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61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涉及中空纤维脱气膜领域,针对现有的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并不能够对进行脱气的液体进行预处理,去除液体中的杂质,进而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等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脱气筒体,所述脱气筒体内设置有中空纤维脱气膜,所述脱气筒体内被中空纤维脱气膜分割成气体室和液体室,所述脱气筒体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背离脱气筒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与脱气筒体之间设置有过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对所需要脱气的液体进行预处理,去除内部的杂质,进而提高中空纤维脱气膜的使用寿命和脱气效率,提升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使用简单,适合广泛推广。推广。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中空纤维脱气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是一种用疏水中空纤维膜做成的脱气组件,该组件常用于脱除所需液体物料中的气体,例如水中除氧、水中除总气体,油墨除气泡等。目前,常用的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包括筒体和安装在筒体内的中空纤维膜束,中空纤维膜束的两端与筒体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密封件,筒体两端分别设有出气口和进液口,中空纤维膜束的一端与出气口连通,另一封装,在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位于两个密封件之间的出液口,使用时,液体经进液口进入筒体并流向中空纤维膜束的中心孔内,随后径向向外向着筒体内壁方向流动,在此过程中通过抽真空使中空纤维管内产生负压,进而液体中的气体进入中空纤维管内并从出气口排出,以此去除液体中的气体。
[0003]而现有的中空纤维脱气膜在使用过程中,其脱气效果会受到液体质量的影响,一旦液体内杂质较多,则会将中空纤维脱气膜堵塞,导致其效果不佳,现有的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并不能够对进行脱气的液体进行预处理,去除液体中的杂质,进而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能够对所需要脱气的液体进行预处理,去除内部的杂质,提高中空纤维脱气膜的使用寿命和脱气效率,提升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包括脱气筒体,所述脱气筒体内设置有中空纤维脱气膜,所述脱气筒体内被中空纤维脱气膜分割成气体室和液体室,所述脱气筒体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背离脱气筒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与脱气筒体之间设置有过滤板,以使脱气液体通过进液组件进入到过滤箱内被所述过滤板进行过滤,所述脱气筒体位于过滤箱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位于液体室内,以使所述过滤箱内的液体通过通水孔进入到脱气筒体内的液体室,所述脱气筒体的另一侧设置有负压箱,所述负压箱背离脱气筒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组件,所述出液组件与脱气筒体之间设置有若干管状脱气膜束,所述管状脱气膜束与所述脱气筒体内液体室相接通,以使所述脱气筒体内液体室的液体进入到所述管状脱气膜束内再次进行脱气,所述脱气筒体位于负压箱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气体室内,以使所述脱气筒体内的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到负压箱内,所述负压箱上还设置有吸气组件,用于对液体室以及管状脱气膜束进行脱气。
[0008]进一步而言,所述进液组件包括有进液管和第三连接管件,所述第三连接管件与
过滤板相连接。
[0009]进一步而言,所述出液组件包括有出液管和第一连接管件,所述管状脱气膜束背离脱气筒体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件连接,所述出液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件与管状脱气膜束相接通。
[0010]进一步而言,所述吸气组件包括有吸气管和第二连接管件,所述吸气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件与所述负压箱相接通,所述吸气管通过与真空泵连接进而对负压箱内进行减压,以使所述管状脱气膜束和中空纤维脱气膜对液体进行脱气。
[0011]进一步而言,所述中空纤维脱气膜的内侧设有若干凹槽。
[0012]进一步而言,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均设置有密封垫。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该装置通过安装进液组件、出液组件、吸气组件、过滤板、中空纤维脱气膜以及管状脱气膜束等结构,其中通过通过过滤板能够对进入到液体室内的液体进行过滤,去除内部的杂质,而中空纤维脱气膜以及管状脱气膜束在吸气组件的配合下,则能够对被过滤的液体进行脱气,从而去除液体内的气体。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对所需要脱气的液体进行预处理,去除内部的杂质,进而提高中空纤维脱气膜的使用寿命和脱气效率,提升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使用简单,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负压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过滤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脱气筒体;11、中空纤维脱气膜;2、负压箱;21、出液管;22、第一连接管件;23、吸气管;24、第二连接管件;25、管状脱气膜束;3、过滤箱;31、进液管;32、第三连接管件;33、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包括脱气筒体1,脱气筒体1内设置有中空纤维脱气膜11,脱气筒体1内被中空纤维脱气膜11分割成气体室和液体室,脱气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箱3,过滤箱3背离脱气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液组件,所脱气液体通过进液组件能够进入到过滤箱3中,进液组件与脱气筒体1之间设置有过滤板33,以使脱气液体通过进液组件进入到过滤箱3内被过滤板33进行过滤,脱气筒体1位于过滤箱3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水孔,通水孔位于液体室内,以使过滤箱3内的液体通过通水孔进入到脱气筒体1内的液体室,脱气筒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负压箱2,负压箱2背离脱气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组件,出液组件与脱气筒体1之间设置有若干管状脱气膜束25,管状脱气膜束25与脱气筒体1内液体室相接通,以使脱气筒体1内液体室的液体进入到管状脱气膜束25内
再次进行脱气,脱气筒体1位于负压箱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气孔,通气孔位于气体室内,以使脱气筒体1内的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到负压箱2内,负压箱2上还设置有吸气组件,用于对液体室以及管状脱气膜束25进行脱气。
[0021]进液组件包括有进液管31和第三连接管件32,第三连接管件32与过滤板33相连接,进液管31内开设有螺纹,并与外接脱气液体相连接,当需要对液体进行脱气时,通过进液管31能够使液体进入到过滤箱3内,进一步的能够使过滤板33对所需要脱气的液体进行过滤,去除内部的杂质,提高中空纤维脱气膜11的通透性,从而提高其使用时间。
[0022]吸气组件包括有吸气管23和第二连接管件24,吸气管23通过第二连接管件24与负压箱2相接通,吸气管23通过与真空泵连接进而对负压箱2内进行减压,而液体则会进入到液体室和管状脱气膜束25内,以使管状脱气膜束25和中空纤维脱气膜11对液体进行脱气,而中空纤维脱气膜11对液体脱下的气体则会在吸气管23的作用下通过通气孔进入到负压箱2内,进一步的与管状脱气膜束25脱下的气体一同从吸气管23运输至负压箱2外,从而去除液体中的气体。
[0023]当出液组件包括有出液管21和第一连接管件22,管状脱气膜束25背离脱气筒体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纤维脱气膜组件,包括脱气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筒体(1)内设置有中空纤维脱气膜(11),所述脱气筒体(1)内被中空纤维脱气膜(11)分割成气体室和液体室,所述脱气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箱(3),所述过滤箱(3)背离脱气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与脱气筒体(1)之间设置有过滤板(33),以使脱气液体通过进液组件进入到过滤箱(3)内被所述过滤板(33)进行过滤,所述脱气筒体(1)位于过滤箱(3)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位于液体室内,以使所述过滤箱(3)内的液体通过通水孔进入到脱气筒体(1)内的液体室,所述脱气筒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负压箱(2),所述负压箱(2)背离脱气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组件,所述出液组件与脱气筒体(1)之间设置有若干管状脱气膜束(25),所述管状脱气膜束(25)与所述脱气筒体(1)内液体室相接通,以使所述脱气筒体(1)内液体室的液体进入到所述管状脱气膜束(25)内再次进行脱气,所述脱气筒体(1)位于负压箱(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气体室内,以使所述脱气筒体(1)内的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到负压箱(2)内,所述负压箱(2)上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宇攀魏晞宋岩伟鲍士彪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禹慧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