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56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该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包括上牙托、下牙托和锁定组件,锁定组件设置在上牙托和下牙托之间,锁定组件设置成锁定上牙托和下牙托相对移动后的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锁定组件使上牙托和下牙托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下牙托带动下牙前移,形成下颌前移,进而带动舌根前移使腭咽气道扩大畅通,进而消除或减轻鼾症。通过锁定组件锁定上牙托和下牙托相对移动后的位置,使下牙托不能向舌根方向移动,以保证下颌的前移量和治疗效果。移量和治疗效果。移量和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和打鼾有不可分的亲密关系,其大多数原因是口腔内的扁桃腺肥大和舌根肥厚、牙弓狭窄等复杂因素组合,而肥胖所造成的细胞增生是属于全身性,包含口腔的各部位组织也会变肥,另外过瘦的则是因为口腔结构过于狭小,导致气体难以通过。
[0004]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常用止鼾器来辅助治疗。止鼾器包括上、下牙托和连接件,上下牙托可上下开合。正常状态下,人的下牙是位于上牙内侧的,只有人刻意前移下颌才能带动下牙齿前移与上牙齿对齐,通过连接件连接上、下牙托使其保持下牙托前移的状态,这样人佩戴上后,下颌带动下牙齿保持前移状态,形成反颌此带动舌根前移使腭咽气道扩大畅通,进而消除或减轻鼾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件连接在上、下牙托的侧面,佩戴后,连接件与口腔粘膜长时间接触,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的磨损,且连接件凸出上、下牙托导使用户腮部肌肉长期保持被拉伸状态,导致肌肉酸痛等不舒服的问题。还有利用永磁体的磁性作用力彼此吸合固定上牙托和下牙托的相对位置,但无法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节,且吸合力小,无法保持在固定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节且调节后无法保持在固定位置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包括:
[0007]上牙托;
[0008]下牙托;
[0009]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设置在所述上牙托和所述下牙托之间,所述锁定组件设置成锁定所述上牙托和所述下牙托相对移动后的位置。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锁定组件使上牙托和下牙托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下牙托带动下牙前移,形成下颌前移,进而带动舌根前移使腭咽气道扩大畅通,进而消除或减轻鼾症。另外,将锁定组件设置在上牙托和下牙托之间,也就是锁定组件隐藏在上牙托和下牙托之间,用户在使用时,锁定组件不会与腮部的口腔粘膜接触,避免与腮部之间的干涉造成粘膜受损,提高了用户佩戴时的使用舒适度。通过锁定组件锁定上牙托和下牙托相对移动后的位置,使下牙托不能向舌根方向移动,以保证下颌的前移量和治疗效果。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
[0012]锁定件;
[0013]配合件,所述锁定件可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下牙托和所述上牙托中的任一者上,所述配合件连接在所述下牙托和所述上牙托中的另一者上,所述锁定件设置成沿所述配合件移动以改变所述上牙托和所述下牙托的相对位置并锁定所述上牙托和所述下牙托的相对位置。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设置在所述上牙托上,所述配合件设置在所述下牙托上。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包括至少两个锁定齿,每一锁定齿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下牙托相对所述上牙托的移动方向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接触面垂直于所述下牙托相对所述上牙托的移动方向;
[0016]所述配合件包括至少两个配合齿,每一配合齿包括第三接触面和第四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下牙托相对所述上牙托的移动方向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四接触面垂直于所述下牙托相对所述上牙托的移动方向,所述锁定齿沿着所述第三接触面滑动,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四接触面配合设置成限制所述锁定件的移动方向以锁定所述上牙托和所述下牙托的相对位置。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夹角。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组。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牙托的中间位置背离所述下牙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区,所述第一容纳区设置成容纳上唇系带;
[0020]所述下牙托的中间位置背离所述上牙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区,所述第二容纳区设置成容纳上唇系带。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牙托的中间位置向所述下牙托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成容纳上门牙;
[0022]所述下牙托的中间位置向所述上牙托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成容纳下门牙。
附图说明
[0023]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主视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的上牙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所示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1所示的下牙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图6所示的剖面示意图;
[0031]图8为图7所示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图1所示的锁定组件的剖视图。
[0033]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0034]1、上牙托;11、第一容纳区;12、第一凹槽;13、第一通孔;
[0035]2、下牙托;21、第二容纳区;22、第二凹槽;23、第二通孔;
[0036]3、锁定组件;31、锁定件;311、第一接触面;312、第二接触面;32、配合件;321、第三接触面;322、第四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8]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9]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托;下牙托;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设置在所述上牙托和所述下牙托之间,所述锁定组件设置成锁定所述上牙托和所述下牙托相对移动后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件;配合件,所述锁定件可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下牙托和所述上牙托中的任一者上,所述配合件连接在所述下牙托和所述上牙托中的另一者上,所述锁定件设置成沿所述配合件移动以改变所述上牙托和所述下牙托的相对位置并锁定所述上牙托和所述下牙托的相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设置在所述上牙托上,所述配合件设置在所述下牙托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形结构调节的口腔矫治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包括至少两个锁定齿,每一锁定齿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下牙托相对所述上牙托的移动方向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接触面垂直于所述下牙托相对所述上牙托的移动方向;所述配合件包括至少两个配合齿,每一配合齿包括第三接触面和第四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雪琦李庆刘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