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31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两钳体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每一钳体左端均一体连接有把持环。第一钳体末端设置有用于穿刺跟腱组织的弧形空心齿,第二钳体末端设置有与弧形空心齿相适配的弧形容纳槽。第一钳体内设置有连通弧形空心齿的第一孔道,第一孔道近端为缝线入口。第二钳体内设置有连通弧形容纳槽的第二孔道,第二孔道近端为缝线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缝合钳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手术耗时短,治疗效果好。治疗效果好。治疗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

技术介绍

[0002]跟腱断裂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其发生率约1/10000,竞技性运动员中达24%,竞技性跑步运动员中超过50%,发病患者多为爱运动的青年患者,跟腱断裂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保守石膏固定制动疗法,不需切开,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皮肤坏死、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但其固定时间长,存在较高的跟腱再断裂危险;而保守支具早期运动疗法容易导致跟腱延长,蹬踏无力。手术治疗包括传统开放手术(跟腱内侧纵行长切口)、小切口微创手术及经皮重建等手术方式,选择何种方法尚无统一标准。
[0003]传统切开缝合手术在跟腱内侧做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腱鞘,充分暴露跟腱,可通过经典的Kessler氏法、Bunnell氏法、双十字缝合法或编织缝合法等吻合跟腱。传统切开缝合手术虽然缝合牢固,跟腱再次断裂的几率较低,但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感染,以及神经损伤风险大,目前极少使用。
[0004]小切口腱鞘内微创缝合手术,该缝合方法的缝线全部在腱鞘内,需要再断端做一小切口打开腱鞘,找到跟腱断端,通过器械辅助下将缝线穿过跟腱两端,不同的缝合方法提供的拉力有所差异,将缝线收紧,使两断端吻合并加以固定。这些辅助器械包括内窥镜、跟腱龙、卵圆钳等,以及其他用于引导缝线穿过跟腱的器械。小切口腱鞘内微创缝合技术属于半盲法缝合技术,这些技术大多在器械辅助下引线,引线的过程中缝针还需要穿过皮肤、腱鞘组织,对其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会增加腓肠神经损伤的风险。有些器械价格昂贵,如跟腱龙。内窥镜设备比较昂贵,腱鞘内操作空间小,内窥镜操作不方便,手术时间长。
[0005]经皮微创小切口缝合手术,该缝合方法种类繁多,可切开断端暴露跟腱残端,也可不切开断端,通过在跟腱两侧断端做小切口,将缝线穿过两端的腱鞘和跟腱组织,将缝线进行打结收紧,将跟腱两断端靠近接触,以实现跟腱的愈合。经皮微创小切口缝合为盲法缝合方法,很难确定跟腱两断端是否完全吻合,经皮盲穿会增加腓肠神经及周围血管的损伤风险,缝合跟腱的同时也缝合了腱鞘,对腱鞘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以实现对跟腱进行腱鞘内的牢固缝合,减少组织损伤,恢复跟腱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促进跟腱更快更好的愈合。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两钳体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每一钳体左端均一体连接有把持环;所述第一钳体末端设
置有用于穿刺跟腱组织的弧形空心齿,所述第二钳体末端设置有与所述弧形空心齿相适配的弧形容纳槽;所述第一钳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弧形空心齿的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近端为缝线入口;所述第二钳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弧形容纳槽的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近端为缝线出口。
[0009]进一步地,两钳体末端1/3长度位置向上翘起设定角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设定角度为15
°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的尺寸:长
×

×
厚为200mm
×
5mm
×
5mm;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长150mm,直径为2mm;所述弧形空心齿长8mm,内径为2mm,外径为3mm;所述弧形容纳槽长3mm,内径为3mm,外径为4mm。
[0012]进一步地,把持环呈椭圆形,长轴30mm,短轴20mm,厚度5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两钳体近端相对侧各固定有一呈锯齿状的锁扣齿。
[0014]进一步地,锁扣齿长8mm,宽4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钳的材质为304不锈钢。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技术的缝合钳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0018]2)、缝合钳缝合跟腱所需要固定的时间短,直视下跟腱断端吻合较好且十分牢固。
[0019]3)、缝合钳缝合跟腱切口小,且为横行切口,平行于皮纹,伤口感染、延迟愈合、跟腱黏连及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短,花费小,能够更快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0020]4)、缝合钳缝合跟腱,缝线不缝合腱鞘组织和皮下组织,对腱鞘组织和皮下组织损伤小,整个过程在腱鞘内操作,不会产生腓肠神经损伤的风险,缝合线直接缝合固定跟腱组织,更直接吻合跟腱,缝合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缝合钳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3]附图标记:1

第一钳体,2

第二钳体,3

把持环,4

活动轴,5

第一孔道,6

第二孔道,7

弧形空心齿,8

弧形容纳槽,9

锁扣齿,10

缝线入口,11

缝线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缝合钳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5]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包括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两钳体通过活动轴4转动连接,每一钳体左端均一体连接有把持环3。第一钳体1末端设置有用于穿刺跟腱组织的弧形空心齿7,第二钳体2末端设置有与弧形空心齿7相适配的弧形容纳槽8。第一钳体1内设置有连通弧形空心齿7的第一孔道5,第一孔道5近端为缝线入口10。第二钳体2内设置有连通弧形容纳槽8的第二孔道6,第二孔道6近端为缝线出口11。
[0026]本实施例中,两钳体末端1/3长度位置向上翘起15
°
,参见图2。
[0027]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尺寸:长
×

×
厚为200mm
×
5mm
×
5mm。第一孔道5和第
二孔道6长150mm,直径为2mm。弧形空心齿7长8mm,内径为2mm,外径为3mm。弧形容纳槽8长3mm,内径为3mm,外径为4mm。
[0028]把持环3呈椭圆形,长轴30mm,短轴20mm,厚度5mm。
[0029]此外,两钳体近端相对侧各固定有一呈锯齿状的锁扣齿9,锁扣齿9长8mm,宽4mm。
[0030]缝合钳的材质为304不锈钢。
[0031]本技术中,弧形空心齿7比较锐利,用于穿刺跟腱组织,当弧形空心齿7穿过跟腱组织卡入弧形容纳槽8后,缝合线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两钳体通过活动轴(4)转动连接,每一钳体左端均一体连接有把持环(3);第一钳体(1)末端设置有用于穿刺跟腱组织的弧形空心齿(7),第二钳体(2)末端设置有与弧形空心齿(7)相适配的弧形容纳槽(8);第一钳体(1)内设置有连通弧形空心齿(7)的第一孔道(5),第一孔道(5)近端为缝线入口(10);第二钳体(2)内设置有连通弧形容纳槽(8)的第二孔道(6),第二孔道(6)近端为缝线出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其特征在于,两钳体末端1/3长度位置向上翘起设定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角度为1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其特征在于,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陈东阳蒋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