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034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支撑件、调节部、顶撑部、柔性夹持部以及挤压部,所述柔性夹持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一侧,用于对止水带端部进行夹持,所述顶撑部与所述挤压部均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一侧,且所述顶撑部与所述挤压部相对分布,所述调节部用于带动所述顶撑部与所述挤压部相向移动,所述挤压部移动时可作用于所述柔性夹持部,以驱使所述柔性夹持部变形,以对所述止水带涨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实现止水带在建筑伸缩缝内的有效固定,可极大程度的消除因后续浇筑混凝土而导致的止水带撕裂位移现象,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施工便利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普遍用于超长地下结构伸缩缝,处理伸缩缝部位有防水要求的渗漏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止水带的安装大多是通过销钉穿插止水带边缘位置,然后将销钉与剪力墙的钢筋结构通过扎丝绑定或直接焊接,以便于销钉对止水带的边缘形成牵拉,这种方式会对止水带造成损伤,后续混泥土浇筑凝结过程中,止水带受到混凝土的拉应力影响,止水带被销钉贯穿部位容易撕裂,使得止水带容易发生位移,进而影响止水带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调节部、顶撑部、柔性夹持部以及挤压部,所述柔性夹持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一侧,用于对止水带端部进行夹持,所述顶撑部与所述挤压部均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一侧,且所述顶撑部与所述挤压部相对分布,所述调节部用于带动所述顶撑部与所述挤压部相向移动,所述挤压部移动时可作用于所述柔性夹持部,以驱使所述柔性夹持部变形,以对所述止水带涨紧,所述顶撑部移动时可作用于所述止水带端部,驱使所述止水带位于所述柔性夹持部内部的部分弯曲折叠。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挤压部包括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撑杆以及转动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二撑杆相对一端的滚轮,两组所述第二撑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件滑动配合,所述调节部包括两组调节杆,两组所述调节杆上均设有第一螺纹段,两组所述调节杆分别贯穿两组所述第一撑杆,且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段分别与两组所述第一撑杆螺纹配合。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顶撑部包括第一撑杆、顶撑杆以及顶撑块,所述第一撑杆端部与所述支撑件滑动配合,所述顶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杆一侧,所述顶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撑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柔性夹持部内部并与所述顶撑块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调节杆贯穿所述第一撑杆,两组所述调节杆上还设置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段与第一螺纹段旋向相反,两组第二螺纹段与第一撑杆螺纹配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件侧壁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调节杆贯
穿所述支架并与所述支架转动配合,所述调节杆上固定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呈六角形结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件侧壁固定安装有导轨,所述第一撑杆以及第二撑杆端部均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顶撑杆上设置有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顶撑杆固定连接,且第一挡块设置在所述柔性夹持部外侧,所述第二挡块螺纹套设于所述顶撑杆上,且第二挡块设置在所述柔性夹持部内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柔性夹持部呈C型结构或U型结构,所述柔性夹持部采用橡胶或塑料制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止水带时,将止水带置于支撑件一侧,使得止水带端部嵌入至柔性夹持部内部,通过调节部带动顶撑部以及挤压部相向移动,在挤压部移动时,可作用于柔性夹持部变形,从而对止水带进行涨紧处理,在顶撑部移动时,可作用于止水带端部,进而驱使止水带位于柔性夹持部内部的部分进行弯曲折叠,以增大止水带在柔性夹持部内部的体积,配合挤压部对于柔性夹持部的挤压效果,从而实现止水带的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实现止水带在建筑伸缩缝内的有效固定,可极大程度的消除因后续浇筑混凝土而导致的止水带撕裂位移现象,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施工便利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中顶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图中:1

支撑件、11

导轨、23

支架、2

调节部、21

调节杆、22

调节块、23

第一螺纹段、24

第二螺纹段、3

顶撑部、31

第一撑杆、32

滑块、33

顶撑杆、34

顶撑块、35

第一挡块、36

第二挡块、4

柔性夹持部、5

挤压部、51

第二撑杆、52

滚轮、6

止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1、调节部2、顶撑部3、柔性夹持部4以及挤压部5,所述柔性夹持部4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一侧,用于对止水带6端部进行夹持,所述顶撑部3与所述挤压部5均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件1一侧,且所述顶撑部3与所述挤压部5相对分布,所述调节部2用于带动所述顶撑部3与所述挤压部5相向移动,所述挤压部5移动时可作用于所述柔性夹持部4,以驱使所述柔性夹持部4变形,以对所述止水带6涨紧,所述顶撑部3移动时可作用于所述止水带6端部,驱使所述止水带6位于所述柔性夹持部4内部的部分弯曲折叠。
[0017]安装止水带6时,将止水带6置于支撑件1一侧,使得止水带6端部嵌入至柔性夹持
部4内部,通过调节部2带动顶撑部3以及挤压部5相向移动,在挤压部5移动时,可作用于柔性夹持部4变形,从而对止水带6进行涨紧处理,在顶撑部3移动时,可作用于止水带6端部,进而驱使止水带6位于柔性夹持部4内部的部分进行弯曲折叠,以增大止水带6在柔性夹持部4内部的体积,配合挤压部5对于柔性夹持部4的挤压效果,从而实现止水带6的固定。
[0018]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部5包括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撑杆51以及转动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二撑杆51相对一端的滚轮52,两组所述第二撑杆5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件1滑动配合,所述调节部2包括两组调节杆21,两组所述调节杆21上均设有第一螺纹段23,两组所述调节杆21分别贯穿两组所述第一撑杆51,且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段23分别与两组所述第一撑杆51螺纹配合。
[0019]通过转动两组调节杆21,通过第一螺纹段23与第一撑杆51的螺纹配合,进而带动第一撑杆51移动,以带动滚轮52移动,利用滚轮52作用于柔性夹持部4外壁,进而驱使柔性夹持部4向止水带6方向形变,利用滚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调节部、顶撑部、柔性夹持部以及挤压部,所述柔性夹持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一侧,用于对止水带端部进行夹持,所述顶撑部与所述挤压部均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一侧,且所述顶撑部与所述挤压部相对分布,所述调节部用于带动所述顶撑部与所述挤压部相向移动,所述挤压部移动时可作用于所述柔性夹持部,以驱使所述柔性夹持部变形,以对所述止水带涨紧,所述顶撑部移动时可作用于所述止水带端部,驱使所述止水带位于所述柔性夹持部内部的部分弯曲折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包括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二撑杆以及转动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二撑杆相对一端的滚轮,两组所述第二撑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件滑动配合,所述调节部包括两组调节杆,两组所述调节杆上均设有第一螺纹段,两组所述调节杆分别贯穿两组所述第一撑杆,且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段分别与两组所述第一撑杆螺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止水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部包括第一撑杆、顶撑杆以及顶撑块,所述第一撑杆端部与所述支撑件滑动配合,所述顶撑杆固定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霞李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