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式号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64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式号角,包括:中音号角以及高音号角,中音号角包括并排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喉管以及第二喉管;高音号角内嵌在所述第一喉管与所述第二喉管之间;所述高音号角与所述中音号角的轴心线重合,从而减少所述高音号角与所述中音号角相位失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同轴性号角,通过将高音号角内嵌在中音号角中,使得所述高音号角与所述中音号角的轴心线重合,减少了所述高音号角与所述中音号角相位失真,提高了中高音声场的指向性。提高了中高音声场的指向性。提高了中高音声场的指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式号角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音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轴式号角。

技术介绍

[0002]号角扬声器的原理是通过喇叭的振膜振动,振膜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号角放大后传出,传统的高音号角与中音号角是分开安装,在高音号角以及中音号角的中间均安装有相位塞,这使得中音和高音的声学中心点的距离较远,使得声场的指向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通道波导管号角,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音和中音的中心点难以重合,声场的指向性不高的问题。
[0004]一种同轴式号角,包括:
[0005]中音号角,包括并排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喉管以及第二喉管;
[0006]高音号角,内嵌在所述第一喉管与所述第二喉管之间;
[0007]所述高音号角与所述中音号角的轴心线重合,从而减少所述高音号角与所述中音号角相位失真。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喉管和所述第二喉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喉管和所述第二喉管均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0009]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合围形成两端开口的中空喇叭结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对称分布,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对称分布;
[0010]该两端开口中的第一端开口大于该两端开口中的第二端开口;
[0011]进一步的,从所述第一端开口至所述第二端开口的方向,所述中空喇叭结构依次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
[0012]在所述第一段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三侧壁的切线分别形成第一平均角度,及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四侧壁的切线形成第二平均角度;
[0013]在所述第二段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三侧壁的切线分别形成第三平均角度,及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四侧壁的切线形成第四平均角度;
[0014]在所述第三段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三侧壁的切线分别形成第五平均角度,及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四侧壁的切线形成第六平均角度。
[0015]所述第一平均角度<所述第三平均角度<所述第五平均角度,所述第二平均角度<所述第四平均角度<所述第六平均角度,以从所述第一端开口到所述第二端开口形成逐段外扩的所述中空喇叭结构;
[0016]在所述第三段中,所述第一喉管的第一侧壁的开口边缘和所述第二喉管的第三侧
壁的开口边缘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段中,所述第一喉管的第一侧壁中的部分区域形成第一内凹结构,所述第二喉管的第三侧壁中的部分区域形成第二内凹结构,所述第一内凹结构和所述第二内凹结构对称且共同形成所述高音号角的部分结构。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高音号角包括第一腔壁、第二腔壁、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
[0018]所述第一腔壁、第二腔壁、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合围形成两端开口的中空喇叭结构,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第三腔壁对称分布,所述第二腔壁和所述第四腔壁对称分布。
[001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均角度以及所述第二平均角度均为5.5度,所述第三平均角度为10度;所述第四平均角度为6.5度,所述第五平均角度为12.5度,所述第六平均角度为35度。
[0020]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第三腔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一腔壁的切线以及第三腔壁的切线分别形成第七平均角度;所述第二腔壁和所述第四腔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二腔壁的切线以及第四腔壁的切线分别形成第八平均角度。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七平均角度为8.5度,所述第八平均角度为50度。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喉管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喉管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用于安装中音喇叭;所述高音号角的长度短于所述中音号角的长度。
[0023]进一步的,所述高音号角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通所述高音号角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为36mm。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贯通所述第一喉管的一端,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贯通所述第二喉管的一端。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喉管以及所述第二喉管的形状为拟柱体,所述第一喉管以及所述第二喉管的侧面均为曲面。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同轴性号角,通过将高音号角内嵌在中音号角中,使得所述高音号角与所述中音号角的轴心线重合,减少了所述高音号角与所述中音号角相位失真,提高了中高音声场的指向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同轴式号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同轴式号角的主视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同轴式号角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同轴式号角沿水平方向的第一截面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同轴式号角沿水平方向的第二截面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高音阻抗比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高音号角在频率12.5KHZ时的声压动态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高音号筒垂直指向性图;
[0035]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高音号筒水平指向性图;
[0036]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中音号角在频率2000HZ时的声压动态图。元件列表如下:
[0037]中音号角1;
[0038]高音号角2;
[0039]第一喉管11;
[0040]第二喉管12;
[0041]第一安装板13;
[0042]第二安装板14;
[0043]第一腔壁21;
[0044]第二腔壁22;
[0045]第三腔壁23;
[0046]第四腔壁24;
[0047]第三安装板25;
[0048]第一侧壁11a;
[0049]第二侧壁11b;
[0050]第三侧壁11c;
[0051]第四侧壁11d;
[0052]第一内凹结构11a1;
[0053]第二内凹结构11c1;
[0054]第一段111a;
[0055]第二段111b;
[0056]第三段111c;
[0057]第二安装孔131;
[0058]第三安装孔141;
[0059]第一安装孔251。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式号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音号角,包括并排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喉管以及第二喉管;高音号角,内嵌在所述第一喉管与所述第二喉管之间;其中,所述高音号角与所述中音号角的轴心线重合,从而减少所述高音号角与所述中音号角相位失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式号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喉管和所述第二喉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喉管和所述第二喉管均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合围形成两端开口的中空喇叭结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对称分布,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对称分布;该两端开口中的第一端开口大于该两端开口中的第二端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式号角,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端开口至所述第二端开口的方向,所述中空喇叭结构依次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在所述第一段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三侧壁的切线分别形成第一平均角度,及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四侧壁的切线形成第二平均角度;在所述第二段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三侧壁的切线分别形成第三平均角度,及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四侧壁的切线形成第四平均角度;在所述第三段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三侧壁的切线分别形成第五平均角度,及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对称线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切线以及所述第四侧壁的切线形成第六平均角度;所述第一平均角度<所述第三平均角度<所述第五平均角度,所述第二平均角度<所述第四平均角度<所述第六平均角度,以从所述第一端开口到所述第二端开口形成逐段外扩的所述中空喇叭结构;在所述第三段中,所述第一喉管的第一侧壁的开口边缘和所述第二喉管的第三侧壁的开口边缘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段中,所述第一喉管的第一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智纵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