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685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供电系统,包括起重机、滑触线机构、导向机构;起重机包括主控制器、驱动机构、取电车、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整流模块、双向DCDC变换器、电池组;通过设计上前端滑轨、下前端滑轨以及第三上导向轮、第三下导向轮,对取电车进行导向作用,保证取电车可以与滑触线机构顺利对接;通过设计上导轨、下导轨以及第一上导向轮、第二上导向轮、第一下导向轮、第二下导向轮,保证碳刷与对应滑触线保持可靠对接,实现滑触线为起重机进行稳定可靠供电,提高了对接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充电过程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安全性高,减轻了污染,降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供电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起重机供电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起重机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集装箱堆场的作业中,轮胎式龙门起重机使用的是柴油机带动发电机组来进行供电的方式。柴油机耗能大,污染重,维保任务重,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供电系统,安全性高,减轻了污染,降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起重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起重机,其包括主控制器、驱动机构、取电车、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取电车包括伸缩机构、碳刷固定架;所述碳刷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位于第二固定杆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杆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碳刷,所述第二固定杆上也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碳刷;所述碳刷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上导向轮、第二上导向轮、第三上导向轮,所述碳刷固定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下导向轮、第二下导向轮、第三下导向轮;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整流模块、双向DCDC变换器、电池组;每个所述碳刷均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起重机的直流母线;所述电池组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的运行;所述控制模块与主控制器连接;
[0007]滑触线机构,其布设在作业区一侧,所述滑触线机构包括上导轨、下导轨、布设在所述上导轨与下导轨之间的第一组滑触线和第二组滑触线;所述第一组滑触线包括若干个滑触线,与第一固定杆上的若干个碳刷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组滑触线也包括若干个滑触线,与第二固定杆上的若干个碳刷一一对应;所述上导轨具有槽口朝下的U形槽,所述上导轨与第一上导向轮、第二上导向轮对应;所述下导轨与第一下导向轮、第二下导向轮对应;
[0008]导向机构,其位于所述上导轨和下导轨的前端;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上前端滑轨和下前端滑轨;所述上前端滑轨与第三上导向轮对应,所述下前端滑轨与第三下导向轮对应;
[0009]其中,所述主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伸缩机构伸缩,所述伸缩机构带动所述碳刷固定架伸出/缩回;
[0010]当所述碳刷固定架位于导向机构一侧且伸出时,所述第三上导向轮沿上前端滑轨运动,所述第三下导向轮沿下前端滑轨运动;
[0011]当所述碳刷固定架位于滑触线机构一侧且伸出时,所述第一上导向轮沿上导轨的U形槽的槽内壁运动,所述第二上导向轮沿上导轨的外侧面运动;
[0012]所述第一下导向轮沿下导轨的顶端面运动,所述第二下导向轮沿下导轨的外侧面运动;所述碳刷与对应的滑触线对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输出交流电源。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前端滑轨的高度高于上导轨,所述下前端滑轨的高度低于下导轨;相适应的,所述第三上导向轮的高度高于第一上导向轮、第二上导向轮;所述第三下导向轮的高度低于第一下导向轮、第二下导向轮。
[0015]又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下限位板布设在作业区的一侧;所述上限位板、下限位板竖向布设,所述上限位板与上前端滑轨平行,所述下限位板与下前端滑轨平行;所述上前端滑轨固定在上限位板上朝向作业区的一面;所述下前端滑轨固定在下限位板上朝向作业区的一面;在所述碳刷固定架上靠近第三上导向轮的位置设置有上限位部;在所述碳刷固定架上靠近第三下导向轮的位置设置有下限位部;当所述第三上导向轮沿上前端滑轨运动时,所述上限位部与上限位板抵接,并在上限位板上滑动;当所述第三下导向轮沿下前端滑轨运动时,所述下限位部与下限位板抵接,并在下限位板上滑动。
[0016]更进一步的,在所述上限位板上与上限位部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上导向板,所述上导向板的起始端为弧形,其外弧面朝向起重机驶来的方向;在所述下限位板上与下限位部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下导向板,所述下导向板的起始端为弧形,其外弧面朝向起重机驶来的方向。
[0017]再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布设在上限位板顶端的反光板,所述反光板朝向作业区;在所述起重机上设置有激光传感器,所述激光传感器的输出端口与主控制器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电控箱和布设在上限位板前端的多个指示灯;所述电控箱内设置有副控制器,所述副控制器控制每个指示灯的运行。
[0019]又进一步的,所述滑触线机构还包括第一组滑线槽和第二组滑线槽;所述第一组滑线槽包括若干个滑线槽,与第一组滑触线的若干个滑触线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组滑线槽包括若干个滑线槽,与第二组滑触线的若干个滑触线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滑线槽均为开口朝下的U形槽,所述滑触线设置在对应的滑线槽内;在每个滑线槽的起始端均具有喇叭形导向口。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滑触线机构还包括第一罩壳、第二罩壳;所述第一罩壳、第二罩壳均为开口朝下的U形槽;所述第一罩壳罩设在第一组滑线槽的每个滑线槽的喇叭形导向口上;所述第二罩壳罩设在第二组滑线槽的每个滑线槽的喇叭形导向口上。
[0021]再进一步的,在所述下导轨的起始端的下方设置有触发板;所述碳刷固定架上设置有接近开关;当所述触发板位于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范围内时,所述接近开关输出感应信号至主控制器。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杆上间隔设置有三个碳刷,所述第二固定杆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碳刷;相适应的,所述第一组滑触线包括三个滑触线,与第一固定杆上的三个碳刷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组滑触线包括两个滑触线,与第二固定杆上的两个碳刷一一对应。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起重机供电系统,通过设计上前端滑轨、下前端滑轨以及第三上导向轮、第三下导向轮,对取电车进行导向作用,保证取电车可以与滑触线机构顺利对接;通过设计上导轨、下导轨以及第一上导向
轮、第二上导向轮、第一下导向轮、第二下导向轮,保证碳刷与对应滑触线保持可靠对接,实现滑触线为起重机及电池组进行稳定可靠供电,提高了对接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充电过程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安全性高,减轻了污染,降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
[0024]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起重机驶入作业区前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所提出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起重机与滑触线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3是图2中起重机的取电车与滑触线机构的连接放大图;
[0028]图4是碳刷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导向机构与滑触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所提出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电路结构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机,其包括主控制器、驱动机构、取电车、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取电车包括伸缩机构、碳刷固定架;所述碳刷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位于第二固定杆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杆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碳刷,所述第二固定杆上也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碳刷;所述碳刷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上导向轮、第二上导向轮、第三上导向轮,所述碳刷固定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下导向轮、第二下导向轮、第三下导向轮;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整流模块、双向DCDC变换器、电池组;每个所述碳刷均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起重机的直流母线;所述电池组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的运行;所述控制模块与主控制器连接;滑触线机构,其布设在作业区一侧,所述滑触线机构包括上导轨、下导轨、布设在所述上导轨与下导轨之间的第一组滑触线和第二组滑触线;所述第一组滑触线包括若干个滑触线,与第一固定杆上的若干个碳刷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组滑触线也包括若干个滑触线,与第二固定杆上的若干个碳刷一一对应;所述上导轨具有槽口朝下的U形槽,所述上导轨与第一上导向轮、第二上导向轮对应;所述下导轨与第一下导向轮、第二下导向轮对应;导向机构,其位于所述上导轨和下导轨的前端;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上前端滑轨和下前端滑轨;所述上前端滑轨与第三上导向轮对应,所述下前端滑轨与第三下导向轮对应;其中,所述主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伸缩机构伸缩,所述伸缩机构带动所述碳刷固定架伸出/缩回;当所述碳刷固定架位于导向机构一侧且伸出时,所述第三上导向轮沿上前端滑轨运动,所述第三下导向轮沿下前端滑轨运动;当所述碳刷固定架位于滑触线机构一侧且伸出时,所述第一上导向轮沿上导轨的U形槽的槽内壁运动,所述第二上导向轮沿上导轨的外侧面运动;所述第一下导向轮沿下导轨的顶端面运动,所述第二下导向轮沿下导轨的外侧面运动;所述碳刷与对应的滑触线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输出交流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前端滑轨的高度高于上导轨,所述下前端滑轨的高度低于下导轨;相适应的,所述第三上导向轮的高度高于第一上导向轮、第二上导向轮;所述第三下导向轮的高度低于第一下导向轮、第二下导向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供电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征伦周强胡立军王好昌李大胜孙正文李景峰安柏杉王飞戴明阳辛克进朱德平曲立杰单宇柳广良姜涛孙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