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90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其包括钳体一和钳体二,所述钳体一和钳体二上对称设置用于夹持缝合针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在钳体一和钳体二上设置能够进行自锁的夹持结构一和夹持结构二,且在使用时夹持结构一和夹持结构二的夹持状态相反,通过两个夹持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缝合针在夹持结构一与夹持结构二间的位置更换;使用时,先将缝合针按压固定在夹持结构一或夹持结构二内,再通过将钳体一和钳体二的前端靠近合并,同时钳体一或钳体二会释放夹紧,对应的钳体一或钳体二会对缝合针进行加紧。的钳体一或钳体二会对缝合针进行加紧。的钳体一或钳体二会对缝合针进行加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外科缝合是外科手术中最基本的一种操作,外科缝合会根据不同的部位,需要吻合的方式会略有不同。通过器械能让缝合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对于浅表的皮肤、皮下的缝合一般采用间断或连续缝合皮下,皮肤绝大多数采用间断缝合的方式,缝合的目的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离析的组织创缘相互对合,消灭死腔、起到止血及促进伤口早期愈合,重建器官结构或整形的作用。
[0003]在现阶段外科手术过程中,较多段外科手术过程中,会遇到较多需要进行深部组织缝合的情况,需要使用传统的持针器缝合操作,缝合时非常的不方便,而且在缝合过程中容易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一种能够在缝合操作过程中减少所用器械数量及不易对其他组织中造成损伤的缝合器械,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
[0006]一种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其包括钳体一和钳体二,所述钳体一和钳体二上对称设置用于夹持缝合针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在钳体一和钳体二上设置能够进行自锁的夹持结构一和夹持结构二,且在使用时夹持结构一和夹持结构二的夹持状态相反,通过两个夹持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缝合针在夹持结构一与夹持结构二间的位置更换;使用时,先将缝合针按压固定在夹持结构一或夹持结构二内,再通过将钳体一和钳体二的前端靠近合并,同时钳体一或钳体二会释放夹紧,对应的钳体一或钳体二会对缝合针进行加紧。
[0007]进一步,所述钳体一和钳体二的第一端设置用于设置夹紧结构的放置腔,并设置能够使缝合针进入的通孔。
[0008]进一步,所述夹持结构一和夹持结构二分别设置在钳体一和钳体二第一端设置的放置腔内。
[0009]进一步,所述夹持结构一包括:夹紧结构和用于保持夹紧状态的控制结构;此设置实现了在缝合时减少了缝合所用的器械,降低了因使用过多器械而对其他组织的造成损伤几率。
[0010]进一步,所述夹紧结构包括:以移动块为圆心阵列设置的夹持爪。
[0011]进一步,所述夹持爪的数量为2~4个,夹持爪的与缝合针接触一面设置为圆弧状凹
槽,且与缝合针曲率相匹配,保证夹持爪对缝合针的夹持力度。
[0012]进一步,所述夹持爪一端设置具有弹性功能圆弧状连接体,并通过连接体与移动块连接,通过在夹持爪上设置具有弹性功能连接体,实现了通过按压移动块带动夹持爪进行对缝合针的夹紧。
[0013]进一步,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与夹持爪连接并带动夹持爪进行夹持的移动块,用于固定保持夹紧状态的滑动槽及摇杆,使移动块复位的复位弹簧;通过此设置实现了对夹持爪夹紧缝合针时夹持状态的保持,在缝合时不会出现缝合针脱落的情况。
[0014]进一步,所述移动块内部设置为空腔,并连接复位弹簧的第一端,复位弹簧第二端与放置腔底面连接,并在放置腔内设置防止移动块脱离放置腔的限位环,同时夹持爪通过限位环进行加压夹紧。
[0015]进一步,所述移动块上层表面设置固定轴,所述摇杆的第一端与固定轴进行铰接,摇杆的第二端设置滑动轴,并在放置腔内设置供滑动轴移动的滑动槽;此设置实现了夹持爪在夹持缝合后夹紧状态的保持。
[0016]进一步,所述滑动槽设置在与移动块上层表面对应的面上,滑动槽的直径大于滑动轴的直径,且最大不会超过滑动轴直径的1/2。
[0017]进一步,所述滑动槽设置第一凹点和第二凹点,当滑动轴于第一凹点处时,夹持爪为张开状态,当滑动轴于第二凹点处时,夹持爪为夹紧状态,且保持夹紧爪的夹紧状态。
[0018]进一步,夹持爪为夹紧状态时,各夹持爪之间的外切圆直径与限位环内径相同,并通过移动块的带动收入进限位环内,此设置用于保证夹持爪在夹持缝合针进行缝合时的稳定性。
[0019]进一步,所述钳体二上设置连接槽,并在连接槽内设置连接轴,所述钳体一上设置与连接轴直径尺寸相同的贯穿孔,并通过连接轴与钳体二连接,实现钳体一和钳体二之间的张开与夹紧,同时实现对缝合部位的缝合。
[0020]进一步,所述夹持结构二以连接轴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镜像设置在钳体二上,且与夹持结构一的运动状态相反,当夹持结构一将缝合针进行夹持固定时,夹持结构二为张开状态,当钳体一和钳体二夹紧靠近时,缝合针从钳体二的进入钳体二的夹持结构二内,同时将夹持结构一和夹持结构二变换夹紧状态,夹持结构一释放对缝合针的夹紧,夹持结构二对缝合进行加紧,实现缝合针由钳体一到钳体二的位置更换。
[0021]进一步,缝合针两端均为尖端,并在中间部位设置用于穿过缝合线的穿线孔,此种设置能够保证缝合针在夹持时不会影响到缝合线。
[0022]进一步,所述缝合针尺寸型号直径范围为0.3mm~1mm,范围内各型号的缝合针对应不同深度的组织。
[0023]使用时,首先根据需缝合组织的深度选用适用型号的缝合针,然后将缝合的针带线通过按压的方式固定在钳体一的夹持结构内,再对所需缝合的组织进行缝合,当缝合针穿刺过缝合组织后,通过钳体二的通孔进入到钳体二的夹持结构二内,夹持结构二会阻挡缝合针前进,同时使夹持结构一释放对缝合针的夹紧,夹持结构二作夹紧前的张开,然后张开钳体一和钳体二,缝合针会从钳体一脱离,且夹持结构二在张开的过程中对缝合针夹持固定,并完成对组织的缝合,且后续的缝合操作只需不断使两钳体不断啮合即可。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钳体一上设置夹持结构一和在钳体二上镜像设置夹持
结构二,使缝合时节省了持针器的使用,同时简化了组织缝合的操作,使缝合操作更加方便,避免了在缝合过程中因使用过多缝合器械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持结构一和夹持结构二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夹持结构二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钳体一第一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滑动槽及摇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滑动槽及摇杆正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缝合针固定在钳体一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缝合针固定在钳体二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钳体一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钳体二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缝合针示意图;图中,1、钳体一;11、放置腔;12、第一端;13、夹持爪;14、贯穿孔;2、移动块;21、滑动槽;211、第一凹点;212、第二凹点;22、摇杆;23、复位弹簧;3、缝合针;31、穿线孔;4、钳体二;41、连接槽;42、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其包括钳体一和钳体二,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一和钳体二上对称设置用于夹持缝合针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在钳体一和钳体二上设置能够进行自锁的夹持结构一和夹持结构二,且在使用时夹持结构一和夹持结构二的夹持状态相反,通过两个夹持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缝合针在夹持结构一与夹持结构二间的位置更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一和钳体二的第一端设置用于设置夹紧结构的放置腔,并设置能够使缝合针进入的通孔;所述夹持结构一和夹持结构二分别设置在钳体一和钳体二第一端设置的放置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一包括:夹紧结构和用于保持夹紧状态的控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结构包括:以移动块为圆心阵列设置的夹持爪;所述夹持爪的数量为2~4个,夹持爪的与缝合针接触一面设置为圆弧状凹槽,且与缝合针曲率相匹配,所述夹持爪一端设置具有弹性功能圆弧状连接体,并通过连接体与移动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连续使用的钳式深部组织缝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与夹持爪连接并带动夹持爪进行夹持的移动块,用于固定保持夹紧状态的滑动槽及摇杆,使移动块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龙于永华胡黎婷周方石雷李金亮吕扬张利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