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空气源热泵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9829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空气源热泵的控制方法,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电控模块、热泵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热泵模块包括循环管路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的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冷媒散热装置、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与水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媒散热装置与所述电控模块热连接;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连接,以在制热模式下对所述冷媒散热装置进行加热。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可以防止冷媒散热装置产生凝露。媒散热装置产生凝露。媒散热装置产生凝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空气源热泵的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热泵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空气源热泵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气源热泵的电控模块大多采用的是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而利用冷媒散热装置对电控模块进行散热已经成为趋势。
[0003]但是,在制热模式下,如果与空气源热泵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水流的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流经冷媒散热装置的冷媒温度过低,由此,会使得冷媒散热装置上易产生凝露,而凝露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电控模块发生漏电或短路等问题,造成电控模块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冷媒散热装置产生凝露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及空气源热泵的控制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
[0006]电控模块;
[0007]热泵模块,所述热泵模块包括循环管路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的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冷媒散热装置、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与水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媒散热装置与所述电控模块热连接;
[0008]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连接,以在制热模式下对所述冷媒散热装置进行加热。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媒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固定板和冷媒管路,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散热板上或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板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限定出第一安装通道,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电控模块热连接,所述冷媒管路的部分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中,所述冷媒管路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中伸出且分别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冷媒管路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一端的端部为入口端,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电加热带,所述电加热带设置在所述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之间的所述冷媒管路的外表面。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保温管,所述电加热带以及所述冷媒管路设置有所述电加热带的区域至少部分包裹在所述保温管内。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还限定出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周侧,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具有两个接线端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内,两个所述接线端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中伸出。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电加热片,所述电加热片设置在所述固定板
的外表面。
[00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保温件,所述保温件设置所述电加热片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或,
[0015]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所述电加热片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00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媒散热装置包括第三导热材料层,所述第三导热材料层夹设在所述电加热片与所述固定板之间。
[0017]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0018]在制热模式下,获取所述冷媒散热装置的出口侧温度;
[0019]若所述出口侧温度低于室外环境温度,则控制所述加热模块上电。
[0020]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加热模块处于上电状态下,若所述出口侧温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控制所述加热模块断电;
[0021]若所述出口侧温度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出口侧温度低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机;
[0022]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出口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和第二设定温度中的最小值,所述第二设定温度为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回差温度之和。
[002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4]若所述出口侧温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控制所述压缩机开机并控制所述加热模块断电;
[0025]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出口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二回差温度之和,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
[00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空气源热泵的控制方法,空气源热泵系统中设置了加热模块,在制热模式下,加热模块通过对冷媒散热装置进行加热,可以防止流经冷媒散热装置的冷媒温度过低而在冷媒散热装置处产生凝露,进而可以避免凝露的存在而导致电控模块失效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半箭头表示制热模式下,冷媒流动的方向;
[0028]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半箭头表示制热模式下,冷媒流动的方向;
[0029]图3为图1和图2中所示的电控模块、冷媒散热装置和加热模块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中的保温管为剖视,图中的半箭头表示制热模式下,冷媒流动的方向;
[0030]图4为图1和图2中所示的电控模块、冷媒散热装置与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加热模块的配合关系主视图;
[0031]图5为图4的左视图;
[0032]图6为图1和图2中所示的电控模块、冷媒散热装置与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加热模块的配合关系主视图;
[0033]图7为图6的左视图;
[0034]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的控制方法的方法示意图;
[0035]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电控模块10;电路板11;电子元件12;支架13;热泵模块20;循环管路21;压缩机22;四通阀23;第一换热器24;第一水口24a;第二水口24b;冷媒散热装置25;散热板251;固定板252;冷媒管路253;入口端253a;出口端253b;第一膨胀阀26;第二换热器27;节流装置28;加热模块30;电加热带31;保温管32;电加热片33;保温件34;电加热管35;水箱40;进水口40a;出水口40b;感温包50。
具体实施方式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0039]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请参阅图1至图3,该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电控模块10、热泵模块20和加热模块30;热泵模块20包括循环管路21以及依次设置在循环管路21上的压缩机22、四通阀23、第一换热器24、冷媒散热装置25、第一膨胀阀26和第二换热器27,第一换热器24用于与水进行热交换,冷媒散热装置25与电控模块10热连接,也就是说,冷媒散热装置25可以通过与电控模块10进行热交换而实现对电控模块10进行散热;加热模块30与冷媒散热装置25连接,以在制热模式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模块;热泵模块,所述热泵模块包括循环管路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的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冷媒散热装置、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与水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媒散热装置与所述电控模块热连接;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连接,以在制热模式下对所述冷媒散热装置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固定板和冷媒管路,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散热板上或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板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限定出第一安装通道,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电控模块热连接,所述冷媒管路的部分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中,所述冷媒管路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中伸出且分别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冷媒管路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一端的端部为入口端,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电加热带,所述电加热带设置在所述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之间的所述冷媒管路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保温管,所述电加热带以及所述冷媒管路设置有所述电加热带的区域至少部分包裹在所述保温管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还限定出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周侧,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具有两个接线端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内,两个所述接线端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中伸出。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钟文朝张登科陶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