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血透管路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120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适用于血透管路的固定装置,属于医疗辅助性器械领域。包括用于固定在病床护栏上的卡体Ⅰ和用于固定血透管路的卡体Ⅱ,卡体Ⅱ设置在卡体Ⅰ的一侧,卡体Ⅰ与卡体Ⅱ之间呈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卡体Ⅰ呈圆弧形设置,卡体Ⅰ内侧形成卡槽Ⅰ,卡槽Ⅰ呈圆弧形的设置;卡体Ⅱ外侧呈圆弧形设置,卡体Ⅱ内侧形成至少两个卡槽Ⅱ,卡槽Ⅱ呈圆弧形设置;卡体Ⅰ的直径大于卡体Ⅱ的直径,卡槽Ⅰ的口径大于卡槽Ⅱ的口径,卡槽Ⅱ的直径大于血透管的直径,卡槽Ⅰ和卡槽Ⅱ内侧设置有缓冲垫。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能较好的固定血透管路,以及被固定在病床护栏上,能有效保证本装置的适用性,提高使用率。高使用率。高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血透管路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管线的固定装置,尤其涉及适用于血透管路的固定装置,属于医疗辅助性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血液透析俗称“人工肾”,即将血液与透析液分置于人工合成的半透膜两侧,利用各自不同的浓度和渗透压相互进行扩散和渗透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可将患者体内多余水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并从透析液中吸收机体缺乏的电解质及碱基,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透析时,将患者的血液经血管通路导入动脉管道、去泡器,到达透析器。血液和透析液借助于透析器内的半透膜进行逆流交换 ,交换后的透析液进入废液槽被弃去,而被“净化”的血液经过去泡器、静脉管道从静脉血管通路重新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清洗”的目的。
[0003]目前,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透管路较长且一般都是分散、裸露在外的,这极容易导致其缠绕在一起,出现随处散落等现象,以及,容易出现意外牵扯导致管路滑脱,即会致使患者失血,易引发不良事件。目前,一般直接采用粘胶带将其固定在病床护栏上,这一方面使得在病床护栏上留下粘胶印迹,另一方面使得医护人员不能及时的解开,费时费力,而影响了血液透析工作的正常进行,极可能耽误抢救工作,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等。现有技术
ꢀ“
CN112245694A”中公开了多功能血透管路固定器,“CN208611445U
”ꢀ
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血液透析血透导管的装置,“CN204582251U”中公开了血透管路专用防滑脱保护安全夹,以及,“CN209019711U”中公开了透析血路管固定夹等。但还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当将血透管路固定在病床护栏上后,不便根据需求而随时调整固定点;不能较好的对血透管路定型,造成血透管路形变,而影响血液透析的正常工作等。“CN213284780U”中公开了一种血透管路固定夹,公开:把卡夹卡接在病床的边沿处,然后分别转动压杆,使得压杆挤压压块,使得压块分别紧贴挤压病床边沿处的上下两端,从而使得卡夹更加稳固的固定于病床边沿处,然后把插销取出,把血透管滑动穿过夹体的内部,通过插销再次把夹体与挡板固定连接于一起,然后通过转动转杆推动压板向血透管移动,通过压板挤压血透管即可把血透管挤压住,避免血液的流通,而且通过转动转杆方便固定压板的位置,方便通过压板控制血透管流通的速度和量数,通过夹体的设置,方便固定转杆的位置,调节压板的位置,方便根据需要通过压板对血透管进行控制血透管的流通大小,而且通过卡夹卡接于病床的边沿处,压块固定,方便固定夹体,方便装卸,避免使用胶带带来的弊端。但在使用本固定夹时,需要转动和调整压杆、插销及转杆等,使得操作不方便;整体结构复杂,当固定在病床上后,会占用一定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了适用于血透管路的固定装置。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卡体Ⅰ及卡体Ⅱ等设置,实现固定装置在病床护栏上的固定,以及血透管路
的固定,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血透管路散乱、不便于固定的问题,同时,还解决现有技术中已有固定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等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适用于血透管路的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病床护栏上的卡体Ⅰ和用于固定血透管路的卡体Ⅱ,卡体Ⅱ设置在卡体Ⅰ的一侧,卡体Ⅰ与卡体Ⅱ之间呈一体成型设置;
[0007]所述卡体Ⅰ呈圆弧形设置,卡体Ⅰ内侧形成卡槽Ⅰ,卡槽Ⅰ呈圆弧形的设置;
[0008]所述卡体Ⅱ外侧呈圆弧形设置,卡体Ⅱ内侧形成至少两个卡槽Ⅱ,卡槽Ⅱ呈圆弧形设置;
[0009]卡体Ⅰ的直径大于卡体Ⅱ的直径,卡槽Ⅰ的口径大于卡槽Ⅱ的口径,卡槽Ⅱ的直径大于血透管的直径,卡槽Ⅰ和卡槽Ⅱ内侧设置有缓冲垫。
[0010]优选的,所述卡槽Ⅰ的开口方向向下,卡槽Ⅱ的开口方向向上,有效保证本装置被安装后的稳定性,以及也保证血透管路的稳固性。
[0011]优选的,所述缓冲垫为橡胶垫。
[0012]优选的,所述卡体Ⅱ底部设置有挂钩,该挂钩可用于悬挂垃圾袋,或用于悬挂过长的血透管路,进而有效增加本固定装置的适用性,提高利用率。
[0013]优选的,所述卡体Ⅰ为PVC材质的卡体Ⅰ或PE材质的卡体Ⅰ,卡体Ⅱ为PVC材质的卡体Ⅱ或PE材质的卡体Ⅱ。
[0014]在本技术方案中,卡体Ⅰ的直径、卡体Ⅱ的直径、卡槽Ⅰ的口径、卡槽Ⅱ的口径、卡槽Ⅰ的直径及卡槽Ⅱ的直径等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进而提高本固定装置的实用性。
[0015]本技术方案中,涉及“一侧”、“内侧”、“外侧”、“开口方向向下”及“开口方向向上”等位置关系,是根据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情况而定义的,为本
内的常规用语,也是本领域术人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常规用语。
[0016]在本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7]采用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8]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仅需通过卡体Ⅰ,就能将本固定装置整体固定在病床护栏上;仅需通过卡体Ⅱ,就能将血透管路进行固定和收纳,而防止其散落、缠绕等,满足医院特别是血液透析工作需求。通过卡体Ⅰ及卡体Ⅱ等设置,实现固定装置在病床护栏上的固定,以及血透管路的固定,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血透管路散乱、不便于固定的问题,同时,还解决现有技术中已有固定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等问题;
[0019]2)在本技术中,卡体Ⅱ设置在卡体Ⅰ的一侧,卡体Ⅰ与卡体Ⅱ之间呈一体成型设置,即卡体Ⅱ与卡体Ⅰ之间的位置和连接关系的特别设置,方便对血透管路的固定,以及提高本固定装置结构的整体性,间接提高血透管路固定的稳定性;
[0020]3)在本技术中,卡体Ⅰ呈圆弧形设置,卡体Ⅰ内侧形成卡槽Ⅰ,卡槽Ⅰ呈圆弧形的设置;卡体Ⅱ外侧呈圆弧形设置,卡槽Ⅱ呈圆弧形设置,卡体Ⅰ及卡体Ⅱ形状的特别限定,减
少外沿棱角,即保护病人或医护人员不被划伤,提高本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卡槽Ⅰ及卡槽Ⅱ形状的特别限定,主要匹配于病床护栏(病床护栏中的栏杆呈圆形)和血透管路(血透管截面呈圆形),进而提高本装置的适应性,且保证血透管不被变形,即提高血液透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0021]4)由于血透管路一般采用双腔导管,本技术中卡体Ⅱ内侧形成至少两个卡槽Ⅱ,所以,卡槽Ⅱ数量的特别限定主要匹配于血透管路,进而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0022]5)在本技术中,卡体Ⅰ的直径大于卡体Ⅱ的直径,卡槽Ⅰ的口径大于卡槽Ⅱ的口径,该设置主要匹配于本装置的使用环境,进而保证本装置固定的稳固性。卡槽Ⅱ的直径大于血透管的直径,防止卡槽Ⅱ挤压血透管,导致血透管形变, 而影响血液透析的正常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血透管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病床护栏(5)上的卡体Ⅰ(1)和用于固定血透管路(6)的卡体Ⅱ(2),卡体Ⅱ(2)设置在卡体Ⅰ(1)的一侧,卡体Ⅰ(1)与卡体Ⅱ(2)之间呈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卡体Ⅰ(1)呈圆弧形设置,卡体Ⅰ(1)内侧形成卡槽Ⅰ(11),卡槽Ⅰ(11)呈圆弧形的设置;所述卡体Ⅱ(2)外侧呈圆弧形设置,卡体Ⅱ(2)内侧形成至少两个卡槽Ⅱ(21),卡槽Ⅱ(21)呈圆弧形设置;卡体Ⅰ(1)的直径大于卡体Ⅱ(2)的直径,卡槽Ⅰ(11)的口径大于卡槽Ⅱ(21)的口径,卡槽Ⅱ(21)的直径大于血透管的直径,卡槽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媛媛王芳毛琪蒋娟刘晴
申请(专利权)人:岳池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