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047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涉及植入式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其用以在预设频段A范围内进行体内外通信,当所述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发出的信号受频偏影响时,采用所述第二频段正弦结构天线以预设频段B进行体内外通信;所述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包括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和第四区间,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二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三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二区间与所述第四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三区间与所述第四区间镜像对称。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共形天线可有效降低人体组织对通信传输的频偏影响。频偏影响。频偏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入式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

技术介绍

[0002]体内植入式医疗设备逐渐向着小型化、电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针对体内外场景下进行无线通信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人体的组织对不同频段的电磁信号有着不同的损耗及频偏影响,当某一频段信号从体内发射出去后在体外接收时会有不同程度的频率偏移,而且偏移量较大,因此在设计了天线的工作频段后在人体的信道中会导致频段偏移,无法有效的辐射信号到体外,造成无法进行体内外通信。
[0003]目前针对体内外通信设备解决频率偏移问题从二方面进行,一是针对体内天线,在设计其工作频段时将频率偏移考虑进去,当天线在工作场景中发生偏移后正好补偿设计时加入的偏移量,但是其缺点是会导致天线辐射效率低下,降低了体外可接收的信噪比,在深植入的场景下无法进行通信。二是针对体外设备,采用扫频接收体内发射的信号,设置某一扫频范围后进行搜索,找到体内接收设备的发送信号后再接收其信息,但其缺点是会增加体外设备的体积且非常复杂,无法满足便捷携带或方便操作需求,且会造成体内设备的长时间工作,会导致电路产热量大,对于植入人体的部位造成伤害。
[0004]传统的体内植入式天线是基于PCB板载天线,因其便于设计及改造而广泛用于多种场景,但在人体植入式场景下无法满足安全性要求,而针对植入式医疗器械设计共形天线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体内植入式共形天线设计只考虑某一个频段,没有设计双频段天线,对于人体信道带来的频率偏移无法从天线设计上克服,只能增加额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进行双频段通信导致的人体组织影响天线辐射频段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包括:
[0007]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其用以在预设频段A范围内进行体内外通信,当所述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发出的信号受频偏影响时,采用所述第二频段正弦结构天线以预设频段B进行体内外通信;
[0008]所述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包括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和第四区间,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二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三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二区间与所述第四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三区间与所述第四区间镜像对称;
[0009]所述第二频段正弦结构天线包括第一正弦曲线、第二正弦曲线和第三正弦曲线,其中,第一正弦曲线与第二正弦曲线镜像对称,第二正弦曲线与第三正弦曲线镜像对称。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中各菱形的下端点与所述第三区间和第四区间中对应的各菱形的上端点通过连接线连接。
[0011]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二正弦曲线中心的波谷与位于所述第三正弦曲线中心的波
峰通过第二引线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间包括边线,所述边线设置在所述网状结构天线的两侧,所述边线与第一菱形的左端点连接,所述第一菱形的右端点与第二菱形的左端点连接,所述第一菱形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菱形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菱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菱形的宽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菱形的右端点与第三菱形的左端点连接,所述第二菱形的长度与所述第三菱形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菱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菱形的宽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菱形的右端点与第四菱形的左端点连接,所述第三菱形的长度与所述第四菱形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四菱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菱形的宽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菱形的右端点与第五菱形的左端点连接,所述第四菱形的长度与所述第五菱形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五菱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菱形的宽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弦曲线包括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第四凸起和第五凸起。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五凸起镜像对称,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四凸起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凸起的平均曲率小于所述第二凸起的平均曲率,所述第二凸起的平均曲率小于所述第三凸起的平均曲率。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三凸起之间的波谷以及所述第三凸起与第四凸起之间的波谷分别与所述第二正弦曲线中与各波谷对应的波峰通过第一引线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共形天线可工作在双频段下,第一频段在发生频率偏移后可以工作于第二频段,输入回波损耗相对于第一工作频段更低,可满足人体对体内外通信的需求,所述共形天线通过设置双频段,使其可有效利用人体组织的频偏影响,降低输入回波损耗,提高体内通信天线的辐射效率,并利用天线互易性原理有效接收体外设备发送的信号,减少体内外设备的复杂性,提高便携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天线的网状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频段天线的正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包括,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和第二频段正弦结构天线,所述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用以在预设频段A范围内进行体内外通信,当所述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发出的信号受频偏影响时,采用所述第二频段正弦结构天线以预设频段B进行体内外通信。
[0027]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施例所述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的第一频段天线的网状结构示意图;
[0028]定义所述网状结构天线中菱形上端点与下端点之间的距离为长度,定义菱形左端点与右端点之间的距离为宽度。
[0029]所述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中的水平中线和竖直中线可将网状结构划分为四部分,左上部分为第一区间,右上部分为第二区间,左下部分为第三区间,右下部分为第四区间,其中,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二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三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其用以在预设频段A范围内进行体内外通信,当所述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发出的信号受频偏影响时,采用第二频段正弦结构天线以预设频段B进行体内外通信;所述第一频段网状结构天线包括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和第四区间,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二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三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二区间与所述第四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三区间与所述第四区间镜像对称;所述第二频段正弦结构天线包括第一正弦曲线、第二正弦曲线和第三正弦曲线,其中,第一正弦曲线与第二正弦曲线镜像对称,第二正弦曲线与第三正弦曲线镜像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中各菱形的下端点与所述第三区间和第四区间中对应的各菱形的上端点通过连接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正弦曲线中心的波谷与位于所述第三正弦曲线中心的波峰通过第二引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多频段共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间包括边线,所述边线设置在所述网状结构天线的两侧,所述边线与第一菱形的左端点连接,所述第一菱形的右端点与第二菱形的左端点连接,所述第一菱形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菱形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菱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聿潇马骏杨涛侯向往黄彬陈健瑞王景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芯联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