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晓兰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44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属于换电站技术领域。该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包括基础机构和换电机构。所述基础机构包括换电室和电池仓。所述换电机构包括换电单元、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本装置使用时,换电程序启动后,车辆由进车口驶入换电室内,四个车轮均进入第一定位槽内,第一定位组件从两侧将车辆推送至换电点,完成进一步定位,随后车辆正下方的换电单元启动完成电池更换操作,换电完成后,车辆由出车口驶出,下一辆车再由进车口驶入即可;将进车口和出车口对向设置,待换电车辆无需在进入换电室前倒车调整朝向,驶出换电室时也不会干扰其它待换电车辆,大大缩短了整个换电过程的无效时间,提升了换电效率。提升了换电效率。提升了换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电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电能的补充可以分为整车充电和电池快速更换两种,而换电站则是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提供动力电池快速更换的能源站。
[0003]目前,由于现有的换电站都是设置为单向进出,即出口和进口都在同一个方向,受场地影响,电动汽车更换电池时从准备换电到换电完成驶出换电站大多在五到十分钟之间,而实际更换电池的时间在总耗费时间的一半以下,大量时间被浪费在换电室外的倒车及调整车身位置上,换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旨在改善目前车辆换电过程中无效时间过长,换电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包括基础机构和换电机构。
[0006]所述基础机构包括换电室和电池仓,所述电池仓设置在所述换电室一侧,所述换电室开设有进车口和出车口,所述进车口和所述出车口相对设置。
[0007]所述换电机构包括换电单元、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换电单元、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均安装在所述换电室的地面下方。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仓侧壁开设有倾斜设置的散热栅口,方便电池仓内的充电设备散热,将散热栅口倾斜设置既可防雨又可阻碍灰尘进入。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车口和所述出车口的地面均设置为曲面过渡形状,所述进车口和所述出车口内均安装有电动卷帘门,将出入口地面设置为弧形,起到了缓冲、引导的作用,减少了车辆进出的阻力。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础机构还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安装在所述换电室内,起到了夜间照明的作用。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换电室的地面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支撑辊和侧向定位件,所述支撑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侧向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一端,第一定位组件用于对车轮进行定位。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辊包括固定杆和辊体,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辊体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减小了车轮在辊体上侧向滑动时的摩擦阻力,方便侧向定位件带动车辆侧向移动。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由水平段和倾斜段构成,所述辊体转动设
置在所述固定杆的倾斜段上,两组相对设置的辊体之间形成了一个V形槽,方便对车轮进行定位。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辊还包括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对称固定在所述固定杆的倾斜段上,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所述辊体两端,限位块用于对辊体进行限位,防止其在固定杆上滑动。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侧向定位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定位板,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一端,所述定位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末端,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件伸出活塞杆带动定位板移动,可将车辆推送至合适的定位点。
[0017]现有的车轮限位结构都是固定设置在换电室内侧的,不能进行调整,固定占据了换电室内一定的空间,且该结构只能用于单向进出的换电站,适用性较差。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二驱动件、固定块和支撑杆,所述换电室的地面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挡板底部一侧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底部铰接,所述第二挡板底部一侧与所述第一挡板底部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三挡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内腔,所述第二定位槽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凹槽内,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挡板底部和所述第二驱动件的活塞杆顶端,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转动连接,车辆驶入后,第二驱动件可带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移动构成弧形的限位件,贴合在车轮表面对车轮进行限位,换电完毕后,第二驱动件可带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回到第二定位槽内,方便车辆驶出。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车轮限位组件设置为可收纳多段式结构,占用空间小,适用性强,既能够在车辆驶入时起到正常的车轮限位功能,换电完成后又不影响车辆直接驶出换电室。
[0020]目前,车辆换电时都是先让车轮进入对应的定位槽内完成前后定位,再由侧部的电动定位件带动车体在定位槽内的转辊上侧向移动完成左右定位,该过程中车轮与转辊之间由于交互时间较长,车轮上的污染物极易附着到转辊表面,而现有换电站的车轮定位槽内的支撑结构缺乏方便、快速的清理设施,一般都是定期由人工进行清理的,清洁效率较低,人工也难以将紧密设置的转辊表面清理干净,清洁效果差,同时,清理过程中转辊表面的污染物也容易由缝隙落入定位槽内,难以集中处理。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还包括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固定板、顶部清扫件、底部清扫件和锥齿轮传动件,所述第一定位槽一端连通有收集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侧部设置有隔离腔,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在所述隔离腔内,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机械臂上,所述顶部清扫件包括毛刷、第一齿轮和齿条,所述毛刷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齿轮键连接在所述毛刷的驱动轴上,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隔离腔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底部清扫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转轴、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刮板,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锥齿轮传动件与所述毛刷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键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三齿轮键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刮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板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刮板侧部的驱动杆顶端转动连接。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只使用一个电力驱动件的情况下,实现了对辊体表面快速、全面的清理功能,清洁效率高,同时,通过组合结构实现了刮板的二次刮料功能,能够对落在定位槽内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清除,方便后续人工对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毛刷倾斜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毛刷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辊体的倾斜角度相同,方便对辊体表面进行清理。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供所述毛刷和所述刮板滑动的限位槽,所述刮板一侧的底部倾斜设置,确保可将污染物刮除干净。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锥齿轮传动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键连接于所述毛刷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机构(100),所述基础机构(100)包括换电室(110)和电池仓(120),所述电池仓(120)设置在所述换电室(110)一侧,所述换电室(110)开设有进车口(130)和出车口(140),所述进车口(130)和所述出车口(140)相对设置;换电机构(200),所述换电机构(200)包括换电单元(210)、第一定位组件(220)和第二定位组件(230),所述换电单元(210)、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20)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230)均安装在所述换电室(110)的地面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120)侧壁开设有倾斜设置的散热栅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车口(130)和所述出车口(140)的地面均设置为曲面过渡形状,所述进车口(130)和所述出车口(140)内均安装有电动卷帘门(1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机构(100)还包括照明灯(160),所述照明灯(160)安装在所述换电室(110)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室(110)的地面开设有第一定位槽(240),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20)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邵晓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