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932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充电外壳,电池本体的上端设置有输入端正负极,输入端正负极的上端横向固定连接有充电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外接电源通过充电端接头对电池本体进行充电时,充电导线由于输送电流会产生大量热,此时扇叶旋转产生的风,经过充电导线的表面对充电导线进行散热,热气通过充电外壳左侧排出,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通过设置引导板使得风在充电外壳的内部从右向左移动时,引导板能将风引导向下呈回旋状,此时冷空气能环绕充电导线的表面进行短暂驻留,从而使得冷空气能充分与充电导线的外表面接触,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马斯对开口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曲线。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这条曲线变化,就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原则上把这条曲线称为最佳充电曲线。
[0003]蓄电池放电后,用直流电按与放电电流相反的方向通过蓄电池,使它恢复工作能力,这个过程称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充电时,电池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联,电池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联,充电电源电压必须高于电池的总电动势。充电方式有恒电流充电和恒电压充电两种。
[0004]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蓄电池充电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需要散热的电气元件与风扇吹过的冷空气接触面积有限,从而会出现散热效果差的情况发生,为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的前端设置有输出端正负极,所述电池本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充电外壳,所述电池本体的上端位于充电外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输入端正负极,输入端正负极的上端横向固定连接有充电导线;
[0007]右侧所述侧边固定框的外壁面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机固定外壳,散热风机固定外壳为矩形外壳且散热风机固定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左右贯穿的矩形槽,散热风机固定外壳内部四个矩形槽的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风机固定支架,所述风机固定支架为“十”字形支架,风机固定支架的内侧横向固定安装有风机,风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扇叶。
[0008]作为优选,所述充电外壳为矩形空心外壳且充电外壳的左右两侧均为镂空状。
[0009]作为优选,所述充电外壳的上端表面设置有充电端接头且充电端接头贯穿充电外壳的上端壁面延伸至充电外壳的内部,充电端接头在充电外壳内部的一端与充电导线电性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充电外壳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边固定框,侧边固定框的中间位置铺设有滤网。
[0011]作为优选,所述充电外壳的内部对应充电导线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引导板,引导板是下端面为内凹弧形的板。
[0012]作为优选,四组所述风机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两组充电端接头电性连接。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通过设置两组侧边固定框以及滤网能防止外部杂物进入到充电外壳的内部损坏充电外壳内部的电气元件,通过设置充电导线使得充电导线悬空在充电外壳内部,当外接电源通过充电端接头对电池本体进行充电时,充电导线由于输送电流会产生大量热,此时扇叶旋转产生的风,经过充电导线的表面对充电导线进行散热,热气通过充电外壳左侧排出,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通过设置引导板使得风在充电外壳的内部从右向左移动时,引导板能将风引导向下呈回旋状,此时冷空气能环绕充电导线的表面进行短暂驻留,从而使得冷空气能充分与充电导线的外表面接触,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散热风机固定外壳位置的具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风机位置的具体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引导板位置的具体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电池本体;2、输出端正负极;3、充电外壳;4、输入端正负极;5、充电导线;6、充电端接头;7、侧边固定框;8、滤网;9、散热风机固定外壳;10、风机固定支架;11、风机;12、扇叶;13、引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如图1

图4所示,包括电池本体1,所述电池本体1的前端设置有输出端正负极2,所述电池本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充电外壳3,充电外壳3为矩形空心外壳且充电外壳3的左右两侧均为镂空状。
[0024]电池本体1的上端位于充电外壳3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输入端正负极4,输入端正负极4的上端横向固定连接有充电导线5,充电外壳3的上端表面设置有充电端接头6且充电端接头6贯穿充电外壳3的上端壁面延伸至充电外壳3 的内部,充电端接头6在充电外壳3内部的一端与充电导线5电性连接。
[0025]充电外壳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边固定框7,侧边固定框7为矩形框,侧边固定框7的中间位置铺设有滤网8,右侧侧边固定框7的外壁面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机固定外壳9,散热风机固定外壳9为矩形外壳且散热风机固定外壳9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左右贯穿的矩形槽,散热风机固定外壳9内部四个矩形槽的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风机固定支架10,所述风机固定支架10为“十”字形支架,风机固定支架10的内侧横向固定安装有风机11,风机11 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扇叶12。
[0026]充电外壳3的内部对应充电导线5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引导板13,引导板 13是下端面为内凹弧形的板,四组风机11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两组充电端接头6电性连接。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8]整个电池在使用时,外接设备与两组输出端正负极2连接,此时整个电池对外接设备进行供电,当整个电池需要充电时,将充电器的正负极连接两组充电端接头6,此时两组充电端接头6呈导电状态,两组充电端接头6通过两组充电导线5与输入端正负极4连接对电池本体1进行充电,此时通过导线的连接四组风机11处于运作状态,风机11的输出轴带动扇叶12旋转对充电外壳3的内部进行吹风。
[0029]通过设置两组侧边固定框7以及滤网8能防止外部杂物进入到充电外壳3 的内部损坏充电外壳3内部的电气元件,通过设置充电导线5使得充电导线5 悬空在充电外壳3内部,当外接电源通过充电端接头6对电池本体1进行充电时,充电导线5由于输送电流会产生大量热,此时扇叶12旋转产生的风,经过充电导线5的表面对充电导线5进行散热,热气通过充电外壳3左侧排出,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通过设置引导板13使得风在充电外壳3的内部从右向左移动时,引导板13能将风引导向下呈回旋状,此时冷空气能环绕充电导线5的表面进行短暂驻留,从而使得冷空气能充分与充电导线5的外表面接触,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充电调节保护装置,包括电池本体(1),所述电池本体(1)的前端设置有输出端正负极(2),所述电池本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充电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的上端位于充电外壳(3)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输入端正负极(4),输入端正负极(4)的上端横向固定连接有充电导线(5);所述充电外壳(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边固定框(7),侧边固定框(7)的中间位置铺设有滤网(8);右侧所述侧边固定框(7)的外壁面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机固定外壳(9),散热风机固定外壳(9)为矩形外壳且散热风机固定外壳(9)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左右贯穿的矩形槽,散热风机固定外壳(9)内部四个矩形槽的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风机固定支架(10),所述风机固定支架(10)为“十”字形支架,风机固定支架(10)的内侧横向固定安装有风机(11),风机(11)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勤正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