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净化装置和排水沟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008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公开了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和排水沟渠。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净化装置,包括:碎石过滤单元,所述碎石过滤单元内设有级配碎石,以便拦截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一级MBBR净化单元,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内设有悬浮填料和曝气装置,以便所述悬浮填料上的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第一次生物降解;和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所述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内设有水生植物,以便所述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第二次生物降解,所述碎石过滤单元、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和所述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沿污水的排水方向依次连通。因此,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净化装置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便于设置和污水净化效果好的优点。便于设置和污水净化效果好的优点。便于设置和污水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净化装置和排水沟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和排水沟渠。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等都有区别。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污水中通常存在大量的漂浮物和悬浮物,进行农村污水治理时,因为农户分散、设计复杂、施工条件差等多种原因,未能做到全面收集处理;建成后的农村污水场站缺乏专业人员进行运行,未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农村排水体制多为雨污合流制,每逢多雨季节,未收集治理的合流污水,通过雨污水排口进入到附近的水体,造成了水体的污染。
[0003]相关技术中,目前大多数农村污水治理工艺,一般会采用“管网+水处理”方式,农村附近黑臭水体的治理工艺,大多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相关工艺研究较多,技术也比较成熟。然而在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不是独立工程,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效果与周围水体的水环境现状密切相关。污水治理工程末端雨污水排口设计中,常见的方法有:第一种雨排口污水直接进入水体,但此种方法无法有效去除污染物,对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第二种雨排口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去除雨污水中较大的颗粒污染物,再进入水体中,此种方法只是简单的物理沉降,无法有效消减进入水体的氮磷等污染物;第三种雨排口污水先经沉淀池沉淀,经由人工湿地再进入水体,此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但是若遇到雨季高发,沉淀池的停留时间较短,大量悬浮颗粒会进入到湿地,湿地填料层很容易堵塞,污染物去除效率被大大降低;第四种生活污水末端处理,将整个污水处理工艺搬到水体附近,处理后的水排入水体,此种方法污水收集管网延长,管网埋深加大,增加投资,施工难度提高;水体附近施工场地受限,影响施工作业面,交通动力条件不利;无法处理未进入污水管网雨污河流污水,遗漏的雨污合流水仍会进入水体,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0004]申请号为202010036857.4的一种MABR初雨净化工艺中采用沉淀池+MABR的净化工艺。多雨季节,水流湍急水利条件复杂,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简单沉淀后仍含有部分的悬浮颗粒,进入到MABR单元,对MABR膜丝产生冲击,缩短MABR膜使用寿命,运行成本增加;沉淀池土建投资费用较高。
[0005]申请号为202010036857.4的一种MABR初雨净化工艺采用上述第四种污水末端治理的方法,水体附近施工场地受限,施工作业面影响,交通动力不便;工艺链长,投资高,动力设备较多,能耗高,运维费高。
[0006]申请号为202010591552.X的一种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生态沟渠将原有的雨污水排口改造为生态沟渠,雨污水先进入到进水区,通过提升进入净化区,再到出水区,方法和常规人工湿做法相当,名称不同而已,雨污混合污水直接进入类人工湿地,易造成湿地填料堵塞,污染物去除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
实施例提出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和排水沟渠。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净化装置,包括:
[0009]碎石过滤单元,所述碎石过滤单元内设有级配碎石,以便拦截污水中的悬浮颗粒;
[0010]一级MBBR净化单元,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内设有悬浮填料和曝气装置,以便所述悬浮填料上的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第一次生物降解;和
[0011]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所述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内设有水生植物,以便所述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第二次生物降解,所述碎石过滤单元、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和所述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沿污水的排水方向依次连通。
[0012]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净化装置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便于设置和污水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还包括多个网箱,多个所述网箱沿污水的排水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网箱内均设有所述悬浮填料。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道和多个曝气盘,所述曝气管道和多个所述曝气盘位于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的底部,所述曝气管上设有多个出气口,多个所述曝气盘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出气口连通,每个所述网箱内均设有所述曝气盘。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的容纳腔的底壁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下倾斜面、第二下倾斜面、沉砂面和上倾斜面,所述第一下倾斜面和所述第二下倾斜面沿污水的排水方向向下倾斜,所述上倾斜面沿污水的排水方向向上倾斜,所述第二下倾斜面、所述沉砂面和所述上倾斜面与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的容纳腔的侧壁面限定出泥沙斗,所述第二下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一预设值,所述上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泥沙斗内设有排污泵和网罩,所述排污泵设在所述网罩内。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倾斜面的坡度在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2%。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级配碎石包括石灰石、火山岩和沸石中的至少一者。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级配碎石的粒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50mm。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包括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再力花、水葱、水芹、灯心草、茭白和黑麦草中的至少一者。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排水沟渠,所述排水沟渠内设有上述的污水净化装置。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净化装置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净化装置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净化装置100。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净化装置100包括碎石过滤单元1、一级MBBR净化单元2和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3。
[0027]碎石过滤单元1内设有级配碎石11,以便拦截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一级MBBR净化单元2内设有悬浮填料21和曝气装置23,以便悬浮填料21上的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第一次生物降解。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3内设有水生植物31,以便水生植物31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第二次生物降解,碎石过滤单元1、一级MBBR净化单元2和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3沿污水的排水方向依次连通。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净化装置100通过设置碎石过滤单元1,从而使得污水可经过碎石过滤单元1的过滤。具体地,污水首先进入碎石过滤单元1,由此碎石过滤单元1内的级配碎石11可过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进而防止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进入一级MBBR净化单元2并冲击一级MBBR净化单元2内的生物膜,从而增加一级MBBR净化单元2的使用寿命且不影响一级MBBR净化单元2的降解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过滤单元,所述碎石过滤单元内设有级配碎石,以便拦截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一级MBBR净化单元,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内设有悬浮填料和曝气装置,以便所述悬浮填料上的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第一次生物降解;和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所述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内设有水生植物,以便所述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第二次生物降解,所述碎石过滤单元、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和所述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单元沿污水的排水方向依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还包括多个网箱,多个所述网箱沿污水的排水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网箱内均设有所述悬浮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道和多个曝气盘,所述曝气管道和多个所述曝气盘位于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的底部,所述曝气管上设有多个出气口,多个所述曝气盘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出气口连通,每个所述网箱内均设有所述曝气盘。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MBBR净化单元的容纳腔的底壁面包括依次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芳赵金聂宜文田丽森高严杨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