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271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轮椅,其包括轮椅框体和数个轮子,所述轮椅框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扶手框架、坐垫框架以及底座,所述坐垫框架的后端安装有靠背框架;所述坐垫框架包括两根水平相对设置的坐垫支架,两根所述坐垫支架相对的侧面上分别水平设置有坐垫滑轨,坐垫滑轨上可拆卸安装有坐垫;所述靠背框架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式的靠背支架,两根所述靠背支架之间可拆卸安装有一靠背板,所述坐垫框架与所述靠背框架贯通形成患者转移通道。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组装,使用方便,并且节省人力,提升了重症病人的转移效率。提升了重症病人的转移效率。提升了重症病人的转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轮椅


[0001]本技术涉及轮椅,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轮椅。

技术介绍

[0002]重症病人早期坐轮椅或下地活动对预防并发症有着较大的意义。但是目前将重症病人转移到普通轮椅上至少需要三名医护人员协作,包括一名医护人员扶着轮椅,两名医护人员小心搀扶病人从床上抬起再扶坐到轮椅上,而且,如果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多种输液、微量泵泵人药物的病人,则无法坐轮椅到户外活动,只能在床边坐轮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轮椅。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轮椅,其包括轮椅框体和数个轮子,所述轮椅框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扶手框架、坐垫框架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两根立式的支撑杆,所述坐垫框架的前端和扶手框架的前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坐垫框架的后端安装有靠背框架;所述坐垫框架与所述靠背框架贯通形成患者转移通道,所述坐垫框架包括两根水平相对设置的坐垫支架,两根所述坐垫支架相对的侧面上分别水平设置有坐垫滑轨,所述坐垫滑轨上可拆卸安装有坐垫,所述坐垫支架与地面的间距与放置于病床上的所述坐垫与地面的间距相同;所述靠背框架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式的靠背支架,两根所述靠背支架之间可拆卸安装有一靠背板。
[0005]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板的背面安装有可翻转的第一置物板,所述第一置物板通过铰接件与所述靠背板铰接,所述铰接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坐垫支架垂直,所述第一置物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置物板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靠背板相对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置物板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靠背板之间形成夹角并固定,所述夹角不大于90度。
[0006]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板上安装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固定于所述靠背板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置物板连接,所述牵引绳的最大长度以所述第一置物板在所述第二位置不会向下翻转为限;所述靠背板上于所述第一置物板的所述第一位置处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置物板的可旋转的靠背板卡扣。
[0007]进一步地,两根所述靠背支架相对的侧面上分别纵向设置有靠背滑槽,所述靠背滑槽的上端部设置有开口,所述靠背滑槽的底部封闭,所述靠背板滑动插设于所述靠背滑槽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滑槽的底部与所述坐垫框架的后端之间可拆卸安装有辅助板,所述靠背支架的靠近坐垫框架的后端的部分开设有卡槽,所述辅助板上安装有与卡槽配合的卡扣,所述辅助板相对垂直面向后倾斜设置。
[0009]进一步地,两根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水平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四周设有护板,所述底板的前端安装有脚踏板,所述轮子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所述坐垫框架的左
右任意一侧安装有氧气筒固定组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坐垫的中部开设有排便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坐垫框架的下方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上分别向后水平延伸出托台,两根所述支撑杆的两个所述托台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第二置物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框架上安装有安全带组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框架包括两根扶手,每根所述扶手的前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扶手的后端与所述靠背支架连接,两根所述扶手的前端之间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三置物板,所述靠背框架的外侧安装有输液架套筒。
[0014]本技术使所述坐垫框架与所述靠背框架贯通形成患者转移通道,并将坐垫设置成可从所述坐垫框架后端插入固定的可拆卸结构,从床上转移患者时可由一名护理人员扶着患者使其在床边坐在所述坐垫上,再由另一护理人员将轮椅框架推向患者一侧,并调整轮椅框架的位置使所述坐垫滑轨与所述坐垫相对,接着缓慢推动轮椅框架,使所述坐垫穿入所述坐垫滑轨上,而后将所述靠背板安装于两根所述靠背支架之间,由此实现将病人从病床转移到所述组合式轮椅上。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组装,使用简单,节省人力,提升了重症病人的转移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靠背板、坐垫、第二置物板与所述轮椅框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辅助板、第三置物板与所述轮椅框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组合式轮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组合式轮椅,其包括轮椅框体1和轮子2,所述轮椅框体1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扶手框架11、坐垫框架12以及底座13,所述底座13包括两根立式的支撑杆131,所述支撑杆131的底部水平安装有底板132,所述底板132四周设有护板133,所述底板132的前端安装有脚踏板134,所述轮子2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132的底部四角,所述坐垫框架的左侧安装有氧气筒固定组件135;所述坐垫框架12的前端和所述扶手框架11的前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支撑杆131连接,所述坐垫框架12的后端安装有靠背框架14,所述坐垫框架12与所述靠背框架14贯通形成患者转移通道。
[0020]所述坐垫框架12包括两根水平相对设置的坐垫支架121,两根所述坐垫支架121相对的侧面上分别水平设置有坐垫滑轨122,所述坐垫滑轨122上可拆卸安装有坐垫3,所述坐垫3的中部开设有排便孔31,所述坐垫支架121与地面的间距与放置于病床(未图示)上的所述坐垫3与地面的间距相同。
[0021]所述靠背框架14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式的靠背支架141,两根所述靠背支架141相对的侧面上分别纵向设置有靠背滑槽142,所述靠背滑槽142的上端部1421设置有开口,所述靠背滑槽142的底部1422封闭,所述靠背滑槽142内滑动插设有靠背板4,所述靠背框架
14上安装有安全带组件143。
[0022]所述靠背板4的背面41安装有第一置物板5,所述第一置物板5通过铰接件51与所述靠背板4铰接,所述铰接件51包括转轴511,所述转轴511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坐垫支架121垂直;所述第一置物板5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置物板5于所述第一位置贴附于所述靠背板4的背面41,所述第一置物板5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水平面平行;所述靠背板4上于所述第一置物板5的所述第一位置处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置物板5的可旋转的靠背板卡扣42;所述靠背板4的背面42安装有牵引绳43,所述牵引绳43一端固定于所述靠背板4上,所述牵引绳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置物板5连接,所述牵引绳43的最大长度以所述第一置物板5在所述第二位置不会向下翻转为限。
[0023]所述靠背滑槽142的底部1421与所述坐垫支架121的后端之间安装有辅助板6,所述靠背支架141的靠近坐垫支架121的后端的部分开设有卡槽1413,所述辅助板6上安装有与卡槽1413配合的卡扣61,所述辅助板6与所述靠背支架141扣合,所述辅助板6相对垂直面向后倾斜设置。
[0024]所述扶手框架11包括两根扶手111,每根所述扶手111的前端与所述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轮椅,其包括轮椅框体和数个轮子,所述轮椅框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扶手框架、坐垫框架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两根立式的支撑杆,所述坐垫框架的前端和扶手框架的前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坐垫框架的后端安装有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包括两根水平相对设置的坐垫支架,两根所述坐垫支架相对的侧面上分别水平设置有坐垫滑轨,所述坐垫滑轨上可拆卸安装有坐垫,所述坐垫支架与地面的间距与放置于病床上的所述坐垫与地面的间距相同;所述靠背框架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立式的靠背支架,两根所述靠背支架之间可拆卸安装有一靠背板,所述坐垫框架与所述靠背框架贯通形成患者转移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板的背面安装有可翻转的第一置物板,所述第一置物板通过铰接件与所述靠背板铰接,所述铰接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坐垫支架垂直,所述第一置物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置物板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靠背板的背面相对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置物板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靠背板之间形成夹角并固定,所述夹角不大于9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板上安装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固定于所述靠背板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置物板连接,所述牵引绳的最大长度以所述第一置物板在所述第二位置不会向下翻转为限;所述靠背板上于所述第一置物板的所述第一位置处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置物板的可旋转的靠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金花徐赫谦郑旺敏蔡勤妹伍春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