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及注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772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包括:套管、注液管和阻隔塞;注液管置于套管内,注液管的底部和沿轴向间隔预设距离处套设有用于封闭套管和注液管之间空隙的阻隔塞;注液管在两个阻隔塞之间的管段上设有花眼,套管沿轴向间隔预设距离处设有孔洞组,套管上套设有用于盖住孔洞组的皮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污染土壤从空间上划分区域,在不同区域注入不同浓度、剂量和种类的修复药剂,精准的进行土壤修复;土壤修复后进行修复效果评估,如果检测数值不达标,可以再次将注液管放置到不达标区域,仅在不达标区域注入对应的修复药剂,而不需要整体区域注入药剂。区域注入药剂。区域注入药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及注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及注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环保领域,污染土壤修复常采用将修复药剂注入污染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来进行修复。由于土壤污染范围是水平和竖直方向均为不规则形状,同时不同深度、水平位置的土壤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因子也不一样,在修复土壤过程中,可以说每一个空间区域需要注入药剂量、药剂种类和药剂浓度都不同,而现有的药剂注入技术无法做到每个点都注入不同种类、不同浓度、不同剂量的修复药剂。
[0003]土壤修复后如果某个空间区域的修复目标没有完成,某种污染因子的检测指标没有达到规范设计要求,则需要重新钻孔下管注入药剂,而且药剂会对已经修复达标的区域造成再次污染;例如土壤偏酸性,需要采取注入碱液的工艺来进行酸性调整,整片区域都注入碱液会造成已经达到中性的土壤偏碱性,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及注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包括:套管、注液管和阻隔塞;
[0006]所述注液管置于所述套管内,所述注液管的底部和沿轴向间隔预设距离处套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套管和所述注液管之间空隙的阻隔塞;
[0007]所述注液管在两个所述阻隔塞之间的管段上设有花眼,所述套管沿轴向间隔预设距离处设有孔洞组,所述套管上套设有用于盖住所述孔洞组的皮套。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液管与所述套管同轴设置,两个所述阻隔塞间隔0.8m~1.2m布设,上下相邻两个所述孔洞组间隔0.8m~1.2m布设。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阻隔塞间隔1m布设,上下相邻两个所述孔洞组间隔1m布设。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孔洞组包括均布在同一水平截面上的多个孔洞。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同一水平截面上的孔洞设置4个,相邻孔洞之间的夹角为90度。
[00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修复药剂注入方法,包括:
[0013]分析土壤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因子;
[0014]基于分析结果设计不同土壤区域所需的不同浓度、剂量和种类的修复药剂;
[0015]在污染土壤内按预设的位置打入固定式的套管,将注液管伸入至待处理土壤区域所处的深度;将该待处理土壤区域的修复药剂通过注液管持续进入套管、注液管和上下阻隔塞之间的空隙,当药剂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挤开套管外侧的皮套,从孔洞向四周扩散;
[0016]停止注入修复药剂后,套管和注液管之间的空隙压力降低至预设值内,皮套又自
动箍住孔洞,修复药剂不再通过孔洞向四周扩散;
[0017]完成该待处理土壤区域的修复;
[0018]在套管内移动注液管至另一待处理土壤区域所处的深度,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另一待处理土壤区域的修复。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专利技术可将污染土壤从空间上划分区域,在不同区域注入不同浓度、剂量和种类的修复药剂,精准的进行土壤修复;土壤修复后进行修复效果评估,如果检测数值不达标,可以再次将注液管放置到不达标区域,仅在不达标区域注入对应的修复药剂,而不需要整体区域注入药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修复药剂注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修复药剂流动方向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套管及皮套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套管;2、注液管;3、阻隔塞;4、皮套;5、孔洞;6、花眼。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8]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包括:套管1、注液管2、阻隔塞3和皮套4;其中,
[0029]根据污染土壤的分析结果选择套管1的打入位置,将套管1固定在待修复土壤内,注液管2轴向置于套管1内且在套管1内可上下移动;在注液管2的底部和沿轴向间隔预设距离处套设有阻隔塞3,上下两个阻隔塞3用于封闭套管1和注液管2之间的空隙,避免修复药剂向上下扩散;注液管2在两个阻隔塞3之间的管段上设有花眼6,通过花眼6将注液管2内的修复药剂流至套管1和注液管2之间的空隙内。进一步,两个阻隔塞3间隔0.8m~1.2m布设,优选为间隔1m布设;阻隔塞3在注液管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避免脱落,为实现上述目的,可在注液管2的外壁上设有对应的凹槽,将阻隔塞3套设在凹槽内,以避免注液管2在上下移动时,阻隔塞3不易脱落。
[0030]本专利技术在套管沿轴向间隔0.8m~1.2m处设有孔洞组,优选为间隔1m,通过孔洞组方便将套管1和注液管2之间空隙内的修复药剂流出;其中,孔洞组包括均布在同一水平截面上的多个孔洞5,优选为同一水平截面上的孔洞设置4个,相邻孔洞5之间的夹角为90度;本专利技术在套管2上套设有用于盖住孔洞组的皮套4,修复药剂持续进入套管和注液管之间的空隙,不能向上和向下穿过阻隔塞,当套管1和注液管2之间空隙内的修复药剂达到预设的压力值时,可挤开箍在套管2上的皮套4,通过孔洞向四周扩散。进一步,皮套4的宽度以及孔
洞5的孔径可根据实际打开压力进行设计;为保证皮套4被挤开时不会错位,可在套管1的孔洞5处位置浅凹槽,将皮套4套设在凹槽内。
[0031]使用时,修复药剂通过注液管进入套管1和注液管2之间的空隙,上下阻隔塞3阻止修复药剂向上下扩散,药剂通过压力挤开箍在套管1上皮套4,通过孔洞5向四周扩散。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修复药剂注入方法,包括:
[0033]步骤1、分析土壤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因子;
[0034]步骤2、基于分析结果确定套管1的打入位置以及设计不同土壤区域所需的不同浓度、剂量和种类的修复药剂;
[0035]如,地下2m~3m的污染因子为A,并为其配置修复药剂A;地下1m~2m的污染因子为B,并为其配置修复药剂B;
[0036]步骤3、在污染土壤内按预设的位置打入固定式的套管1,将注液管2伸入至待处理土壤区域所处的深度;将该待处理土壤区域的修复药剂通过注液管持续进入套管1、注液管2和上下阻隔塞3之间的空隙,当药剂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挤开套管1外侧的皮套4,从孔洞5向四周扩散;
[0037]如,将注液管2伸出至地下2m~3m的深度,打入修复药剂A,修复药剂A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挤开套管1上2.5m处孔洞5外侧的皮套4,从孔洞5向四周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注液管和阻隔塞;所述注液管置于所述套管内,所述注液管的底部和沿轴向间隔预设距离处套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套管和所述注液管之间空隙的阻隔塞;所述注液管在两个所述阻隔塞之间的管段上设有花眼,所述套管沿轴向间隔预设距离处设有孔洞组,所述套管上套设有用于盖住所述孔洞组的皮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与所述套管同轴设置,两个所述阻隔塞间隔0.8m~1.2m布设,上下相邻两个所述孔洞组间隔0.8m~1.2m布设。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阻隔塞间隔1m布设,上下相邻两个所述孔洞组间隔1m布设。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组包括均布在同一水平截面上的多个孔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药剂注入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益民甄胜利齐长青郑中华郭智丁仕文倪哲王洋杨庆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