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0707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及方法,包括燃烧器、传火棒、混合器、空气管、燃气管、棒、燃气阀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面板、整流板、均布板及外壳,所述面板位于所述燃烧器最顶端,所述面板下方为所述整流板,所述整流板与所述外壳相联,所述均布板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传火棒上设置有副孔,所述混合器包括空支管、主支管、副支管、主喷嘴及副喷嘴,所述空支管与所述空气管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材热处理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及方法,实现燃气加热棒材高效、低污染和安全运行。低污染和安全运行。低污染和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材热处理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线材热处理,包含铝棒、钢棒、铜棒等工艺加热。以铝棒加热为例,铝棒加热炉基本是室式炉,也就是燃气燃烧烟气喷入炉内,靠循环风机进行强制内循环来加热铝棒。存在以下问题:一,排烟温度高,需要增加空预器,提高空气温度提高了火焰温度而氮氧化物高;二,强制烟气内循环,循环动力较高,且需要耐热风机;三,强制内循环,导致局部存在死角,安全隐患较高;四,常规工业燃烧器是非低氮燃烧,氮氧化物排放>100mg/m3;五,加热速度慢,尤其是启动速度慢,约2

3小时;六是市场设备基本为整体加热,存在无效加热,尤其是非出料棒的加热。总体存在低效、高污染排放、速度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及方法,实现燃气加热棒材高效、低污染和安全运行。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
[0005]一种棒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包括燃烧器(1)、传火棒(2)、混合器(3)、空气管(4)、燃气管(5)、棒(6)及控制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1)的一侧连接传火棒(2),两个所述燃烧器(1)之间通过混合器(3)连接,所述混合器(3)连通所述空气管(4)和燃气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1)包括面板(11)、整流板(12)、均布板(13)及外壳(14),所述面板(11)位于所述燃烧器(1)最顶端,所述面板(11)的下侧设置所述整流板(12),所述整流板(12)和所述与所述均布板(13)均固定连接外壳(14),所述均布板(13)位于所述整流板(12)的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5)包括主气管(51)及副气管(52),所述混合器(3)包括空支管(31)、主支管(32)、副支管(33)、主喷嘴(34)及副喷嘴(35),所述空支管(31)与所述空气管(4)相连,空气经风机进入所述空气管(4),再进入所述空支管(31),所述主支管(32)与主气管(51)相连,所述副支管(33)与副气管(52)相连,所述主喷嘴(34)与所述主支管(32)相连,所述副喷嘴(35)与所述副支管(33)相连,所述主喷嘴(34)及所述副喷嘴(35)位于所述空支管(3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1)上设置有主孔(111)、副孔(112)、传火孔(113)和气口(114);所述副孔(112)位于所述主孔(111)四周及相邻的所述主孔(111)之间;所述面板(11)一端设置有所述传火孔(113),所述传火孔(113)与所述传火棒(2)相联;所述面板(11)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气口(114);所述整流板(12)包括凸台(121)、气孔(122)及进气口(123);所述整流板(12)上具有一排所述凸台(121),所述凸台(121)上设置有所述气孔(122),所述气孔(122)与所述主孔(111)一一对应相联;所述均布板(13)包括均布孔(131)及调节板(132);所述均布孔(131)位于所述均布板(13)上,为相同间距和直径的圆孔;所述调节板(132)位于所述均布板(13)的一端与所述外壳(14)相连;所述外壳(14)一侧固定连接隔板(143),所述隔板(143)上设置有主气口(141)和副气口(142);所述副气口(142)与所述进气口(123)相连,所述进气口(123)再与所述气口(114)相连;所述调节板(132)位于所述主气口(141)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火棒(2)与所述面板(11)通过所述传火孔(113)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材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6)分为加热棒(61)及吸热棒(6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永章李世亮孙德坤尹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