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分液器、空调及不锈钢分液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9680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器、空调及不锈钢分液器的制造方法,不锈钢分液器包括不锈钢筒体、至少一个铜基衬板、多个分流铜支管以及不锈钢端盖。不锈钢筒体一体成型且呈单端敞口状,不锈钢筒体的底部具有多个分流支管孔。至少一个铜基衬板设置于不锈钢筒体的内底面,每一铜基衬板上均具有多个衬板孔。多个分流铜支管采用磷铜钎料或银基钎料密封焊接于对应的分流支管孔和衬板孔内。软钎焊料层形成于铜基衬板和不锈钢筒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软钎焊料层为在焊接多个分流铜支管时焊接的热量熔化预先放置于不锈钢筒体的内底面和铜基衬板之间的软钎焊料所形成;不锈钢端盖盖合于不锈钢筒体的敞口端且具有进液管孔。体的敞口端且具有进液管孔。体的敞口端且具有进液管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锈钢分液器、空调及不锈钢分液器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且特别涉及不锈钢分液器、空调及不锈钢分液 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分液器是制冷循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零部件,其设置在节流装置与蒸发器 之间,用于将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均匀等量地分配到蒸发器的各个分流支 路中。现有空调用分液器大多采用黄铜材质或者紫铜材质加工,其材料成本很 高。另一方面,现有的空调用分液器多为一体式结构,其进液孔和各出液孔采 用车削加工,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尽管有人提出将分液器本体设为分 体式,即在双端敞口的管件一端塞入一块壁板,并采用冲压工艺在该壁板上冲 压制成分流孔,如中国专利CN212619489U。然而,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冲压工艺 对板材厚度的限制,使得冲压而成的分液器壁板上的孔深无法保证焊接强度。 为了保证焊接强度,也有人提出采用圆柱体加工分流塞(板),仍然还是需要采 用车削或钻削等复杂工艺,同样还是存在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以及加工 效率降低的问题。
[0003]另外,由于铜作为一种贵金属,我国资源不足需要大量依赖进口,随着铜 的应用日益广泛,铜价也越来越高,所以对铜替代材料和产品结构的研究是广 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在工程实践中有人提出采用不锈钢替代目前铜材 质,但是不锈钢材质与制冷系统中铜管焊接时无法采用磷铜焊材进行焊接,若 因此采用黄铜钎焊料进行钎焊则意味着大大提高了焊材的熔点,这会大幅度提 高焊接的难度和泄漏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不锈钢分液器、空 调及不锈钢分液器的制造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锈钢分液器包括不锈钢筒体、至少一 个铜基衬板、多个分流铜支管以及不锈钢端盖。不锈钢筒体一体成型且呈单端 敞口状,不锈钢筒体的底部具有多个分流支管孔。至少一个铜基衬板设置于不 锈钢筒体的内底面,每一铜基衬板上均具有与多个分流支管孔对应的多个衬板 孔。多个分流铜支管分别伸入各分流支管孔内且伸入端延伸至对应的衬板孔内, 多个分流铜支管采用磷铜钎料或银基钎料密封焊接于对应的分流支管孔和衬板 孔内。软钎焊料层为在焊接多个分流铜支管时焊接的热量熔化预先放置于不锈 钢筒体的内底面和铜基衬板之间的软钎焊料所形成。不锈钢端盖盖合于不锈钢 筒体的敞口端且与不锈钢筒体密封焊接,不锈钢端盖上具有进液管孔。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不锈钢分液器还包括混合导流板,混合导流 板设置于不锈钢筒体和不锈钢端盖密封焊接所形成的分液器内腔内,混合导流 板上具有凹腔部且所述凹腔部内形成第一混合腔,混合导流板和铜基衬板之间 形成第二混合腔,混合导流板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连通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 腔的多个节流导流孔;所述凹腔部使
得进入第一混合腔的两相制冷剂经混合后 沿第一混合腔回流,之后经节流导流孔到达第二混合腔,不锈钢端盖上的进液 管孔正对第一混合腔。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不锈钢分液器还包括焊接连接于进液管孔的进液 管,进液管的输出端伸入第一混合腔内,进液管的输出端端面至第一混合腔的 开口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倍的进液管外径;或者进液管的输出端端面 位于第一混合腔外,进液管的输出端端面至第一混合腔的开口端面之间的距离 小于或等于0.8倍的进液管外径。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当进液管为不锈钢管或碳钢管时,不锈钢分液器 还包括套接于进液管端部的铜套连接管,铜套连接管内套于进液管的端部,管 路铜管内套于铜套连接管,管路铜管、铜套连接管以及进液管所形成的三者套 接重叠区域的长度为L1,管路铜管和铜套连接管的套接长度L0,铜套连接管和 进液管的套接长度为L2,0.2L0≤L1≤0.8L0且0.2L2≤L1≤0.8L2。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当进液管为铜管时,进液管内套于进液管孔周向 的翻边部,管路铜管内套于进液管,管路铜管、进液管以及翻边部所形成的三 者套接重叠区域的长度为L1

,管路铜管和进液管的套接长度L0

,进液管和翻 边部的套接长度为L2

,0.2L0

≤L1

≤0.8L0

且0.2L2

≤L1

≤0.8L2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沿混合导流板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节流导流孔 为凹槽孔、通孔或者通孔和凹槽孔的组合;所述凹槽孔由位于混合导流板两侧 且中心对称的两个曲面拉伸部的开口所围成。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混合导流板包括板体和形成于板体中心且向 不锈钢筒体底部延伸的凹腔部,凹腔部内形成第一混合腔,板体和端盖之间形 成传输通道。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不锈钢筒体的内侧壁上具有向不锈钢筒体内部凸 起的限位固定部,限位固定部将铜基衬板限位固定于不锈钢筒体的内底面,所 述限位固定部包括多个点状限位固定部、多段圆弧限位固定部或圆环限位固定 部;或者至少一个铜基衬板过盈装配于不锈钢筒体的内底面。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铜基衬板上还具有一个通孔且所述通孔位于多个 衬板孔所形成的圆周中心线内;当铜基衬板有多个时,多个铜基衬板重叠设置 于不锈钢筒体的内底面,多个铜基衬板上的通孔对应重叠形成凹腔。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不锈钢端盖外套或内套盖合于不锈钢筒体的敞口 端,两者的连接处密封焊接以形成分液器内腔;不锈钢端盖在进液管孔的周向 上设置有朝向不锈钢筒体内部或外部的翻边部。
[0015]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流装置、蒸发器 及上述不锈钢分液器,所述不锈钢分液器的进液管孔与所述节流装置连通,所 述不锈钢分液器的多个分流铜支管与所述蒸发器连通。
[001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不锈钢分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 不锈钢分液器包括不锈钢筒体、至少一个铜基衬板、多个分流铜支管以及不锈 钢端盖;该不锈钢分液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0017]步骤S10,把软钎焊料放入一体成型且呈单端敞口状的不锈钢筒体的内底 面,不锈钢筒体的底部具有多个分流支管孔;
[0018]步骤S20,将至少一块铜基衬板压装入不锈钢筒体内,每一铜基衬板上均具 有与
多个分流支管孔对应的多个衬板孔;
[0019]步骤S30,采用打点或刻槽的方式将压装好的至少一块铜基衬板和不锈钢筒 体进行固定;
[0020]步骤S40,将不锈钢端盖套接压装在不锈钢筒体的敞口端并密封焊接,两者 密封焊接后形成分液器内腔;
[0021]步骤S50,将各分流铜支管压装于不锈钢筒体底部的分流支管孔并伸入相应 的衬板孔内;之后,采用磷铜钎料或银基钎料进行焊接;于此同时,焊接的热 量熔化铜基衬板和不锈钢筒体之间的软钎焊料,形成填充铜基衬板和不锈钢筒 体之间装配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筒体,一体成型且呈单端敞口状,不锈钢筒体的底部具有多个分流支管孔;至少一个铜基衬板,设置于不锈钢筒体的内底面,每一铜基衬板上均具有与多个分流支管孔对应的多个衬板孔;多个分流铜支管,分别伸入各分流支管孔内且伸入端延伸至对应的衬板孔内,多个分流铜支管采用磷铜钎料或银基钎料密封焊接于对应的分流支管孔和衬板孔内;软钎焊料层,形成于铜基衬板和不锈钢筒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软钎焊料层为在焊接多个分流铜支管时焊接的热量熔化预先放置于不锈钢筒体的内底面和铜基衬板之间的软钎焊料所形成;不锈钢端盖,盖合于不锈钢筒体的敞口端且与不锈钢筒体密封焊接,不锈钢端盖上具有进液管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不锈钢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分液器还包括混合导流板,混合导流板设置于不锈钢筒体和不锈钢端盖密封焊接所形成的分液器内腔内,混合导流板上具有凹腔部且所述凹腔部内形成第一混合腔,混合导流板和铜基衬板之间形成第二混合腔,混合导流板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连通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的多个节流导流孔;所述凹腔部使得进入第一混合腔的两相制冷剂经混合后沿第一混合腔回流,之后经节流导流孔到达第二混合腔,不锈钢端盖上的进液管孔正对第一混合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器,其特征在于,不锈钢分液器还包括焊接连接于进液管孔的进液管,进液管的输出端伸入第一混合腔内,进液管的输出端端面至第一混合腔的开口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倍的进液管外径;或者进液管的输出端端面位于第一混合腔外,进液管的输出端端面至第一混合腔的开口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8倍的进液管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当进液管为不锈钢管或碳钢管时,不锈钢分液器还包括套接于进液管端部的铜套连接管,铜套连接管内套于进液管的端部,管路铜管内套于铜套连接管,管路铜管、铜套连接管以及进液管所形成的三者套接重叠区域的长度为L1,管路铜管和铜套连接管的套接长度L0,铜套连接管和进液管的套接长度为L2,0.2L0≤L1≤0.8L0且0.2L2≤L1≤0.8L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当进液管为铜管时,进液管内套于进液管孔周向的翻边部,管路铜管内套于进液管,管路铜管、进液管以及翻边部所形成的三者套接重叠区域的长度为L1

,管路铜管和进液管的套接长度L0

,进液管和翻边部的套接长度为L2

,0.2L0

≤L1

≤0.8L0

且0.2L2

≤L1

≤0.8L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沿混合导流板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节流导流孔为凹槽孔、通孔或者通孔和凹槽孔的组合;所述凹槽孔由位于混合导流板两侧且中心对称的两个曲面拉伸部的开口所围成。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导流板包括板体和形成于板体中心且向不锈钢筒体底部延伸的凹腔部,凹腔部内形成第一混合腔,板体和端盖之间形成传输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分液器,其特征在于,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壮伟章杜波
申请(专利权)人:含山瑞可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