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模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44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模电感,包括底座,其上设置有多组针脚孔组,多组所述针脚孔组依次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四角处;每组针脚孔组包括多个针脚孔,多个所述针脚孔依次排列设置;外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的中部设置有中空腔形成环状结构;插板,沿纵向设置有所述外壳的中空腔内,将所述中空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线圈,缠绕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第一腔室相对应设置;第二线圈,缠绕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第二腔室相对应设置;针脚,所述第一线圈的两末端均缠绕有所述针脚,所述第二线圈的两末端均缠绕有所述针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脚间距和排距不可调节的技术问题。可调节的技术问题。可调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模电感


[0001]本技术属于电感
,尤其涉及一种共模电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目前行业形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共模电感被广泛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共模电感上的针脚间距和排距为固定结构,从而使得底座只能满足单一产品的使用,无法适用于不同针脚间距和排距需求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模电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针脚间距和排距不可调节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共模电感,包括,
[0006]底座,其上设置有多组针脚孔组,多组所述针脚孔组依次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四角处;每组针脚孔组包括多个针脚孔,多个所述针脚孔依次排列设置;
[0007]外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的中部设置有中空腔形成环状结构;
[0008]插板,沿纵向设置有所述外壳的中空腔内,将所述中空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09]第一线圈,缠绕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第一腔室相对应设置;
[0010]第二线圈,缠绕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第二腔室相对应设置;
[0011]针脚,所述第一线圈的两末端均缠绕有所述针脚,所述第二线圈的两末端均缠绕有所述针脚;
[0012]其中,所述针脚可拆卸设置于相应的所述针脚孔内。
[0013]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多组针脚孔组,每个针脚孔组包括多个针脚孔,针脚孔依次排列设置,同时针脚可拆卸的设置于相应的针脚孔内,由此,当需要调整针脚的间距和排距时,可以调整针脚的位置,即将针脚插于相应的针脚孔内,从而使得针脚的间距和排距发生改变。即,当需要调整针脚的排距时,只需将位于外壳轴线同侧的针脚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可沿底座宽度方向且位于同侧设置的针脚的位置进行调整,实现针脚排距的调整;当需要调整针脚的间距时,只需将沿底座长度方向且位于同侧的针脚的位置进行调整,实现针脚间距的调整。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脚间距和排距不可调节的技术问题。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脚孔组包括多个针脚孔,多个所述针脚孔沿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依次平行设置。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脚孔为长条状结构。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插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外壳与所述插板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端与所述外壳相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相接。
[00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
[0021]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外壳的中空腔内延伸;
[0022]第三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处延伸;
[002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插板的顶部相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插板的底部相接。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中所提供的一种共模电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所提供的一种共模电感的主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所提供的一种共模电感的侧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所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以上各图中:1、底座;2、外壳;3、插板;4、第一线圈;5、第二线圈;6、针脚;7、针脚孔;8、第一连接部;9、第二连接部;10、第三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相接”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相接”可以是两个独立的部件相接触、也可以是连接在一起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针脚间距和排距不可调节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通过在底座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多组针脚孔组,每个针脚孔组包括多个针脚孔,针脚孔依次排列设置,同时针脚可拆卸的设置于相应的针脚孔内,由此,当需要调整针脚的间距和排距时,可以调整针脚的位置,即将针脚插于相应的针脚孔内,从而使得针脚的间距和排距发生改变。即,当需要调整针脚的排距时,只需将
位于外壳轴线同侧的针脚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可沿底座宽度方向且位于同侧设置的针脚的位置进行调整,实现针脚排距的调整;当需要调整针脚的间距时,只需将沿底座长度方向且位于同侧的针脚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针脚间距的调整。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脚间距和排距不可调节的技术问题。
[0034]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5]一种共模电感,包括,
[0036]底座1,其上设置有多组针脚孔组,多组所述针脚孔组依次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四角处;每组针脚孔组包括多个针脚孔7,多个所述针脚孔7依次排列设置;
[0037]外壳2,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外壳2的中部设置有中空腔形成环状结构;
[0038]插板3,沿纵向设置有所述外壳2的中空腔内,将所述中空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0039]第一线圈4,缠绕于所述外壳2上,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对应设置;
[0040]第二线圈5,缠绕于所述外壳2上,且与所述第二腔体相对应设置;
[0041]针脚6,所述第一线圈4的两末端均缠绕有所述针脚6,所述第二线圈5的两末端均缠绕有所述针脚6;
[0042]其中,所述针脚6可拆卸设置于相应的所述针脚孔7内。
[0043]如图1至图4所示,共模电感包括底座1、外壳2、插板3、线圈。
[0044]具体地说,底座1为矩形结构,且底座1的四角处均设置有针脚孔组,每个针脚孔组设置有多个针脚孔7。即,底座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针脚孔组、第二针脚孔组、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其上设置有多组针脚孔组,多组所述针脚孔组依次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四角处;每组针脚孔组包括多个针脚孔,多个所述针脚孔依次排列设置;外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的中部设置有中空腔形成环状结构;插板,沿纵向设置有所述外壳的中空腔内,将所述中空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线圈,缠绕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第一腔室相对应设置;第二线圈,缠绕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第二腔室相对应设置;针脚,所述第一线圈的两末端均缠绕有所述针脚,所述第二线圈的两末端均缠绕有所述针脚;其中,所述针脚可拆卸设置于相应的所述针脚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孔组包括多个针脚孔,多个所述针脚孔沿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依次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孔为长条状结构。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佩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