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孝垣专利>正文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12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液管,所述上模的上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送料口,所述上模的下端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液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卡槽、下弧形槽等一系列结构部件,不仅很好的对上模与下模卡合固定,降低由于设备的抖动上模与下模之间发生错位的几率,还便于上挤压模具与下挤压模具间的拆卸,利用进液管、出液管以及转接头等一系列结构部件,不仅可以对水加热供日常使用,节能环保,还能对挤压后的物体降温冷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用冲头或凸模对放置在凹模中的坯料加压,使之产生塑性流动,从而获得相应于模具的型 孔或凹凸模形状的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挤压时,坯料产生三向压应力,即使是塑性较低 的坯料,也可被挤压成形,挤压按坯料温度区分有热挤压、冷挤压和温挤压三种。
[0003]现有专利(公开号CN204108014U):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 位于模具主体中部的成型模孔、环绕在成型模孔周边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上部外边缘为圆 弧形,内壁为上宽下窄的圆锥面。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槽上部外边缘为圆弧形,内壁为上宽下窄的圆 锥面,挤压时铝材顺着圆锥面被挤入成型模孔内,减少阻力和流动距离,使其延展效果较好、 型材表面光洁、质量高。
[0004]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在挤 压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抖动上模与下模之间容易发生错位,从而对挤压成型的物体产生尺寸与 质量上的误差,影响生产效率;2.热挤压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热锻成形温度进行挤压,在挤压 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且挤压后需要进行充分的冷却,现有技术中没有对散发出的热量很好 再利用。
[0005]为此,提出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所述上模 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液管,所述上模的上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送料口,所述上模的下端设置 有下模,所述下模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转接头, 所述上模与下模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若干上弧形槽与下弧形槽,所述上弧形槽的内部设置有移 动板,所述上弧形槽与下弧形槽靠近上模中心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移动板靠近卡槽的一 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上模的一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位于上弧形 槽的内部,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移动板与第二螺纹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 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延伸至第二螺纹槽的内部螺纹 连接;
[0008]所述上模的顶部设有摆动臂,所述摆动臂的一端的下侧铰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下端的连 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安装有阀杆,所述阀杆的上端的进液管上连通有闸阀,所述阀杆与所述 闸阀连接,所述摆动臂的中部通过铰接轴与所述上模进行铰接,所述铰接轴远离拉杆的一侧设 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端与所述摆动臂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滑杆的
上端连接有限位块,所 述滑杆穿过所述上模,所述上模的内侧设有中空陶瓷板,所述中空陶瓷板与所述滑杆的下端连 接,所述上模的内侧表面上部设有与所述中空陶瓷板相匹配的开槽,其中一组的所述移动板内 设有导液通道,所述导液通道的一端从移动板的侧面贯穿并连通软连接管,所述软连接管与所 述进液管连通,所述移动板靠近上模的一侧有锥台型出液嘴,所述锥台型出液嘴的内侧设有密 封压板,所述密封压板远离出液嘴的出水口的一侧面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出液 嘴的内表面连接,其中一组的所述下弧形槽的内侧面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上模的一 端向外扩张,所述连接管的内侧面与出液嘴相配合,所述连接管通过设置在下模内的通槽与所 述出液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内侧设有折角杆,所述折角杆的两端均与所述连接管的内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折角杆的折角远离下模;
[0009]设有出液嘴的所述移动板的左侧拐角位置连接拉绳,所述拉绳的上端与所述摆动臂远离拉 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摆动臂靠近拉绳一端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的下方连接 有第一亲磁性金属板,所述第一亲磁性金属板与所述上模连接,所述摆动臂靠近拉杆的一端的 下表面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的下方设有第二亲磁性金属板,所述第二亲磁性金属板 与所述上模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槽、卡块、上弧形槽以及下弧形槽等一系列结构部件,通 过转动螺栓,可实现卡块在卡槽的不同位置,不仅很好的对上模与下模卡合固定,降低由于设 备的抖动上模与下模之间发生错位的几率,当需要对该设备内部清理或者检修更换时,便于上 挤压模具与下挤压模具间的分离,利用进液管、出液管以及转接头等一系列结构部件,通过水 对挤压过程散发的热量吸收,不仅可以对水加热供日常使用,节能环保,还能对挤压后的物体 降温冷却,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11]优选的,所述上弧形槽与下弧形槽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上弧形槽关于上模的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下弧形槽关于下模的中心对称分布,一侧所述上弧形槽与下弧形槽形成闭合圆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上模与下模间的卡合固定的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与转接头均为耐高温的铬系热作模具钢管,且进液管与出液管 的管径相同。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金属的熔点以及再结晶温度很高,耐高温的铬系热作模具管 道可以避免高温等对管道的损坏,相同管径的进液管与出液管便于通过转接头连接。
[0015]优选的,一侧两个所述卡槽形成正四边形结构,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三个,且其关于移动板 的中心对称分布。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与下模连接时,转动螺栓带动移动板转动,当移动板转动 后,卡块与开槽重合,相互平行的两个卡块分别位于上弧形槽与下弧形槽内部的卡槽内,与上 述两个卡块垂直的一个卡块贯穿上弧形槽与下弧形槽内部的卡槽,接着转动螺栓,卡块完全位 于卡槽的内部,对上模与下模卡合固定。
[0017]优选的,所述螺栓为蝶型结构,所述移动板为半圆形结构设计,且移动板与上弧形槽、下 弧形槽相互吻合。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蝶型结构的螺栓便于拧动,半圆形结构设计的移动板便
于在上弧 形槽与下弧形槽内部转动。
[0019]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深度与卡块的厚度相同且其紧密贴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密贴合的卡槽与卡块可以很好的对上模与下模卡合固定,减少 错位的几率。
[0021]优选的,所述出液嘴的侧面设有密封垫圈,通过密封垫圈,在出液嘴插入连接管内时,即 可有效保证出液嘴和连接管连接的密封效果。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通过在该装置中添加卡块、卡槽、上弧形槽以及下弧形槽等一系列结构部件,当需要对 该设备内部清理或者检修更换时,转动螺栓,使卡块从卡槽内部脱离,把移动板完全转动到上 弧形槽的内部,接着拧动转接头,便于上挤压模具与下挤压模具间的拆卸,当上模与下模连接 时,转动螺栓带动移动板转动,当移动板转动后,卡块与开槽重合,相互平行的两个卡块分别 位于上弧形槽与下弧形槽内部的卡槽内,与上述两个卡块垂直的一个卡块贯穿上弧形槽与下弧 形槽内部的卡槽,接着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液管(3),所述上模(1)的上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送料口(9),所述上模(1)的下端设置有下模(2),所述下模(2)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液管(4),所述上模(1)与下模(2)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若干组上弧形槽(6)与下弧形槽(7),所述上弧形槽(6)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板(15),所述上弧形槽(6)与下弧形槽(7)靠近上模(1)中心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8),所述移动板(15)靠近卡槽(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上模(1)的一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且固定块(13)位于上弧形槽(6)的内部,所述固定块(13)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4),所述移动板(15)与第二螺纹槽(14)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槽(12),所述第一螺纹槽(1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0),且螺栓(10)延伸至第二螺纹槽(14)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上模(1)的顶部设有摆动臂(16),所述摆动臂(16)的一端的下侧铰接有拉杆(17),所述拉杆(17)的下端的连接有横杆(18),所述横杆(18)上安装有阀杆(19),所述阀杆(19)的上端的进液管(3)上连通有闸阀(20),所述阀杆(19)与所述闸阀(20)连接,所述摆动臂(16)的中部通过铰接轴与所述上模(1)进行铰接,所述铰接轴远离拉杆(17)的一侧设有滑杆(34),所述滑杆(34)的上端与所述摆动臂(16)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滑杆(34)的上端连接有限位块(35),所述滑杆(34)穿过所述上模(1),所述上模(1)的内侧设有中空陶瓷板(33),所述中空陶瓷板(33)与所述滑杆(34)的下端连接,所述上模(1)的内侧表面上部设有与所述中空陶瓷板(33)相匹配的开槽(32),其中一组的所述移动板(15)内设有导液通道(37),所述导液通道(37)的一端从移动板(15)的侧面贯穿并连通软连接管(5),所述软连接管(5)与所述进液管(3)连通,所述移动板(15)靠近上模(1)的一侧有锥台型出液嘴(26),所述锥台型出液嘴(26)的内侧设有密封压板(29),所述密封压板(29)远离出液嘴(26)的出水口的一侧面连接有弹簧(30),所述弹簧(30)的一端与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孝垣闫哲
申请(专利权)人:潘孝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