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细胞蛋白数字化成像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蛋白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细胞蛋白数字化成像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稀有细胞的蛋白质分析已经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但受限于取样技术,富集技 术又或者机体本身该种细胞的含量极低,现有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系统的蛋白质 检测。稀有细胞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循环肿瘤细胞,受精卵以及神经元细胞,他们分别 对疾病,发育以及早期认知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如果能对稀有细胞中数十种甚至数百 中蛋白水平进行描绘,则对于推动发育生物学,肿瘤免疫等领域有重要作用。
[0003]现有的蛋白检测技术,可分为非标记检测与有标记的检测两大类。非标记蛋白检 测重点在于发现未知蛋白,定义新的蛋白功能。非标记检测主要为质谱分析,分析样 本为肽段。质谱技术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准确度,能准确测定蛋白质。目前质谱主要 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包括分子量、肽链氨基酸排序及多肽或二硫键数目和位置,在对 蛋白质结构分析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质谱仅用于小分子挥发物质的分 析,但随着新的离子化技术的出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细胞蛋白数字化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设计好的菲林掩膜版制备芯片模板;步骤2、制备蛋白质固定凝胶光敏剂;步骤3、使用步骤2中的蛋白质固定凝胶光敏剂制备光敏感型蛋白质固定凝胶液,并配合步骤1中的芯片模板制备单细胞蛋白质印迹芯片,所述蛋白质印迹芯片由于芯片模板的形状而形成多个微孔;制备裂解液,裂解液同时也是电泳缓冲液;步骤4、向步骤3中制备的蛋白质印迹芯片内加载待测样品;步骤5、根据单细胞免疫印迹(scWB)程序对加载了待测样品的蛋白质印迹芯片进行电泳,电泳后,立即通过UV交联固定蛋白质,波长为300
‑
370nm强度为40J/cm2,交联时间为15秒
‑
10分钟;步骤6、使用标记抗体进行目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观察分析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细胞蛋白数字化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还包括:步骤1.1、将一面涂有SU8
‑
2050凝胶的硅晶片在热板上于65℃烘烤1分钟,然后在95℃的温度下烘烤8分钟;步骤1.2、将硅晶片放在曝光机上曝光进行4分钟UV曝光,UV波长365nm,强度30mW/cm2;步骤1.3、将步骤1.2中曝光完成后的硅晶片在热板上于65℃烘烤2分钟,然后在95℃下烘烤7分钟;步骤1.4、在硅晶片的第一层SU8
‑
2050凝胶层上涂覆第二层SU8
‑
2050凝胶进行均质,然后在热板上于65℃烘烤1分钟,然后在95℃温度下烘烤2分钟;步骤1.5、将设计好的胶片掩膜贴在硅晶片上,然后放入曝光机中进行4分钟UV曝光,UV波长365nm,强度30mW/cm2;步骤1.6、将步骤1.5中曝光完成后的硅晶片在热板上于65℃下烘烤2分钟,然后在95℃下烘烤7分钟,制成芯片模板;步骤1.7、用镊子固定芯片模板,并用显影液冲洗2
‑
3分钟;步骤1.8、用异丙醇,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洁芯片模板,然后在65℃下干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细胞蛋白数字化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所述蛋白质固定凝胶光敏剂为N
‑
(3
‑
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
‑2‑
(1
‑
甲基
‑
1H
‑
吡咯
‑2‑
基)
‑
2H
‑
四唑
‑5‑
甲酰胺,即MAP
‑
mPyTC,所述MAP
‑
mPyTC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2.1、制备2
‑
(1
‑
甲基
‑
1H
‑
吡咯
‑2‑
基)
‑
2H
‑
四唑
‑5‑
羧酸乙酯:步骤2.1.1、溶解5g即12.5mmol的甲基
‑
1氢
‑
吡咯于30mL三氟乙醇;步骤2.1.2、在
‑
40℃下,向步骤2.1.1中溶液加入20g即62.5mmol二乙酸碘苯,在氮气保护下,于
‑
40℃搅拌2小时;步骤2.1.3、将步骤2.1.2产物浓缩至黑色油状,溶解于二氯甲烷;步骤2.1.4、在步骤2.1.3中溶液加入3g即21.6mmol 5
‑
甲酸乙酯四氮唑、3.1g即8.6mmol三氟甲烷磺酸铜(II)和16ml即108mmol三乙胺,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24小时,进行反应;步骤2.1.5、反应结束后,用饱和氯化铵洗涤产物,无水硫酸镁干燥,再过滤干燥;步骤2.1.6、用硅胶快速层析进一步纯化产物,其中硅胶快速层析的洗脱剂为体积比
PE:EA=5:1,得到棕色油状产物I,产物I即为2
‑
(1
‑
甲基
‑
1H
‑
吡咯
‑2‑
基)
‑
2H
‑
四唑
‑5‑
羧酸乙酯,结构式如式I所示:步骤2.2、制备2
‑
(1
‑
甲基
‑
1H
‑
吡咯
‑2‑
基)
‑
2H
‑
四唑
‑5‑
羧酸;步骤2.2.1、溶解步骤2.1中450mg即2mmol产物I于体积比为MeOH:H2O=1:1的混合液共20ml中;步骤2.2.2、于0℃下,向步骤2.2.1中溶液加入850mg即10mmol氢氧化锂;步骤2.2.3、将步骤2.2.2中混合物置于室温,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反应2小时;步骤2.2.4、反应结束后,在0℃下,加入2N HCL,调节pH为4
‑
5;步骤2.2.5、用98%的乙酸乙酯溶液萃取,并用饱和氯化铵洗涤混合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为棕色固体产物II,即为2
‑
(1
‑
甲基
‑
1H
‑
吡咯
‑2‑
基)
‑
2H
‑
四唑
‑5‑
羧酸,结构式如式II所示:步骤2.3、制备N
‑
(3
‑
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
‑2‑
(1
‑
甲基
‑
1H
‑
吡咯
‑2‑
基)
‑
2H
‑
四唑
‑5‑
甲酰胺;步骤2.3.1、将370mg即1.67mmol N
‑
(3
‑
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盐
·
盐酸盐溶解于20mL四氢呋喃中;步骤2.3.2、在0℃下,向步骤2.3.1中溶液加入650mg即3.34mmol 1
‑
(3
‑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
·
盐酸盐,即EDC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显廷,谢海洋,李山鹤,丁屹,朱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