,所述荧光单体为红色荧光单体或者橙红色荧光单体;
[0007]S2,将步骤S1中的荧光单体加入含有偶氮二异丁腈的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溶液中,搅拌均匀,形成单体混合液;
[0008]S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在乙二醇甲醚和乙醇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获得分散混合液;
[0009]S4,将步骤S2中的单体混合液分别加入步骤S3中的分散混合液中,搅拌并通入氮气,获得蓝色或桃红色悬浮液;
[0010]S5,将步骤S4中的蓝色悬浮液进行乙醇离心洗涤多次,并干燥,获得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
[00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中,所述红色荧光单体的合成步骤如下:
[0012]A,将尼罗蓝、1

庚烷磺酸钠盐、三氯甲烷和蒸馏水进行混合,搅拌过夜,获得混合液;
[0013]B,将步骤A中混合液的有机相分离出并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合并水相,用三氯甲烷进行多次萃取后,将萃取后的有机相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接着充入氮气并加入三乙胺,在不断搅拌下滴加丙烯酰氯,室温反应2小时,获得搅拌反应液;
[0014]C,将步骤B中的搅拌反应液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并再用三氯甲烷多次萃取,将萃取后的有机相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获得混合物;
[0015]D、用乙酸乙酯冲洗色谱法纯化步骤C中混合物,获得红色荧光单体。
[0016]进一步,在步骤A中,所述尼罗蓝、1

庚烷磺酸钠盐、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3.5:250,所述蒸馏水与所述三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1;
[0017]步骤B中,洗涤用的蒸馏水与步骤A中的蒸馏水的比例为2:5;所述萃取用的三氯甲烷与洗涤用的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所述三乙胺与步骤A中的尼罗蓝的质量比为3:1,所述丙烯酰氯与所述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2;
[0018]步骤C中,所述洗涤用的蒸馏水与步骤A中的蒸馏水的比例为1:5;所述萃取用的三氯甲烷与洗涤用的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
[00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中,所述橙红色荧光单体的合成步骤如下:
[0020](1)向溶解的异硫氰酸罗丹明中,加入4

氨基苯乙烯和乙醇,并置于氮气下并搅拌4周,或者搅拌液;
[0021](2)将步骤(1)中的搅拌液在减压蒸馏条件下去除掉挥发性的副产物,获得混合产物;
[0022](3)用乙酸乙酯冲洗色谱法纯化步骤(2)的混合产物,获得橙红色荧光单体。
[0023]进一步,步骤(1)中,异硫氰酸罗丹明、4

氨基苯乙烯和乙醇的质量比为10:7:200。
[00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所述荧光单体占所述单体溶液的重量百分数低于0.5%。
[002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乙二醇甲醚和乙醇的比例是0.5:8:2。
[002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中,单体混合液与分散混合液的比例是1:10

1:50,所述搅拌的温度为60

80℃,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6

24小时。
[002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5中,所述干燥的温度是40℃。
[0028]本专利技术还根据上述的方法制备了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所述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为红色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或者橙红色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
[002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合成的两种完全全新的含有双键的有机荧光染料,通过共聚法制备出高均一性的单分散聚合物荧光微球,包括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两种材质。共聚法是将合成的含有双键的荧光染料分子与微球合成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具有简单可控,制得的荧光微球粒径均一性高、由于荧光染料与微球进行共聚结合使得微球荧光性质稳定,并且可以耐受一定的有机溶剂的清洗,避免了包埋法和溶胀法制备的荧光微球的染料泄露等缺陷,而且可以通过来调整添加染料的量来精确定量调整微球荧光强度、为后续制备液相芯片等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生物标记、流体示踪、免疫检测等生物医药领用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显微镜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显微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1

3,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本实施例提供的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36]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S1,合成荧光单体,具体的合成步骤入下:
[0038]A、在1升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克尼罗蓝,3.5克1

庚烷磺酸钠盐,250毫升蒸馏水和250毫升三氯甲烷,搅拌过夜,获得混合液;
[0039]B,将步骤A中混合液的有机相分离出,并用50毫升蒸馏水洗涤3次,合并水相,用50毫升三氯甲烷萃取3次,然后将萃取后的有机相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然后转移到1升圆底烧瓶,充入氮气,向溶液中加入3克三乙胺,在不断搅拌下滴加1.5克丙烯酰氯,室温反应2小时,获得搅拌反应液;
[0040]C、将步骤B中的搅拌反应液用100毫升蒸馏水洗涤3次,将水相然用50毫升三氯甲烷洗涤3次,将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合成荧光单体,所述荧光单体为红色荧光单体或者橙红色荧光单体;S2,将步骤S1中的荧光单体加入含有偶氮二异丁腈的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溶液中,搅拌均匀,形成单体混合液;S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在乙二醇甲醚和乙醇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获得分散混合液;S4,将步骤S2中的单体混合液分别加入步骤S3中的分散混合液中,搅拌并通入氮气,获得蓝色或桃红色悬浮液;S5,将步骤S4中的蓝色或桃红色悬浮液进行乙醇离心洗涤多次,并干燥,获得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红色荧光单体的合成步骤如下:A,将尼罗蓝、1

庚烷磺酸钠盐、三氯甲烷和蒸馏水进行混合,搅拌过夜,获得混合液;B,将步骤A中混合液的有机相分离出并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合并水相,用三氯甲烷进行多次萃取后,将萃取后的有机相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接着充入氮气并加入三乙胺,在不断搅拌下滴加丙烯酰氯,室温反应2小时,获得搅拌反应液;C,将步骤B中的搅拌反应液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并再用三氯甲烷多次萃取,将萃取后的有机相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获得混合物;D、用乙酸乙酯冲洗色谱法纯化步骤C中混合物,获得红色荧光单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尼罗蓝、1

庚烷磺酸钠盐、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3.5:250,所述蒸馏水与所述三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1;步骤B中,洗涤用的蒸馏水与步骤A中的蒸馏水的比例为2:5;所述萃取用的三氯甲烷与洗涤用的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所述三乙胺与步骤A中的尼罗蓝的质量比为3:1,所述丙烯酰氯与所述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瑞格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