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668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6
加工系统具有:支承装置,其支承物体;加工装置,其对所述物体供给粉体,对所述物体进行附加加工;动力源,其产生动力;动力传递部件,其向所述支承装置和所述加工装置中的至少一方传递所述动力;分隔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加工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动力源之间,并且形成有供所述动力传递部件贯通的贯通孔;以及密封部件,其将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与所述分隔部件之间密封。间密封。间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加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进行加工动作的加工系统的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加工系统:在利用能量光束熔融粉状的材料之后,进行通过使熔融的材料固化来形成造型物的加工动作。在这样的加工系统中,确保加工系统的安全性成为技术课题。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14909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第1方式,提供一种加工系统,其具有:支承装置,其支承物体;加工装置,其对所述物体供给粉体,对所述物体进行附加加工;动力源,其产生动力;动力传递部件,其向所述支承装置和所述加工装置中的至少一方传递所述动力;分隔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加工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动力源之间,并且形成有供所述动力传递部件贯通的贯通孔;以及密封部件,其将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与所述分隔部件之间密封。
[0007]本专利技术的作用及其他优点将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的构造的剖视图。
[0009]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的系统结构的系统结构图。
[0010]图3是示出省略了分隔部件的一部分的记载的第1工作台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图。
[0011]图4是示出未省略分隔部件的一部分的记载的第1工作台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图。
[0012]图5是示出省略了分隔部件的一部分的记载的第2工作台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图。
[0013]图6是示出未省略分隔部件的一部分的记载的第2工作台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图。
[0014]图7是示出省略了分隔部件的一部分的记载的第3工作台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图。
[0015]图8是示出未省略分隔部件的一部分的记载的第3工作台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6]图9是示出省略了分隔部件的一部分的记载的第4工作台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图。
[0017]图10是示出未省略分隔部件的一部分的记载的第4工作台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图。
[0018]图11的(a)至图11的(e)分别是表示在工件上的某区域照射光且供给造型材料的情况下的样子的剖视图。
[0019]图12的(a)至图12的(c)分别是表示形成3维构造物的过程的剖视图。
[0020]图1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的构造的剖视图。
[0021]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所具有的动力源的构造的剖视图。
[0022]图15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的构造的剖视图。
[0023]图16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的系统结构的系统结构图。
[0024]图17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的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加工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使用对作为物体的一例的工件W进行附加加工的加工系统SYS,对加工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特别是,以下,使用进行基于激光堆焊法(LMD:Laser Metal Deposition)的附加加工的加工系统SYS,对加工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基于激光堆焊法的附加加工是如下的附加加工:通过利用加工光EL使供给到工件W的造型材料M熔融,从而形成与工件W一体化的或者能够从工件W分离的3维构造物ST。需要说明的是,激光堆焊法(LMD)也可以称为直接金属沉积、直接能量沉积、激光熔覆、激光工程净成型、直接光合成、激光合成、成型沉积机械、焊丝激光沉积、气体通过焊丝、激光粉末腐蚀、激光金属成型、选择激光粉末熔化、激光直接铸造、激光粉末沉积、激光附加机械、激光快速成型。
[0026]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由相互垂直的X轴、Y轴以及Z轴定义的XYZ垂直坐标系,对构成加工系统SYS的各种结构要素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分别为水平方向(即,水平面内的规定方向),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即,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实质上为上下方向)。另外,将绕X轴、Y轴以及Z轴的旋转方向(换言之,倾斜方向)分别称为θX方向、θY方向以及θZ方向。这里,也可以将Z轴方向设为重力方向。另外,也可以将XY平面设为水平方向。
[0027](1)第1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SYS
[0028]首先,对第1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SYS(以下,将第1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SYS称为“加工系统SYS1”)进行说明。
[0029](1-1)第1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SYS1的构造
[0030]首先,参照图1和图2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SYS1的结构。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SYS1的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加工系统SYS1的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系统结构图。
[0031]加工系统SYS1能够形成3维构造物ST(即,在3维方向的任意方向上都具有大小的3维的物体,立体物)。加工系统SYS1能够在成为用于形成3维构造物ST的基础的工件W上形成3维构造物ST。也可以将该工件W称为基材或底座。加工系统SYS1通过对工件W进行附加加工,能够形成3维构造物ST。在工件W为后述的工作台31的情况下,加工系统SYS1能够在工作台31上形成3维构造物ST。在工件W是由工作台31保持(或者被工作台31支承或者载置)的现有构造物的情况下,加工系统SYS1能够在现有构造物上形成3维构造物ST。在该情况下,加工系统SYS1也可以形成与现有构造物一体化的3维构造物ST。形成与现有构造物一体化的3维构造物ST的动作可视为与对现有构造物附加新的构造物的动作等价。另外,现有构造物例如也可以是存在缺损部位的要修理品。加工系统SYS1也可以以填埋要修理品的缺损部位的方式在要修理品形成3维构造物。或者,加工系统SYS1也可以形成能够与现有构造物分离的3维构造物ST。另外,图1示出了工件W是由工作台31保持的现有构造物的例子。另外,以下也使用工件W是由工作台31保持的现有构造物的例子进行说明。
[0032]如上所述,加工系统SYS1能够通过激光堆焊法形成3维构造物ST。即,加工系统
SYS1也可以说是使用层叠造型技术形成物体的3D打印机。另外,层叠造型技术也被称为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快速制造(Rapid Manufacturing)、或附加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0033]为了形成3维构造物ST,如图1和图2所示,加工系统SYS1具有材料供给装置1、加工装置2、工作台装置3、光源4、气体供给装置5、外壳6以及控制装置7。加工装置2和工作台装置3各自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外壳6的内部的腔室空间63IN内。
[0034]材料供给装置1向加工装置2供给造型材料M。材料供给装置1以将加工装置2为了形成3维构造物ST而每单位时间所需的分量的造型材料M向加工装置2供给的方式,供给与该所需的分量对应的期望量的造型材料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加工系统,其具有:支承装置,其支承物体;加工装置,其对所述物体供给粉体,对所述物体进行附加加工;动力源,其产生动力;动力传递部件,其向所述支承装置和所述加工装置中的至少一方传递所述动力;分隔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加工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动力源之间,并且形成有供所述动力传递部件贯通的贯通孔;以及密封部件,其将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与所述分隔部件之间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系统,其中,所述分隔部件和所述密封部件防止火花从所述动力源所处的空间进入所述支承装置所处的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系统,其中,所述分隔部件和所述密封部件防止所述粉体从所述支承装置所处的空间进入所述动力源所处的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系统,其中,所述分隔部件和所述密封部件防止所述粉体从供给所述粉体的空间进入所述动力源所处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系统,其中,所述分隔部件、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以及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物体的周围的空间密闭。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系统,其中,所述分隔部件、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以及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支承装置所处的空间密闭。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系统,其中,所述分隔部件、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以及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动力源的周围的空间密闭。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系统,其中,所述动力传递部件沿与形成有所述贯通孔的面交叉的方向传递所述动力。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系统,其中,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具有沿与形成有所述贯通孔的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部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系统,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壮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