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农学院专利>正文

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871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包括一次发酵装置和二次发酵装置,一次发酵装置用于原料在有氧条件下升温发酵,二次发酵装置用于一次发酵料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巴氏灭菌和培养菌群结构;一次发酵装置包括第一发酵室和用于向第一发酵室输送空气的第一送风机构,二次发酵装置包括第二发酵室和用于向第二发酵室输送空气的第二进风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可实现在封闭的环境下对原料进行发酵,能够提供将原料发酵至所需发酵料的含氧量条件和温度条件,能够实现周年生产发酵料,大大提高发酵料的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侧耳属食用菌以平菇为例,生产中常用生料、发酵料和熟料制作菌棒,生料必须采用新鲜的棉籽壳在干净、低温的环境下接种操作,受到诸多限制;熟料是在常压或高压高温下灭菌之后接种操作,而发酵料则是适宜的自然季节将原料预湿之后经过几次翻堆在50

60℃下发酵之后接种操作制棒。
[0003]熟料生产工序多而繁琐,无菌操作要求严格,但熟料栽培原料不限,常年生产,用工均衡长久,可以轻松实现高密度生产。
[0004]发酵料生产的本质是以菌抑菌的过程,由于众多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极大的丰富了培养料的营养成分,而且更利于平菇菌丝的利用,培养料的“适口性”具有熟料生产平菇无法比以的优势。
[0005]发酵料栽培低碳环保,其过程及结果也优于生料和熟料栽培,在实际生产中常在夏末秋初为广大农户使用。但是,发酵过程采用露天建堆和翻堆,发酵料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食用菌发酵料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包括:一次发酵装置和二次发酵装置,所述一次发酵装置用于原料在有氧条件下升温发酵,所述二次发酵装置用于一次发酵料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巴氏灭菌和培养菌群结构;
[0008]所述一次发酵装置包括第一发酵室和用于向所述第一发酵室输送空气的第一送风机构,所述二次发酵装置包括第二发酵室和用于向所述第二发酵室输送空气的第二进风机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机构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风机、第一主管和多个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风机通讯连接,所述第一主管与所述第一风机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主管连通,沿所述第一支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管上连通有多个第一喷嘴;
[0010]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主管设在所述第一发酵室外,多个所述第一支管沿所述第一发酵室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发酵室内的底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一次发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发酵室顶部的第一排风机构;所述第一进风机构还包括设置所述第一发酵室顶部的第一新风管道,所述第一新风管道与所述第一发酵室的内部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风机、第二主管和多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风机通讯连接,所述第二主管与所述第二风机连通,所述第
二支管与所述第二主管连通,沿所述第二支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支管上连通有多个第二喷嘴;
[0013]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二主管设在所述第二发酵室外,多个所述第二支管沿所述第二发酵室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发酵室内的底部。
[0014]进一步地,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发酵室顶部的第二排风机构;所述第二进风机构还包括设置所述第二发酵室顶部的第二新风管道,所述第二新风管道与所述第二发酵室的内部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酵室内设有多个第一发酵隧道,多个所述第一发酵隧道沿所述第一发酵室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发酵隧道沿所述第一发酵室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酵室内设有多个第二发酵隧道,多个所述第二发酵隧道沿所述第二发酵室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发酵隧道沿所述第二发酵室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酵隧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发酵隧道的长度,所述第二发酵隧道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发酵隧道的壁厚,所述第二支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支管的数量。
[0018]进一步地,所述二次发酵装置还包括混料池,所述混料池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和所述第三墙体上均设有防撞层。
[0019]进一步地,所述混料池的池底设有钢筋混凝土层和塑料膜复合层,且所述塑料膜复合层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上方。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包括:一次发酵装置和二次发酵装置,所述一次发酵装置用于原料在有氧条件下升温发酵,所述二次发酵装置用于一次发酵料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巴氏灭菌和培养菌群结构;所述一次发酵装置包括第一发酵室和用于向所述第一发酵室输送空气的第一送风机构,所述二次发酵装置包括第二发酵室和用于向所述第二发酵室输送空气的第二进风机构。
[0021]将原料运送至一次发酵装置内进行有氧条件下的升温发酵,然后再将经过一次发酵的原料形成的一次发酵料运送至二次发酵装置中,在二次发酵装置中实现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巴氏灭菌和培养菌群结构。一次发酵装置中的第一送风机构能够向第一发酵室内输送空气从而输送氧气,而且通过对送风温度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第一发酵室内温度的控制,使第一发酵室能够提供满足原料在有氧条件下升温发酵的含氧量和温度条件。同样,二次发酵装置中的第二送风机构能够向第二发酵室内输送空气从而输送氧气,而且通过对送风温度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第二发酵室内温度的控制,使第二发酵室能够提供满足一次发酵料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巴氏灭菌和培养菌群结构的含氧量和温度条件。
[0022]本技术提供的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可实现在封闭的环境下对原料进行发酵,能够提供将原料发酵至所需发酵料的含氧量条件和温度条件,能够避免夏季温度过高或者冬季温度过低导致发酵失败的情况,能够实现周年生产发酵料,大大提高发酵料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所示的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中一次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1所示的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中二次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1所示的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中混料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0

一次发酵装置;20

二次发酵装置;30

混料池;40

污水井;11

第一风机;12

第一支管;13

第一喷嘴;14

第一发酵隧道;21

第二风机;22

第二支管;23

第二喷嘴;24

第二发酵隧道;31

钢筋混凝土层;32

塑料膜复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发酵装置和二次发酵装置,所述一次发酵装置用于原料在有氧条件下升温发酵,所述二次发酵装置用于一次发酵料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巴氏灭菌和培养菌群结构;所述一次发酵装置包括第一发酵室和用于向所述第一发酵室输送空气的第一进风机构,所述二次发酵装置包括第二发酵室和用于向所述第二发酵室输送空气的第二进风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机构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风机、第一主管和多个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风机通讯连接,所述第一主管与所述第一风机连通,所述多个第一支管均与所述第一主管连通,沿所述第一支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管上连通有多个第一喷嘴;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主管设在所述第一发酵室外,多个所述第一支管沿所述第一发酵室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发酵室内的底部;所述第一支管沿所述第一发酵室的长度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发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发酵室顶部的第一排风机构;所述第一进风机构还包括设置所述第一发酵室顶部的第一新风管道,所述第一新风管道与所述第一发酵室的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发酵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风机、第二主管和多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风机通讯连接,所述第二主管与所述第二风机连通,多个所述第二支管均与所述第二主管连通,沿所述第二支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支管上连通有多个第二第二喷嘴;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二主管设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君张国庆陈海洲商洪义成子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