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静压旋喷钢管桩托换加固既有建筑的方法及应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基于静压旋喷钢管桩托换加固既有建筑的方法及应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既有建筑体量已经达到400亿平方米(2018年),其中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加固改造的既有建筑,数量庞大,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市场体量巨大。在既有建筑下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是对既有建筑建筑面积扩增,对既有建筑功能进行提升的重要方式,采用各种地下空间开发形式对既有建筑实现地下扩容市场需求及市场容量巨大。
[0003]既有建筑地下空间拓展与加固改造,需要解决好既有建筑结构的荷载传递或转换、加固改造过程中既有建筑的变形控制、新老结构连接等一系列问题,确保结构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且对于不良地质或含有地下水的地层在地下室这个狭小空间内如何对应的便捷施工也缺乏相应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静压旋喷钢管桩托换加固既有建筑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针对基础的加固托换、托换桩的设计及便捷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静压旋喷钢管桩托换加固既有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固的既有建筑包含原基础(1)和原柱(2);所述原柱(2)顶部连接楼板或地下室顶板,拟建建筑位于原基础(1)以下;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结合原地勘报告、补充勘察报告,对既有建筑内拟建场地在勘察最深范围内的土层分层,明确桩身设计范围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桩侧、桩端阻力,由此明确旋喷钢管托换桩(7)的设计长度;补充勘察期间进一步探明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类型;步骤二、对拟建场地进行三通一平,并对应施工作业面开槽,在原基础(1)上围绕原柱(2)两侧或四周对称设计下部旋喷钢管托换桩(7)并测量放线,采用静力开孔,并预先标记原基础(1)上植筋、原柱(2)上植筋和旋压一体机(9)固定位置;步骤三、正式施工前,为了调试设备、获取现场施工参数,开展试桩试验;旋喷钢管托换桩(7)的桩孔采用旋压一体机(9)中旋喷组件进行引孔,旋喷桩根据工程需要和土质条件利用高压旋喷形成旋喷孔(8),通过喷射水泥浆、气和水形成旋喷桩,而后再通过旋压一体机(9)进行钢管桩的静压;其中,旋喷桩和钢管桩的施工可分为独立的两步施工或分段交替进行,旋压一体机(9)的高度小于原基础(1)顶部至楼板或地下室顶板的高度,旋压一体机(9)包含门式架和门式架上可拆卸连接有旋喷子组件(953)和静压子组件(954);步骤四、钢管桩桩段就位必须保持垂直,钢管桩段轴线与旋喷桩在一个位置上,同心同轴;保持同一垂直线上,不得偏压,压桩套上钢桩帽再进行压桩;同时,最后一节钢管采用送装器控制桩顶标高;步骤五、待旋喷钢管托换桩(7)安装检测完毕后进行封桩,而后在原基础(1)四周及竖向上间隔连接有基础植筋(3)、在原柱(2)四周和竖向上连接柱植筋(4),且对应原基础(1)设计加固承台(6)和加固承台内筋(5);浇筑完成加固承台(6)和加固承台内筋(5),对原基础(1)下部的土体(11)进行开挖,直至挖至拟建的基础底面(10);步骤六、在拟建的基础底面(10)施工新垫层(15)、新基础(14)和新柱(13),其中新柱(13)中轴线对应原柱(2)中轴线,旋喷钢管托换桩(7)关于新柱(13)对称设置;步骤七、新柱(13)顶部连接于原基础(1)底部,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原基础(1)传递入新柱(13),待新柱(13)连接完成后,荷载从旋喷钢管托换桩(7)转移到新柱子上,再将加固承台(6)和旋喷钢管托换桩(7)切除;步骤八、上述施工流程应根据施工作业的分区逐步开展,并考虑工程结构与荷载的对称性,旋喷钢管托换桩(7)施工作业面对称;在同一基础上一次只能施工一根桩,同一基础上相邻桩之间的施工时间间隔不少于1天,由此完成托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静压旋喷钢管桩托换加固既有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三中,旋压一体机(9)通过角部锚杆与原有基础通过锚杆连接,锚杆数量、直径和锚固长度通过计算确定,外露长度满足锁紧要求,锚杆采用成孔埋设;锚杆在施工前进行3根抗拔试验,单根极限抗拔力满足设计要求的抗拔力;锚杆孔严格定位,成孔应垂直,确保锚固力,采用水钻方法成孔,注入植筋胶,再安放钢筋,待植筋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旋压一体机(9)的门式架固定在锚栓上并锁紧螺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静压旋喷钢管桩托换加固既有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四中,旋喷钢管托换桩(7)顶部嵌入原基础(1)内,其中,旋喷桩有效桩径为400
‑
1000mm或通过设计确定,浆液采用水泥净浆,水泥用量根据旋喷桩设计参数确定,水灰比为0.7~1.2;旋喷桩设计参数,喷水压力≥20MPa;喷浆压力≥10MPa;气流压力≥0.7MPa;提升速度≤300mm/min;钢管桩根据净高,按每节1~3m分段压入,钢管桩接头采用对接焊加管片焊或者套丝连接或者坡口焊等方式;所述旋喷钢管托换桩(7)中钢管桩还可为H形、T形或工字形钢桩、预制方桩;钢管桩直径为108
‑
400mm,钢材强度不低于Q235;所述原基础(1)或原柱(2)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原基础(1)是混凝土基础、砖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等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静压旋喷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曙光,李湛,段启伟,李钦锐,李鹏,潘从建,唐君,夏长华,王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