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出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16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扇出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扇出走线结构包括多条扇出走线,每一扇出走线均由材质为第一金属的第一走线部和由材质为第二金属的第二走线部组成,第一金属的电阻率大于第二金属的电阻率,同一扇出走线上的第一走线部与其上的第二走线部通过绝缘层过孔电性连接,同一扇出走线中的第二走线部的长度至少为其上的第一走线部的两倍;其中,扇出走线结构包含第一扇出走线组,第一扇出走线组包含2m+1条扇出走线,2m+1条扇出走线中一扇出走线的部分第一走线部于基板上的投影位于2m+1条扇出走线中另两条扇出走线的部分第二走线部于基板上的投影之间,其中m为正整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降低扇出走线结构的电阻电容负担。降低扇出走线结构的电阻电容负担。降低扇出走线结构的电阻电容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扇出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扇出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尤其是一种降低线路的RC负担以提高充电率的扇出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装置的快速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上可设置扇出走线结构,扇出走线结构的一端连接位于显示区域中的信号线,另一端连接位于周边区域上的绑定焊垫。一般的,扇出走线结构可采用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叠置的方式,而第一金属层的片电阻值(Sheet Resistance)较高,从而扇出走线结构的电阻值较高,且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具有较大的耦合电容,数据电压经由扇出走线结构传送至信号线时,因扇出走线结构的电阻电容负担(RC loading)导致充电率下降,导致显示面板的画面不均匀,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出走线结构以及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扇出走线结构的电阻电容负担(RC loading)较大导致充电率下降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扇出走线结构,设置于基板上,其包括多条扇出走线,每一扇出走线均由材质为第一金属的第一走线部和由材质为第二金属的第二走线部组成,该第一金属的电阻率大于该第二金属的电阻率,同一扇出走线上的第一走线部与其上的第二走线部通过绝缘层过孔电性连接,同一扇出走线中的第二走线部的长度至少为其上的第一走线部的两倍;其中,该扇出走线结构包含第一扇出走线组,该第一扇出走线组包含2m+1条扇出走线,该2m+1条扇出走线中一扇出走线的部分第一走线部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位于该2m+1条扇出走线中另两条扇出走线的部分第二走线部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之间,其中m为正整数。
[000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扇出走线结构包含第二扇出走线组,该第二扇出走线组包含2n+1条扇出走线,且该第二扇出走线组中各扇出走线的端部与该第一扇出走线组中各扇出走线的端部交错排布,该第二扇出走线组的该2n+1条扇出走线中一扇出走线的至少部分第一走线部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位于该2n+1条扇出走线中另两条扇出走线的部分第二走线部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之间,其中n为正整数。
[000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至少一扇出走线的第一走线部的宽度大于其上第二走线部的宽度。
[000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扇出走线的第一走线部的厚度大于其上第二走线部的厚度。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同一扇出走线上的第一走线部为连续走线或分段走线;同一扇出走线上的第二走线部为连续走线或分段走线部。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扇出走线组包含3条扇出走线,其中两条扇出走线经
由一次转层形成,另一扇出走线经由四次转层形成。
[0010]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绑定区以及前述扇出走线结构。显示区设置有多条信号线;绑定区设置有多个焊垫;该扇出走线结构设置于该显示区及该绑定区之间,该多条扇出走线与该多条信号线、该多个焊垫一一对应连接。
[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扇出走线组包含第一扇出走线,该多条信号线包含第一信号线,该多个焊垫包含第一焊垫,该第一扇出走线的第二走线部为连续走线并连接该第一信号线,该第一扇出走线的第一走线部为连接走线并连接该第一焊垫。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扇出走线组包含第二扇出走线,该多条信号线包含第二信号线,该多个焊垫包含第二焊垫,该第一扇出走线的第一走线部包含分段的第一子走线部及第二子走线部,该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走线部包含分段的第三子走线部、第四子走线部以及第五子走线部,该第三子走线部、该第一子走线部、该第四子走线部、该第三子走线部以及该第五子走线部依次连接,且该第三子走线部连接该第二信号线,该第五子走线部连接该第二焊垫。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扇出走线组包含第三扇出走线,该多条信号线包含第三号线,该多个焊垫包含第三焊垫,该第三扇出走线的第一走线部为连续走线并连接该第三信号线,该第一扇出走线的第二走线部为连续走线并连接该第三焊垫;其中,该第一扇出走线的至少部分第一走线部位于该第一扇出走线的第二走线部与该第三扇出走线的第四子走线部之间;该第二扇出走线的至少部分第二子走线部位于该第一扇出走线的第二走线部与该第三扇出走线的第二走线部之间;该第一扇出走线的第一走线部位于该第二扇出走线的该第五子走线部与该第三扇出走线的第二走线部之间。
[0014]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以及扇出走线结构,每一扇出走线由第一金属层走线和第二金属层走线所组成,并且片电阻值小的第二金属层走线的长度至少是片电阻值大的第一金属层走线的长度的两倍,降低了扇出走线的阻抗。同时,每一扇出走线组中一扇出走线的至少部分第一走线部位于另两条扇出走线的部分第二走线部之间,从而降低了扇出走线结构中第一金属层走线与第二金属层走线之间的重叠面积,减少了第一金属层走线与第二金属层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改善了扇出走线结构的电阻电容负担,便于提升充电率。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扇出走线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扇出走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0]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扇出走线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扇出走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1000,包括显示区201以及位于显示区201外围的周边区域202,周边区域202设置有绑定区300以及扇出走线
结构400,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0包含第一基板100,扇出走线结构40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上。如图1所示,显示区201包含多条信号线210,绑定区300包含多个焊垫310(见图2),扇出走线结构400设置于显示区201及绑定区300之间。扇出走线结构400包含多条扇出走线,多条扇出走线与多条信号线210、多个焊垫310一一对应连接,每一扇出走线均由材质为第一金属的第一走线部和由材质为第二金属的第二走线部组成,第一走线部与第二走线部通过绝缘层过孔实现转层并电性连接,第一金属的电阻率大于第二金属的电阻率,第二走线部的长度至少为第一走线部的两倍。显示面板1000可为LCD、OLED、Micro

LED等。为了便于说明,图2及图3中各第二走线部采用斜线阴影绘示,以与第一走线部加以区分。
[0021]如图2及图3所示,扇出走线结构400包含第一扇出走线组410,第一扇出走线组410包含2m+1条扇出走线,第一扇出走线组410的2m+1条扇出走线中一扇出走线的至少部分第一走线部(例如图2中标注为520的扇出走线中绘示阴影处)位于另两条扇出走线的部分第二走线部(例如图2中标注5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出走线结构,设置于基板上,其特征在于,该扇出走线结构包括多条扇出走线,每一扇出走线均由材质为第一金属的第一走线部和由材质为第二金属的第二走线部组成,该第一金属的电阻率大于该第二金属的电阻率,同一扇出走线上的第一走线部与其上的第二走线部通过绝缘层过孔电性连接,同一扇出走线中的第二走线部的长度至少为其上的第一走线部的两倍;其中,该扇出走线结构包含第一扇出走线组,该第一扇出走线组包含2m+1条扇出走线,该2m+1条扇出走线中一扇出走线的部分第一走线部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位于该2m+1条扇出走线中另两条扇出走线的部分第二走线部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之间,其中m为正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出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扇出走线结构包含第二扇出走线组,该第二扇出走线组包含2n+1条扇出走线,且该第二扇出走线组中各扇出走线的端部与该第一扇出走线组中各扇出走线的端部交错排布,该第二扇出走线组的该2n+1条扇出走线中一扇出走线的至少部分第一走线部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位于该2n+1条扇出走线中另两条扇出走线的部分第二走线部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之间,其中n为正整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出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扇出走线的第一走线部的宽度大于其上第二走线部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出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扇出走线的第一走线部的厚度大于其上第二走线部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出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扇出走线上的第一走线部为连续走线或分段走线;同一扇出走线上的第二走线部为连续走线或分段走线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出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扇出走线组包含3条扇出走线,其中两条扇出走线经由一次转层形成,另一扇出走线经由四次转层形成。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杨刘鑫涂俊达林富良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