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泥制造的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69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泥制造的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构造,布置于增湿塔塔体与入口主管道之间,具体由水平管道、膨胀节和调节阀构成,增湿塔入口主管道的中部,距离增湿塔的平台1.5m处设置一段水平管道并通向增湿塔的塔体下部;调节阀包括调节阀一和调节阀二,水平管道上安装调节阀二和膨胀节;入口主管道上,距离水平管道上方731mm处安装调节阀一。通过水平管道的使用,可以让气流从高温风机出口直接进入增湿塔底部,从增湿塔出口排出,缩短流程,减少温度损失,提高生料磨入口的气流温度,有利于提高生料磨的台时产量,循环风机和废气排风机的运行电流也会降低,生料粉磨电耗降低(生料工序电耗将下降1度/吨)。降低(生料工序电耗将下降1度/吨)。降低(生料工序电耗将下降1度/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泥制造的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泥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泥制造的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构造。

技术介绍

[0002]水泥:石灰石、粘土湿度较大,因此要求生料磨入磨温度需高于210℃,余热发电系统投用后,入增湿塔的气体温度一般都在210℃以下,增湿塔基本处于停用状态,从高温风机排出的废气通过管道经增湿塔送至生料磨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流程长,由于增湿塔系统管道漏风等原因,导致阻力上升,尾排风机的电耗上升。另外,增湿塔系统的漏风降低了入生料磨的热风温度,导致生料磨产量下降、生料粉磨电耗增加的问题。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泥制造的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改进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泥制造的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构造。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水泥制造的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构造,该构造布置于增湿塔1塔体与入口主管道5之间,具体由水平管道2、膨胀节3和调节阀4构成,所述增湿塔1入口主管道5的中部,距离增湿塔1的平台1.5m处设置一段水平管道2并通向增湿塔1的塔体下部;所述调节阀4包括调节阀一41和调节阀二42,所述水平管道2上安装调节阀二42和膨胀节3;所述入口主管道5上,距离水平管道2上方731mm处安装调节阀一41。
[0007]进一步的,所述水平管道2为内径3000~3900mm的非标管道。
[0008]相比于现有的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水泥制造的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构造,通过水平管道的使用,可以让气流从高温风机出口直接进入增湿塔底部,从增湿塔出口排出,缩短流程,减少温度损失,提高生料磨入口的气流温度,有利于提高生料磨的台时产量,循环风机和废气排风机的运行电流也会降低,生料粉磨电耗降低(生料工序电耗将下降1度/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构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增湿塔;2、水平管道;3、膨胀节;4、调节阀;41、调节阀一;42、调节阀二;5、入口主管道;6、增湿塔出风口;7、高温风机出口;8、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
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实施例1
[0014]请参阅附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泥制造的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构造,该构造布置于增湿塔1塔体与入口主管道5之间,具体由水平管道2、膨胀节3和调节阀4构成,所述增湿塔1入口主管道5的中部,距离增湿塔1的平台1.5m处设置一段水平管道2并通向增湿塔1的塔体下部;所述调节阀4包括调节阀一41和调节阀二42,所述水平管道2上安装调节阀二42和膨胀节3;所述入口主管道5上,距离水平管道2上方731mm处安装调节阀一41。
[0015]优选的,所述水平管道2为内径3000~3900mm的非标管道。
[0016]具体使用时,在生料磨停车时,关闭水平管道2上的调节阀二42,打开入口主管道5上的调节阀一41,增湿塔系统可正常使用。在生料磨系统运行时,打开水平管道2上的调节阀二42,关闭入口主管道5上的调节阀一41,气流从高温风机出口7直接进入增湿塔1底部,从增湿塔出风口6排出。
[001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泥制造的窑尾增湿塔工艺管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构造布置于增湿塔(1)的塔体与入口主管道(5)之间,具体由水平管道(2)、膨胀节(3)和调节阀(4)构成,所述增湿塔(1)入口主管道(5)的中部,距离增湿塔(1)的平台1.5m处设置一段水平管道(2)并通向增湿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吉丰王定国赵刚曹兴满杨晓乾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