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云翔专利>正文

管形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201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指示照明灯,特别涉及一种管形灯,包括灯头、管状玻壳,管状玻壳内设有芯柱、灯丝,所述芯柱内引出1根导丝,所述芯柱上还设有玻管,在所述玻管垂直方向上分布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钼丝钩,在玻管内设有自下而上延伸至玻管顶部的导电引出线,导丝与导电引出线均与灯头的电极相连,灯丝的一端连接导丝,另一端自下而上穿过钼丝钩的钩圈与导电引出线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跳电、发光均匀度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室内指示照明灯,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均匀度高的管形灯
技术介绍
目前较为常用的灯泡为球形灯泡,里面的灯丝围成圈状,发光面积比较小, 且发光不均匀,造成室内有些地方光线强,有些地方光线暗,不尽如人意。另外上述灯泡的灯丝均是由钼丝钩固定,所以时间久了灯丝容易脱落碰触 到导丝,发生跳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止跳电、发光均匀度高 的管形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管形灯,包括灯头、管状玻壳,管状玻壳内设有芯柱、灯丝,所述芯柱内 引出1根导丝,所述芯柱上还设有玻管,在所述玻管垂直方向上分布有若干个 相互平行的钼丝钩,在玻管内设有自下而上延伸至玻管顶部的导电引出线,导 丝与导电引出线均与灯头的电极相连,灯丝的一端连接导丝,另一端自下而上 穿过钼丝钩的钩圈与导电引出线相连接。为使灯丝被拉直成直线,作为优选,所述的若干个钼丝钩均处于同一个平 面上。作为优选,所述的钼丝钩的个数为6个。 作为优选,在灯头上设有多头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头螺纹为双头螺纹。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管形灯内的灯丝拉直成直线,所以发光均匀度大大增强,使室内各处的光线均匀;此外,将导线引出线设置在玻管内部,所以使得此灯的稳定性大大增强,不会发生跳电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管形灯,包括灯头l、管状玻壳2,管状玻壳2内设有芯柱3、灯丝4,所述芯柱2内引出l根导丝5,所述芯柱2上还设有玻管8,在所述玻管 8垂直方向上分布有6个相互平行的钼丝钩6,且6个钼丝钩6均处于同一个平 面上,在玻管8内设有自下而上延伸至玻管6顶部的导电引出线7,导丝5与导 电引出线7均与灯头1的电极相连,灯丝4的一端连接导丝5,另一端自下而上 穿过钼丝钩6的钩圈与导电引出线7相连接。为了使此管形灯安装方便,在灯头上设有多头螺纹,作为最佳,所述的多 头螺纹为双头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管形灯,包括灯头(1)、管状玻壳(2),管状玻壳(2)内设有芯柱(3)、灯丝(4),所述芯柱(2)内引出1根导丝(5),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2)上还设有玻管(8),在所述玻管(8)垂直方向上分布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钼丝钩(6),在玻管(8)内设有自下而上延伸至玻管(8)顶部的导电引出线(7),导丝(5)与导电引出线(7)均与灯头(1)的电极相连,灯丝(4)的一端连接导丝(5),另一端自下而上穿过钼丝钩(6)的钩圈与导电引出线(7)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管形灯,包括灯头(1)、管状玻壳(2),管状玻壳(2)内设有芯柱(3)、灯丝(4),所述芯柱(2)内引出1根导丝(5),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2)上还设有玻管(8),在所述玻管(8)垂直方向上分布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钼丝钩(6),在玻管(8)内设有自下而上延伸至玻管(8)顶部的导电引出线(7),导丝(5)与导电引出线(7)均与灯头(1)的电极相连,灯丝(4)的一端连接导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云翔
申请(专利权)人:詹云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