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菜气雾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875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菜气雾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和气雾喷雾机构;栽培架由底座、顶座以及定植部组成;定植部成中空棱柱状,且定植部的底端与底座连接,顶端与顶座连接;气雾喷雾机构包括营养液主管、营养液分管以及喷淋头,在营养液主管上从上往下设有多根营养液分管,每根营养液分管的末端均设有喷淋头;喷淋头朝向所述定植部的内侧壁;营养液分管和喷淋头均布置在所述栽培架内侧;营养液主管的进液端与喷雾发生机构连接;定植部上布置有若干定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气雾栽培装置,栽培架采用中空棱柱状结构设计,不仅显著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提高了气雾栽培时定植部上定植孔的采光,因而更加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因而更加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因而更加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菜气雾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雾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生菜气雾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为小雾滴状,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栽培时,作物悬挂在一个密闭的栽培装置(槽、箱或床)中,而根系裸露在栽培装置内部,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表面,其能使作物产量成倍增长。气雾栽培是不用土壤或基质来栽培植物的一项农业高新技术,其因以人工创造作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的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而发挥作物的增长潜力,使植物生长量、生物量得到大大提高。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气雾栽培装置,存在空间利用率低、采光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雾栽培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菜气雾栽培装置,空间利用率较高、采光好,更加有利于植株生长。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生菜气雾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和气雾喷雾机构;所述栽培架由底座、顶座以及定植部组成;所述定植部成中空棱柱状,且定植部的底端与底座连接,顶端与顶座连接;所述气雾喷雾机构包括营养液主管、营养液分管以及喷淋头,在营养液主管上从上往下设有多根营养液分管,每根营养液分管的末端均设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朝向所述定植部的内侧壁;所述营养液分管和喷淋头均布置在所述栽培架内侧;所述营养液主管的进液端与喷雾发生机构连接;所述定植部上布置有若干定植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植部由多块定植板拼接而成;所述定植部的两端部分别与底座和顶座通过卡合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栽培架的外部套设有透明塑料膜。
[0009]进一步的,所述栽培架与透明塑料膜之间设有支撑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定植部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定植部整体为三棱柱或者是六棱柱状。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的气雾栽培装置,栽培架采用中空棱柱状结构设计,不仅显著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提高了气雾栽培时定植部上定植孔的采光,因而更加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0014](2)本技术中定植部由多块定植板拼接而成,且定植部的两端部分别与底座和顶座通过卡合连接,通过该设计,使得可以更加快速便捷的安装和拆卸定植板,使栽培架
更好地与气雾喷雾机构配合。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气雾喷雾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单块定植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栽培架,2

底座,3

顶座,4

定植部,5

营养液主管,6

营养液分管,7

喷淋头,8

定植孔,9

透明塑料膜,10

支撑部,11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1]如图1

4所示,一种生菜气雾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1和气雾喷雾机构;气雾喷雾机构用于将营养液雾化以后喷施到作物的根系表面上;所述栽培架1由底座2、顶座3以及定植部4组成;
[0022]所述定植部4成中空棱柱状,且定植部4的底端与底座2连接,顶端与顶座3连接;所述气雾喷雾机构包括营养液主管5、营养液分管6以及喷淋头7,在营养液主管5上从上往下设有多根营养液分管6,每根营养液分管6的末端均设有喷淋头7;所述喷淋头7朝向所述定植部4的内侧壁;所述营养液分管6和喷淋头7均布置在所述栽培架1内侧;所述营养液主管5的进液端与喷雾发生机构连接,喷雾发生机构为现有技术,例如超声波雾化器;所述定植部4上布置有若干定植孔8。定植孔8之间的间距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以满足保证相邻育苗能有足够的空间正常生长为适宜。
[0023]进一步的,所述定植部4由多块定植板12拼接而成;所述定植部4的两端部分别与底座2和顶座3通过卡合连接。具体的,可在底座2和顶座3相向的端面上开设有供定制部4插入的凹槽,如此,即可将定植部4快速地卡接在底座2和顶座3之间。特别地,通过该设计,使得可以更加快速便捷的安装和拆卸定植板12,使栽培架1更好地与气雾喷雾机构配合。
[0024]进一步的,所述栽培架1的外部套设有透明塑料膜9。如此设计,即可类似于大棚的作用,使得栽培架1上种植的作物在保证光线的情况下获得更佳的温度生长环境。
[0025]进一步的,所述栽培架1与透明塑料膜9之间设有支撑部10。通过支撑部10,即可实现对透明塑料膜9的支撑和扩开。
[0026]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结构强度,所述定植部4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1。
[0027]进一步的,所述定植部4整体为三棱柱或者是六棱柱状。
[0028]本技术的工作过程:
[0029]作业时,作物定植在定植板12上的定植孔8上,定植时务必保证作物在定植孔8中的稳定性;将整个栽培架1固定好以后,启动气雾喷雾机构,即将营养液雾化以后喷施到作物的根系表面上以供其养分;本技术中栽培架1采用中空棱柱状结构设计,不仅显著提
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提高了气雾栽培时定植部上定植孔8的采光,因而更加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0030]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菜气雾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1)和气雾喷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架(1)由底座(2)、顶座(3)以及定植部(4)组成;所述定植部(4)成中空棱柱状,且定植部(4)的底端与底座(2)连接,顶端与顶座(3)连接;所述气雾喷雾机构包括营养液主管(5)、营养液分管(6)以及喷淋头(7),在营养液主管(5)上从上往下设有多根营养液分管(6),每根营养液分管(6)的末端均设有喷淋头(7);所述喷淋头(7)朝向所述定植部(4)的内侧壁;所述营养液分管(6)和喷淋头(7)均布置在所述栽培架(1)内侧;所述营养液主管(5)的进液端与喷雾发生机构连接;所述定植部(4)上布置有若干定植孔(8)。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水昱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