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856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沉淀组件和净化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进水管、活性炭吸附板、过滤网、第一挡板、Y型管、过滤管体、L型管、水泵、第二进水管和U型出水管;本装置通过过滤组件中的活性炭吸附板对污染水中的含全氟化合物进行吸附,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利用Y型管内的过滤管体进行循环过滤,过滤的水进入到净化组件中,通过细沙石对水质进行细化,通过药剂对水内部进行净化,最后净化水到沉淀组件中,借由厌氧室对水内部的含全氟化合物进行清理,借由出水管将水排出,本装置过滤净化更加全面,更加便于更换过滤、净化设备。备。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氟化合物是指C

H链上的H完全被F取代所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包括全氟羧酸类、全氟磺酸类、全氟酰胺类等。其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是最为典型的两种全氟化合物。全氟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农药、制革等工业和民用领域,大量的生产及使用导致其最终进入各种环境介质中,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污泥、野生动物及人体体内。全氟化合物属于具有较强生物毒性的环境污染物,主要表现为神经行为毒性、器官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等。全氟化合物具有疏水、疏油等物理化学性质,其中C

F键键能高达110kcal/mol,共价键中氟原子外层电子层中含有三对未成电子,可以有效保护全氟烷基链中的C

F键,使其能够经受很强的酸、碱、热、光照和生物降解等。由于全氟化合物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常规的高级氧化技术(如 O3、UV/H2O2和Fenton等)均不能使其有效降解。吸附与膜分离等物理技术虽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全氟化合物,且操作较为简便,但只是将污染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并未有效破坏其分子结构达到无害化。直接光解技术具有清洁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但其脱氟率较低,需要在波长小于200nm的真空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反应,且需要通入氮气、氩气等不含氧的还原性或惰性气体,存在着成本较高的问题;光催化氧化技术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但脱氟过程缓慢且催化效率和稳定性不高,且光催化剂合成工艺较为复杂;电化学法具有强氧化能力和高稳定性,但阳极材料造价昂贵,难以用于实际废水的处理,为此,提出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沉淀组件和净化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进水管、活性炭吸附板、过滤网、第一挡板、Y型管、过滤管体、L型管、水泵、第二进水管和U型出水管;
[0005]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贯穿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焊接有活性炭吸附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活性炭吸附板的下方焊接有过滤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与内部顶底焊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Y型管,所述Y型管远离第一挡板的一侧贯穿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远离Y型管的一侧焊接有L型管,所述L型管的上表面焊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外侧壁贯穿于L 型管的内侧壁,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U型出水管,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焊接有沉淀组件,所述U型出水管的外侧壁贯穿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沉淀组件的内侧壁。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出水管、第二挡板、第一通孔和厌氧室;
[0007]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过滤组件的一侧贯穿有出水管,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底壁和内部顶壁焊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远离出水管的一侧开设有厌氧室。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组件包括第三壳体、第二通孔、第四壳体、板体、第三通孔、杆体、第二轴承、细沙石注入管、药剂注入管、第五壳体、喷口、第一轴承、细沙石排出管、第六壳体和电机;
[0009]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贯穿有细沙石注入管,所述第三壳体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细沙石排出管,所述第三壳体远离Y型管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贯穿于L型管的外侧壁。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底壁中部贯穿有第六壳体,所述第六壳体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轴承焊接有杆体。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体的上表面焊接有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的外侧壁对称均匀焊接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三通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壳体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壁焊接于第四壳体的内侧壁,所述第四壳体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五壳体,所述第五壳体的两侧对称螺纹连接有四个喷口,所述第五壳体的上表面贯穿有药剂注入管,所述药剂注入管的外侧壁贯穿细沙石注入管的内侧壁。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Y型管的内侧壁焊接有过滤管体。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板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
[0015]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装置通过过滤组件中的活性炭吸附板对污染水中的含全氟化合物进行吸附,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利用Y型管内的过滤管体进行循环过滤,过滤的水进入到净化组件中,通过细沙石对水质进行细化,通过药剂对水内部进行净化,最后净化水到沉淀组件中,借由厌氧室对水内部的含全氟化合物进行清理,借由出水管将水排出,本装置过滤净化更加全面,更加便于更换过滤、净化设备。
[0017]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净化组件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Y型管内部结构图。
[0023]附图标记:1、过滤组件;101、第一壳体;11、第一进水管;12、活性炭吸附板;13、过滤网;14、第一挡板;15、Y型管;1501、过滤管体;16、L型管;17、水泵;1701、第二进水管;1702、U型出水管;2、沉淀组件;201、第二壳体;21、出水管;22、第二挡板;2201、第一通孔;23、厌氧室;3、净化组件;301、第三壳体;3011、第二通孔;31、第四壳体;3101、板体;3102、第三通孔;3103、杆体;3104、第二轴承;32、细沙石注入管;33、药剂注入管;34、第五壳体;3401、喷口;35、第一轴承;36、细沙石排出管;37、第六壳体;370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包括过滤组件(1)、沉淀组件(2)和净化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一进水管(11)、活性炭吸附板(12)、过滤网(13)、第一挡板(14)、Y型管(15)、过滤管体(1501)、L型管(16)、水泵(17)、第二进水管(1701)和U型出水管(1702);所述第一壳体(101)的上表面贯穿有第一进水管(11),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焊接有活性炭吸附板(12),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活性炭吸附板(12)的下方焊接有过滤网(13),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内部底壁与内部顶底焊接有第一挡板(14),所述第一挡板(14)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Y型管(15),所述Y型管(15)远离第一挡板(14)的一侧贯穿净化组件(3),所述净化组件(3)远离Y型管(15)的一侧焊接有L型管(16),所述L型管(16)的上表面焊接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701),所述第二进水管(1701)的外侧壁贯穿于L型管(16)的内侧壁,所述水泵(17)的出水口连通有U型出水管(1702),所述第一壳体(101)的一侧焊接有沉淀组件(2),所述U型出水管(1702)的外侧壁贯穿于所述第一壳体(101)与沉淀组件(2)的内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组件(2)包括第二壳体(201)、出水管(21)、第二挡板(22)、第一通孔(2201)和厌氧室(23);所述第二壳体(201)的远离过滤组件(1)的一侧贯穿有出水管(21),所述第二壳体(201)的内部底壁和内部顶壁焊接有第二挡板(22),所述第二挡板(22)远离出水管(21)的一侧开设有厌氧室(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3)包括第三壳体(301)、第二通孔(3011)、第四壳体(31)、板体(3101)、第三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圆圆卢王梯唐海尧李凤娟
申请(专利权)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